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润菁

作品数:10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角膜
  • 4篇术后
  • 3篇近视
  • 2篇眼外伤
  • 2篇散光
  • 2篇视功能
  • 2篇视功能训练
  • 2篇双眼
  • 2篇双眼视
  • 2篇塑形术
  • 2篇外斜
  • 2篇外斜视
  • 2篇斜视
  • 2篇接触镜
  • 2篇患者术后
  • 2篇间歇性外斜
  • 2篇间歇性外斜视
  • 2篇角膜塑形
  • 2篇角膜塑形镜
  • 2篇角膜塑形术

机构

  • 5篇广州军区武汉...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魏润菁
  • 6篇沈政伟
  • 6篇周和政
  • 4篇常枫
  • 4篇陈云辉
  • 3篇常枫
  • 2篇李梅
  • 2篇李梅
  • 2篇陈华新
  • 1篇李丽
  • 1篇吴金桃
  • 1篇叶银
  • 1篇李梅
  • 1篇周萍

传媒

  • 4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功能训练对不同程度儿童弱视治疗的巩固作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视功能训练对不同程度儿童弱视视力正常后效果的巩固作用。方法:弱视儿童78例中,随机分为视功能训练组36例70眼,对照组42例67眼。经弱视治疗双眼视力均达到0.9以后,观察两组在随访6,12,24,36mo后的视力回退情况。结果:6mo后的轻、中、重度弱视视功能训练组与对照组回退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mo后视功能组轻、中、重度弱视回退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36mo后视功能组轻度弱视回退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0.269);中度弱视回退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2);重度弱视回退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视功能训练能降低中度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回退率,能有效的巩固中度儿童弱视视力正常后的治疗效果。但对于轻度和重度儿童弱视无明显疗效。
魏润菁吴金桃沈政伟周和政常枫
关键词:视功能训练儿童弱视治疗
眼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应用Piggyback接触镜矫正1例
2018年
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少儿眼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恢复双眼视觉是目前公认的最安全、有效方法之一,其视力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或软性角膜接触镜[1]。但对部分无法耐受RGP所致异物感的患者,则可尝试使用Piggyback Contact Lens(软性接触镜和硬性接触镜的组合使用)来处理。我院2016年8月采用Piggyback Contact Lens(医用美容遮盖接触镜+RGP)矫治1例外伤后无晶状体眼伴角膜白斑的青少年患者,现报道如下。
魏润菁江文珊
关键词:眼外伤RGP无晶状体眼
SMILE矫正近视术后一年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低、中、高度近视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眼科行SMILE并完成1年随访的近视患者86例(141眼)病历资料,按照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0.50D
姜黎沈政伟江文珊魏润菁吴金桃刘洁华李丽
关键词:近视临床疗效
双眼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影响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探讨双眼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及维持术后眼位稳定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01/2015-12在我院行斜视手术的资料完整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42例,按术后是否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分为治疗组(术后采用DV-100诊疗系统的三级视功能训练光盘针对双眼情况行同时视、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光盘训练)和对照组(术后未行干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mo,1a的斜视度数和双眼视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双眼视功能和眼位情况的差异。结果:术后6mo,1a,治疗组的眼位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1a,治疗组的三级视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通过手术获得眼位正位后,其双眼视功能可有一定程度恢复。术后通过视知觉学习,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可以更快、更好地促进患者双眼视觉的恢复和重建,从而获得立体视觉,可以更好地稳定眼位,有利于减少术后眼位回退。
江文珊魏润菁陈华新李娥常枫李梅周和政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视功能视功能训练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矫正特殊类型屈光不正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观察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gas permeable contactlens,RGPCL)矫正特殊类型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验配RGPCL的患者61例(98只眼),包括高度近视29例(55只眼)、高度散光9例(18只眼)、无晶状体高度远视20例(20只眼)、屈光参差3例(5只眼).在裂隙灯下进行荧光素染色配戴评估后确定处方,定期复查随访6~12个月.结果 98眼均一次配适成功.高度近视组佩戴框架眼镜和RGPCL后矫正视力≥4.9分别为37眼(67.27%)、47只眼(85.46%),平均最佳矫正视力RGPCL好于框架眼镜(P〈0.05);无晶状体眼高度远视组佩戴框架眼镜和RGPCL后矫正视力≥4.9分别为7眼(38.9%)、6只眼(33.3%),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两者间无差异(P〉0.05);高度散光组佩戴框架眼镜和RGPCL后矫正视力≥4.9分别为15只眼(75%)、20只眼(100%),平均最佳矫正视力RGPCL好于框架眼镜(P〈0.05);屈光参差者佩戴RGP后达到双眼平衡.随访未发现明显眼部并发症.结论 对于特殊类型屈光不正,RGPCL的视觉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并有较高地安全性,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常枫沈政伟陈云辉魏润菁周和政
关键词: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屈光不正视力
眼外伤术后无晶体眼应用Piggyback Contact Lens矫正一例
我院2016年8月采用Piggyback Contact Lens(医用美容遮盖接触镜+RGP)矫治1例外伤后无晶体眼伴角膜白斑的青少年患者,既解决了患者不能耐受RGP异物感的问题,又起到了遮盖角膜白斑,改变瞳孔形状的作...
魏润菁江文姗
关键词:眼外伤RGP无晶体眼
中高度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 观察夜晚配戴角膜塑形镜联合白天配戴框架眼镜矫治中高度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观察研究.收集中高度(-4.00 D以上)青少年近视患者38例(75眼),年龄11~19岁,平均等效球镜度(SE)(-6.76±1.45)D.夜晚配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后,白天采用框架眼镜矫正残余近视度.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戴镜前和戴镜后各参数变化.结果 裸眼视力(UCVA):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和戴镜后ld、1周、1个月、1年分别为3.93±0.27、4.53±0.21、4.85±0.19、4.90±0.11、4.94±0.13;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和戴镜1年后散瞳验光的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OLMaster测量戴镜前和戴镜1年后眼轴长度分别为(26.88±1.03)mm、(26.91±1.1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夜晚配戴角膜塑形镜联合白天配戴框架眼镜矫正残余近视度数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中高度青少年近视患者UCVA,短期内控制近视度数加深和眼轴增长,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常枫沈政伟陈云辉魏润菁李梅章晨爽叶银周和政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近视
RGPCL矫正角膜手术后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RGPCL矫正角膜手术后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因角膜手术后继发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而验配RGPCL的患者29例(38眼),其中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12例(14眼)、LASE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1例(1眼)、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8例(13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不规则散光2例(4眼)、LASIK术后不规则散光6例(6眼)。在裂隙灯下进行RGPCL试戴荧光素染色评估后确定处方。采用配对t检验对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视力进行比较。患者填写主观自评表评价配戴RGPCL的舒适度和取戴、清洗镜片的难易度。结果配戴框架眼镜最佳矫正视力≤44.2、4.3-4.4、4.5—4.6、4.7—4.8、4.9~5.0、〉5.0分别为5眼(13%)、5眼(13%)、8眼(21%)、10眼(26%)、10眼(26%)、0眼(0%)。戴RGPCL后拥有相应程度最佳矫正视力的眼数分别为O眼(0%)、0眼(0%)、0眼(0%)、3眼(8%)、15眼(39%)、20眼(53%)。配戴RGPCL最佳矫正视力好于框架眼镜(t=-4.416,P〈0.01)。配戴者觉得舒适及取戴、清洁容易的分别为48%、69%、59%。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眼部并发症。结论RGPCL矫正角膜手术后继发圆锥角膜和不规则散光的视觉效果优于框架眼镜,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常枫沈政伟陈云辉魏润菁李梅周和政
关键词:接触镜硬性透气性圆锥角膜散光
矢量分析法比较近视伴较高散光青少年配戴球面和环曲面角膜塑形镜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矢量分析法比较近视伴较高散光的青少年儿童患者分别配戴球面角膜塑形镜和环曲面角膜塑形镜后角膜散光的改变及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观察研究。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就诊的青少年儿童24例(47眼),其中球面角膜塑形镜组(简称球面组)14例(27眼),环曲面角膜塑形镜组(简称环曲面组)10例(20眼)。在配戴1 d、1周、1个月、3个月时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角膜散光改变以及主观感觉、并发症等。2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配戴前球面组、环曲面组近视度分别为(-3.80±1.43)、(-3.98±1.53)D;角膜散光J0分别为(-1.11±0.23)、(-1.18±0.29)D;角膜散光J45分别为(0.11±0.21)、(0.05±0.51)D。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2组的UCVA呈逐步上升状态;戴镜1 d、1周、1个月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3个月时,环曲面组(5.05±0.06)高于球面组(4.9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P〈0.05)。角膜散光J0在配戴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1.56、-2.38、-1.03,P〈0.05)。角膜散光J45在配戴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球面组中4例有重影、视力模糊等不适症状,环曲面组无一例报告有明显视觉不适症状。结论 近视伴较高散光患者配戴普通球面角膜塑形镜虽然也可以获得较好的UCVA,但是降低角膜散光的能力及镜片稳定性低于环曲面角膜塑形镜。
常枫沈政伟陈云辉魏润菁李梅周萍周和政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近视散光球面
双眼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影响
江文珊陈华新李娥常枫魏润菁李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