齐之丽 作品数:23 被引量:4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表面活性蛋白D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02年 背景与目的:循环癌细胞的灵敏检测对于肺癌患者的预后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很重要。为此,我们建立了利用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proteinD,SP-D)作为基因标志的RT-PCR方法,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癌细胞,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优化的套式RT-PCR方法,对26例伴肺外转移肺癌患者,37例无转移肺癌患者,15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SP-D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1)该方法灵敏度可达1×10-6,特异性强;2)采用此方法,伴肺外转移和无转移肺癌患者外周血中SP-DmRNA的检出率分别为92.3%(24/26)和24.3%(9/37),所有良性肺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中均未见SP-DmRNA的表达。结论:SP-DmRNA可能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是否存在癌细胞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对肺癌的转移倾向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并有可能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齐之丽 肖琅 高英堂 杜建民 景丽关键词:表面活性蛋白D 循环癌细胞 RT-PCR SP-D MRNA 不同引物对扩增SEN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4年 为了解国内SENV的感染状况,根据SENV的5'非编码区和编码区ORF1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SENV,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 高英堂 陈瑞阳 宋文芹 齐之丽 景丽 钱绍诚关键词:保守序列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阳性率 p16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2003年 研究p16基因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构建pcDNA3.0/p16真核表达质粒转导到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中,对其p16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分析;转染细胞p16蛋白免疫组化阳性,MTY法结果显示,50×103/cm2细胞经培养24h~96h后,每组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经pcDNA3.0/p16转染的CBRH-7919细胞数比对照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比,细胞在24h,48h,72h和96h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9%,29%,40%和5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显示经pcDNA3.0/p16转染的CBRH-7919细胞有显著的细胞凋亡现象和G0/G1期阻滞。pcD-NA3.0/p16真核表达质粒转导到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中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p16基因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G1期阻滞在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朱争艳 杜智 孙铭 高英堂 齐之丽关键词:肝癌 CBRH-7919细胞 P16基因 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芯片分析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 DNA的基因变异 被引量:5 2003年 依据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聚合酶基因序列研制HBV基因芯片,此芯片可分析HBV的7个基因型、4种血清型和HBV聚合酶基因rtV173、rtL180、rtM204和rtV207位点的突变。利用此芯片对A、B两组共计45例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的患者进行服药前和服药后3、6、9、12个月的动态检测,其中C基因型39例,且血清型均为adr:B基因型6例,其血清型均为adw。在完成全程检测的38例患者中,17例ALT升高的A组出现1例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而21例ALT正常的B组出现4例变异株,且所有变异株均为rtM204V/rtL180M,其中2例野生株和变异株共存。rtM204V变异最早在服药6个月时出现,随后出现rtL180M变异。10份PCR产物测序分析表明,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仅在rtL173位点出现1例差异。进一步分析HBV DNA变异与HBV DNA含量、ALT水平和HBeAg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初步结果表明变异株的出现与治疗过程中的DNA反弹呈正相关,而与起始HBV DNA水平、ALT值无关联。HBV基因芯片可初步用于HBV DNA 检测,可能是临床追踪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较好方法之一。 高英堂 陈瑞阳 宋文芹 陈成彬 齐之丽 景丽 孙金英 钱绍诚关键词:基因芯片 拉米夫定治疗 基因变异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肝细胞癌组织P21^(WAF1/CIP1)、PCNA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03年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P2 1WAF1/CIP1、PCNA与Ki - 6 7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初步探讨P2 11WAF1/CIP1、PCNA与Ki- 6 7在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以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检测了 6 1例肝癌和 5 0例癌旁组织的P2 1WAF1/CIP1、PCNA、Ki- 6 7的表达情况。PCNA和Ki- 6 7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相关 ,PCNA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潜力有关 (P <0 0 5 ) ,P2 1WAF1/CIP1在实验中未见有明显差异 ,但在表达程度与肝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之间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应用组织芯片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优点。P2 1WAF1/CIP1、PCNA与Ki- 6 朱争艳 高英堂 杜智 徐东波 齐之丽 景丽 张文关键词:组织芯片技术 肝细胞癌组织 PCNA KI-67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芯片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研制丙型肝炎病毒 (HCV)基因分型的寡核苷酸探针芯片 ,并用此方法对 76例HCVRNA阳性的肝炎患者进行检测。方法 根据HCV 5′ 非编码区和核心抗原区序列设计聚合酶链反应 (PCR)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 ,探针经一定修饰后固定到尼龙膜上 ,即成为HCV基因芯片。采用PCR参入法标记地高辛分子 ,其中 6份标本PCR产物同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此芯片可分析HCV 11个基因型的 15种亚型。 76例HCV肝炎患者芯片杂交结果均阳性 ,而 2 0名健康对照血清均阴性。 76例患者阳性标本的分型结果 :1b型 6 4例 ,2a型 11例 ,3a型 1例 ,未见混合型感染。 6份标本的序列分析表明 ,芯片杂交和测序的分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此芯片可初步用于检测血清HCVRNA ,并对HCV基因 (亚 ) 高英堂 陈瑞阳 宋文芹 陈成彬 齐之丽 景丽 阚志超关键词:HCV 基因分型 肝炎患者 PCR产物 肝癌治疗技术的研究 杜智 高英堂 王毅军 经翔 李隽 朱争艳 齐之丽 陆伟 王凤梅 吴尘轩 阚学峰 梁静 韩涛 阚志超 钱绍诚 2001年至2004年,该院开展了肝癌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治疗实验研究,对肝癌治疗技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深入的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建立肝病、肝癌基因芯片和组织芯片,筛选出具有针对性的、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诊断治疗技...关键词: 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检测肝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P16和P5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肝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P16 ,P5 3的表达 ,初步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P16 ,P5 3的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机制以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检测 6 1例肝癌和 5 0例癌旁组织的VEGF及P16 ,P5 3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 ,P16和P5 3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在癌旁组织中 ,P16蛋白全表达 ,而P5 3蛋白全不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提高 ,P16表达降低而P5 3表达水平增高 ,VEGF亦随着癌变进程表达逐渐增高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在不同侵袭转移倾向组中三者的表达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三者的相关性分析提示VEGF和P16之间存在负相关 (r=- 0 72 3,P <0 0 5 ) ;VEGF和P5 3之间存在正相关 (r=0 36 4 ,P >0 0 5 ) ,P16和P5 3之间存在负相关 (r=- 0 2 78,P >0 0 5 ) ,但相关不显著。结论 应用组织芯片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优点。VEGF及P16 ,P5 3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 朱争艳 高英堂 杜智 徐东波 齐之丽 景丽 张文关键词:组织微阵列技术 肝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16 P53 p16基因对大鼠肝癌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2003年 朱争艳 高英堂 孙铭 周立波 齐之丽 景丽 杜智关键词:肝癌 P16基因 基因治疗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产生YMDD变异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03年 韩涛 孙金英 钱绍诚 高英堂 齐之丽 阚志超 李隽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YMDD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