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凭 作品数:21 被引量:68 H指数:5 供职机构: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扬州地区11~12岁健康儿童肺通气功能预测值构建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构建江苏扬州地区11~12岁健康儿童肺功能参数的预计方程式。方法前瞻性选择扬州地区5所小学的595名11~12岁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4名、女261名,采用肺功能仪测定其肺通气功能。以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一秒率(FEV_(1)/FVC)4项参数实测值为因变量,以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为自变量,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不同性别儿童的肺功能预计方程式,并采用相对预测误差平均值评价预计方程式的适用性。结果12岁男童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和PEF、FEV_(1)、FVC水平均高于11岁男童,12岁女童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FEV_(1)、FVC水平均高于11岁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岁男童的血压、体质量指数均高于11岁女童,12岁男童的身高低于12岁女童,体质量指数高于12岁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童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均与PEF、FEV_(1)、FVC分别呈正相关(P<0.01),身高与FEV_(1)/FVC呈负相关(P<0.01);女童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均与FEV_(1)、PEF分别呈正相关(P<0.01或P<0.05),年龄与FEV_(1)呈正相关(P<0.01)。男童肺功能预计方程式分别为PEF(L/s)=0.032H+0.261A-4.306,FEV_(1)(L)=0.028H+0.092A-3.098,FVC(L)=0.042H+0.101A-4.858,女童肺功能预计方程式分别为PEF(L/s)=0.040H-2.855,FEV_(1)(L)=0.033H-2.935,其中H指身高(cm),A指年龄(岁)。与其他研究的预计方程式相比,本研究构建的回归方程对本研究群体有较好的适用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扬州地区11~12岁健康儿童肺通气功能主要参数预计方程式,可为该地区儿童肺通气功能相关参数的预测提供帮助,进而为临床准确判定儿童肺功能异常奠定基础。 张孜怡 王少丹 刘娣 徐振兴 董改琴 陈晓 吴明赴 魏文凭关键词:肺通气功能 儿童 体检 呼吸系统疾病 足月母乳喂养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关系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足月母乳喂养学龄前4岁~5岁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有无性别差异,为预防和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扬泰地区60所幼儿园4 000名4岁~5岁足月母乳喂养学龄前儿童,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645名超重肥胖儿童和匹配的645名正常体重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析其出生体重与儿童肥胖关系有无性别差异。结果无论是男童(OR=3.289,P=0.000)还是女童(OR=2.622,P=0.000),高出生体重是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男童(OR=3.229,P=0.002)而言,低出生体重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对于女童(OR=2.011,P=0.094)而言则不然。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男童BMI与出生体重之间呈现"U"形分布(P<0.05),女童BMI与出生体重之间呈现"半U"形分布(P<0.05)。结论出生体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在儿童肥胖的干预和预防工作中需要考虑到性别差异。 魏文凭关键词:出生体重 学龄前 儿童肥胖 路德维希肠杆菌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路德维希肠杆菌及应用,属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该菌株为路德维希肠杆菌YYP3,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607。本发明还提供转化5‑羟甲基糠醛为2,5‑二羟甲基呋喃的方法,以所述菌株为生物催化剂。本... 许蕾 潘鑫 李桠如 魏文凭 马兴杰扬州地区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扬州地区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过敏原检测的1025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过敏原检测结果,并分析过敏原分布特点。结果1025例过敏相关疾病儿童中,83.41%的儿童(855例)过敏原检测阳性,其中吸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为66.24%(679例),食物性过敏原为61.17%(627例),常见的过敏原依次为牛奶(36.20%)、霉菌(33.27%)及户尘螨(30.34%)。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的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呼吸道症状的儿童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食物性过敏原,存在消化道症状的儿童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吸入性过敏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皮肤症状及过敏性紫癜等免疫系统疾病的儿童吸入性过敏原与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扬州地区存在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常见的过敏原为牛奶、霉菌及尘螨。过敏原检测可以为扬州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意见。 刘娣 许婷婷 刘顺英 李孝娟 孟楠楠 李静 周海康 魏文凭关键词:吸入性过敏原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过敏性疾病 基于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后扬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特征 2025年 目的:基于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NGS)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大流行后扬州地区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住院儿童感染的病原体,了解政策改变后儿童CAP病原体感染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因CAP于儿童诊治量占扬州地区1/2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患儿的呼吸道多种病原体靶向测序检查结果。分析儿童在不同年龄、季节间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1161例(上呼吸道样本1137例 + 肺泡灌洗液样本24例) CAP患儿中致病性A类病原体检出1087例(93.63%)、致病性B类病原体检出664例(57.19%)。A类病原体中:单一感染者71.85% (781/1087),混合感染者28.15% (306/1087),常见混合感染MP + 鼻病毒(HRV)阳性率5.98% (65/1087);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副流感病毒3型(PIV3)、人偏肺病毒(HMPV)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感染病原体主要是MP,MP感染仍以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近1年MP感染耐药率为88.03% (618/702),基因变异位点以A2063G为主(100%)。B类病原体中: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82/1161, 50.13%),流感嗜血杆菌为主要代表;≤2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6岁感染率最低。结论:新冠病毒大流行后对CAP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流行趋势带来改变。扬州地区儿童CAP感染的季节性与以往不同,RSV感染仍具有典型的年龄、季节性模式,MP感染季节性并未改变,感染年龄趋于低龄化。MP感染耐药率明显升高,基因变异均以A2063G为主。TNGS检测技术具有较高敏感性,可检测出机会致病菌,以流感嗜血杆菌最多见,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Objective: 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TNGS) will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s causing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Yangzhou after the SARS-CoV-2 pandemic. The goal is to comp 孙苏敏 李勤 李芸芸 魏文凭 陈晓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电子支气管镜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符合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同时符合大叶性肺炎诊断标准102例患儿,依据是否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分为纤支镜组48例(对照组未灌洗54例);结果... 魏文凭 陈晓 董改琴 张利兵 张融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 大叶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文献传递 足月母乳喂养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关系的性别差异 <正>目的探讨足月母乳喂养学龄前4-5岁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有无性别差异,为预防和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扬州40所幼儿园4000名4-5岁足月母乳喂养学龄前儿童,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 魏文凭 张融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母乳喂养 性别差异 文献传递 从药师角度评价哮喘患者用药技能、依从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从药师角度总结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者用药技能、依从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为药师开展临床干预研究和管理哮喘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参考诊疗指南、循证医学证据文献和临床实践经验,从用药技能(吸入技术)、依从性和有效性3个方面阐述具有临床价值的哮喘患者药物治疗的评价方法。结果吸入技术评分表是哮喘患者用药技能的重要评价方法。依从性主要借助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或哮喘药物依从性报告量表进行评价。有效性评价方法包括直接评价指标(临床表现、急性发作和缓解药物治疗情况、检查指标如肺功能指标和呼出气一氧化氮等)和间接评价工具(即各种量表,包括哮喘控制测试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问卷、哮喘相关生命质量量表等)。结论将用药技能、依从性和有效性方面的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评价哮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药师应在实践中应用并完善这些评价方法,以对哮喘患者实施更好的药学干预。 王越 孙安修 特日格乐 房伶 魏文凭 于锋关键词:哮喘 依从性 有效性 肺功能检查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附属盛京医院住院患儿58例,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急性期行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并于镜前24h内行肺功能检测,对支气管镜下表现和同期肺功能数值进行分析。按照支气管镜下黏膜是否完整将镜下表现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记录每个患儿的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RMPP患儿镜下表现重度组急性期肺功能的大气道通气指标(FVC、FEV1、PEF)和小气道通气指标(FEF25、FEF50、FEF75、FEF25-75)较轻度组均降低,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MPP急性期可出现不同的肺功能表现,包括肺功能正常、限制性或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小气道功能改变,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极易引起小气道受累。RMPP急性期镜下表现越重,同期的肺功能指标下降程度越重。通过肺功能检测对预测RMPP的严重程度及早期识别具有一定作用。肺功能指标对判断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指征及评价介入治疗效果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魏文凭 张晗 尚云晓关键词:肺功能 支气管镜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0~14岁儿童31d反复再入院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住院儿童出院后31 d非计划再入院是导致患者负担加重和社会卫生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也是增加儿童反复抗生素暴露及静脉输液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际上对再入院的研究主要涉及内科及外科疾病,对于儿科患者的再入院进行单独分析的未见系统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2年内反复再入院患者进行现状分析,探讨出院后31 d非计划再入院危险因素,为医疗质量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陈晓 董凯琴 张融 杨勇 徐金梅 孙姜明 徐振兴 魏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