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昌霞
- 作品数:20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体内铜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1994年
-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对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体内铜含量(Cu)和血清铜蓝蛋白(Cp)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肝硬化患者血清Cp和尿Cu高于正常人(P<0.05和0.01)。②肝癌患者血清Cu与Cp呈一致性升高;尿Cu明显升高且与血请Cu呈正相关(r=0.567,P<0.01)。③硬化肝Cu与癌周组织(有肝硬化改变)相近并高于正常肝和肝癌组织。④肝硬化和肝癌组头发Cu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⑤大肝癌患者血清Cu明显高于小肝癌患者(P<0.05)。⑥治疗后肝癌缩小与血清Cu降低相一致。⑦血清Cu和Cp可作为诊断肝癌、特别是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癌的辅助指标,前者亦可作为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
- 张燕军赵东海黄昌霞赵霖鲍善芬朱宁
- 关键词:肝硬变肝肿瘤铜
- 肿瘤细胞计数——单波长噻唑蓝比色分析法被引量:7
- 1993年
- 将噻唑蓝(MTT)与肿瘤细胞(MGc80-3)共育4~6h,产生MTT甲Za蓝色结晶,溶解后,用酶标比色计采用单一检测波长492nm测定OD值,可以很好地反映肿瘤活细胞数目的变化,与细胞增殖数目成直线关系。与双波长MTT比色分析法、^3H-TdR掺入法比较,三者与肿瘤活细胞数目的相关密切无显著差异,可互相代替;而单波长MTT比色分析法具有简单、方便、客观、准确、重复性好、无同位素污染等优点。
- 焦顺昌赵东海黄昌霞李求是
- 关键词:噻唑蓝MTT比色法
- 扑热息痛与急性肝坏死
- 2001年
- 患者,男,56岁。于1981年2月1日零时急诊入院。因畏寒发热3天,卫生所给予服扑热息痛0.5、每日3次,共3.5克后感头晕、心慌、大汗淋漓、恶心,继而小口吐出咖啡色液体,血压降至零,经急诊抢救6小时后血压回升至98/90mmHg,送入病房。患者发病前4天有上腹隐痛,解黄色稀便,一天2~3次,服黄连素、胃舒平后好转。既往曾患溃疡病、肝炎、肾结石、肾盂积水,并对青霉素及磺胺药物过敏。 体检:一般情况欠佳,神志清醒,面色苍白,皮肤多汗,灯光下无明显黄疸,浅表淋巴结不大,无血管痣。颈软,甲状腺不大,
- 黄昌霞
- 关键词:扑热息痛药物不良反应急性肝坏死
- 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 1989年
- 随着自由基医学的发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肿瘤的关系引起人们的关注。作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分析技术,分别对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36例和肝硬变患者19例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CuZn-SOD-C)、免疫学性质改变的CuZn-SOD含量(CuZn-SOD-I。
- 张燕军黄昌霞田亚平沈文梅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清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 微量元素与原发性肝癌被引量:2
- 1990年
- 本文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lO例肝细胞癌及癌周组织进行了Fe、Cu、Zn、Mn的定量测定,并用6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同时进行了病理形态学研究。结果癌组织Fe、Zn、Mn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及癌周肝组织(P<0.01),而Cu含量则无差异,血清与癌及癌周组织中Fe、Cu、Zn、含量无相关性。癌组织中微量元素明显降低者多见于透明细胞癌、肝或癌细胞大片坏死及重度脂肪变。
- 黄昌霞张正友赵霖鲍善芬
- 关键词:微量元素肝细胞瘤
-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肝脏组织学及微量元素含量的观察
- 1991年
- 已知,糖尿病控制不好的患者可伴有肝脏肿大,此症可在病情控制后得以恢复,另有报道在链脲霉素(S+reptogotocin 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病初.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尚无咀显变化时,肝、肾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即有显著改变,主要是锌、铜、铁、锰等含量增高,提示微量元素是反映DM时体内代谢异常的一个敏感指标,但其病理意义尚不清楚。为进一步了解DM早期对肝脏的影响及其与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关系。
- 田慧黄昌霞潘长玉
- 关键词:肝脏组织学糖尿病控制链脲霉素多尿
- 肝动脉栓塞化疗并发症处理分析被引量:9
- 1991年
- 我院1987年年底开始在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以及术后复发的患者中,较广泛地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近期疗效为:临床症状减轻91.0%瘤体缩小48.5%,AFP降低53.4%,存活率(1~3年)
- 黄昌霞
- 关键词:栓塞疗法并发症肝肿瘤
- 老年缺血性肝炎:临床、肝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
- 黄昌霞宋惠芳赵东海
- 关键词:肝炎毛细血管扩张肝肾综合征局部缺血微绒毛
- 铜、铁与慢性肝病病理形态
- 1991年
- 本文对铜和铁在慢性肝病病理形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全面简解。
- 李闻黄昌霞
- 关键词:铜铁慢性肝病病理
- 医护人员HBV、HC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1993年
- 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261名经常接触病人血液的医护人员HBV、HC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并同河北省固安县某农村自然人群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医护人员HBsAg、HBVM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3.1%(8/261)、45.6%(119/261)和0.8%(2/261),HBV总感染率高于农村自然人群(29.4%),而抗HCV阳性率同我国普通人群相似(低于1%)。说明北京医护人员感染肝炎的职业威胁来自HBV而不是HCV。
- 唐时幸蒋豫图马贤凯张习坦黄昌霞
- 关键词:护理人员乙型肝炎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