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
- 作品数:19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HPLC法测定盐酸麻黄碱滴鼻液含量方法的优化
- 目的:对《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中盐酸麻黄碱滴鼻液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优化,为麻黄碱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方法.
方法:选用Xterra(R)RP18柱(250nm×4.6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
- 陈淑映庄学潮谭敏秀何宝凝黄健
- 关键词:盐酸麻黄碱滴鼻液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品质量
- 文献传递
- 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镇痛乳膏中水杨酸甲酯和薄荷脑的含量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镇痛乳膏中水杨酸甲酯和薄荷脑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HP-5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检测器:FID检测器;色谱柱程序升温:90℃保持7 min,5℃/min升至140℃;检测器温度:280℃;进样口温度:250℃。结果:水杨酸甲酯在1-5 mg/m L、薄荷脑在0.5-2.5 m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5%,RSD为0.14%(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镇痛乳膏中水杨酸甲酯和薄荷脑的含量测定。
- 潘见欢陈淑映黄健谭敏秀陈韵姿
-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水杨酸甲酯薄荷脑
-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究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并分析相应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上报的80例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类型、给药途径、药品剂量、不良反应分类以及临床中的不良反应表现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究导致临床应用中药制剂时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试图探究出相应对策。结果:从不良反应易发人群来看,老年人与儿童较中青年患者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女性产生不良反应可能性大于男性(P<0.05),从用药方式来看,多为静脉滴注方式,从临床表现来看,多为皮肤与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中医制剂时,要对不同体质的病例制定不同的中药制剂治疗方案,合理判断药品剂量,选择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从而减少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更加安全地施用中药制剂。
- 张建伟庞帼敏黄健郑文红霍燕娴
- 关键词:中药制剂
- 止痛温经散中乌头碱经皮给药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究止痛温经散中乌头碱经皮给药的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安全性。方法:将12只小鼠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敷药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敷药组小鼠背部敷用止痛温经散膏状制剂,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给药后2h、4h、6h、12h、24h、48h血浆中乌头碱浓度进行测定;另选取18只小鼠分为三组,每组6只,在小鼠脊背左侧皮肤敷含有不同浓度的止痛温经散(7.5mg/g、15mg/g、30mg/g),每只小鼠均以右侧皮肤作为对照,对1h、24h、48h、72h皮肤红斑、水肿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标准II导联仪记录小鼠给药1h、2h、4h、6h心电图,以给药前测定为基线值,记录小鼠给药后心率、QT间期、QRS间期变化。结果:乌头碱线性方程为y=0.243x-0.007(r=0.998),在1ng^50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1、20、40ng/ml乌头碱标准品回收率分别为(94.53±4.07)%、(96.43±5.73)%、(93.20±3.68)%,稳定性RSD均<5%,重复性RSD均<1。经皮给药后,在2~24h内随着时间延长,小鼠血浆中乌头碱浓度逐渐增高,48h浓度降低,在24h时浓度达到最大值(P<0.05)。低剂量草乌细粉处理时,不同时间点皮肤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浓度处理时,1h给药侧皮肤得分高于对照侧,高剂量止痛温经散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给药侧皮肤得分均高于对照侧,且高于低、中剂量皮肤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给药后,小鼠心率无明显变化,QRS间期整体呈现不规律缩短,在给药6h后QT间期变化最大。结论:止痛温经散经皮给药后,乌头碱成分能够通过皮肤较好的吸收,连续敷用能够较好维持血浆中药物浓度,对皮肤刺激性小、心率变化较小。
- 张建伟庞帼敏黄健郑文红霍燕娴李怀国
- 关键词:乌头碱经皮给药
- 三七化瘀口服液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构建三七化瘀口服液指纹图谱的技术要点及检测条件,建立能反映该制剂整体特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质量评价方法,为提高制剂质量稳定性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A)乙腈-(B)0.05%磷酸水(p H=5,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 10个不同批次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1.0间。结论该色谱图可作为三七化瘀口服液指纹图谱,用于三七化瘀口服液的质量评价。
- 江国华黄健陈淑映
- 关键词: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法测定伤科贴膏中栀子苷的含量及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建立伤科贴膏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含量:色谱柱为XTerraRP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8∶92,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再采用光照试验和高温加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栀子苷进样量在0.24-1.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6%(RSD=1.29%,n=6);伤科贴膏在光照(4 000 lx)下30 d内,栀子苷含量无明显变化;采用高温加速试验法预测该制剂的有效期为1.54年。结论:伤科贴膏在光照及高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该方法的建立可为制剂的临床应用和贮藏提供动力学数据。
- 李怀国何宝凝李子鸿刘东文陈淑映黄健
- 关键词:栀子苷高效液相色谱法稳定性
- HPLC测定活血贴膏中乌头碱的含量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建立活血贴膏中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甲醇∶0.1%三乙胺(70∶30),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乌头碱在100~60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8%,方法重复性好,RSD值为0.66%(n=6)。结论:该法可用于活血贴膏的质量控制。
- 黄健潘见欢陈韵姿何宝凝梁秀清
- 关键词:HPLC乌头碱
- 中华芦荟多糖的提取被引量:12
- 2004年
- 黄健杨安平江国森
- 关键词:中华芦荟多糖紫外分光光度法
- 通络祛风贴质量标准研究
- 2017年
- 目的建立通络祛风贴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贴膏中的肿节风、山茱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冰片、樟脑的含量。结果肿节风、山茱萸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冰片、樟脑质量浓度分别在0.125~0.60 g/L和0.115~0.69 g/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0%和99.85%,RSD分别为0.12%和0.05%(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通络祛风贴的质量标准。
- 陈韵姿陈淑映黄健何宝凝梁秀清
- 关键词:冰片樟脑
- HPLC测定活血贴膏中乌头碱的含量
- 目的:建立活血贴膏中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为甲醇-0.1%三乙胺(70:30),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乌头碱在100~600n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平均回收率...
- 黄健潘见欢陈韵姿何宝凝梁秀清
- 关键词:HPLC乌头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