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义霞
- 作品数:344 被引量:298H指数:7
-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论谭嗣同仁学的五个显著特征被引量:1
- 2017年
- 仁是一个极富中国哲学特色的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源远流长。从先秦到汉唐再到宋明,仁一直是中国哲学的主要范畴。《仁学》是谭嗣同的哲学代表作,仁学是他后期哲学的基本形态,这使仁学对于谭嗣同的哲学至关重要。他将仁提升到世界本原的地位,使仁拥有了空前绝后的绝对权威性。他的仁学秉持救亡图存宗旨的救亡纲领,并将通、平等写进"仁学界说"。他的仁学侧重度人,古代仁学侧重自度。他的仁学拥有圆融无碍的多元心态和全球视野。他的仁学拥有自己的独特气质,为近代仁学提供了别样的版本和样式。
- 魏义霞
- 关键词:谭嗣同仁学
- 论近代教育的普及
- 2018年
- 无论救亡图存还是思想启蒙都是一项全民族的共同事业。因此,近代教育是针对全体中国人的。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文化语境凸显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使教育得以空前普及。中国近代的教育普及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来,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受教育者范围的普及、教育科目和内容的普及、教育门类的普及和教育渠道的普及。近代的教育普及体现了中国教育由古代的精英教育向现代全民教育的转型,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对于这些近代哲学家的引领功不可没。
- 魏义霞
- 关键词:中国近代教育教育普及全民教育
- 论张立文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与书写被引量:1
- 2018年
- 张立文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合"哲学的创始人。《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是张立文先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研究张立文先生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和书写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张立文先生以"自己讲""讲自己"的书写宗旨,深刻揭示了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演进规则,详细描绘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分期,解析了中国哲学史上各个时期哲学思潮的形成、发展和渐退的逻辑进程。《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是一部反映中国哲学自身历史的典范著作,体现了张立文先生对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观点、方法。当前,中国哲学面临创新转换的时代呼唤,探讨和分析张立文先生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观点、方法,无论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还是对于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魏义霞李洪杨
- 关键词:中国哲学史研究
- 康有为视界中的朱熹与陆九渊被引量:2
- 2016年
- 在康有为的视界中,朱熹、陆九渊的思想泾渭分明,学术地位相差悬殊。在讲"宋明学"时,康有为讲到了朱熹和陆九渊以及朱陆之争,并对两人的思想予以比较。康有为对朱熹与陆九渊的比较和评价秉持孔教立场,奠基于对宋明理学的整体审视之上,既呈现出康有为与同时代人迥异其趣的朱陆观,又提供了解读朱陆关系的另一种样式。
- 魏义霞
- 关键词:陆九渊
- 中国近代认识史上的困惑——谭嗣同、严复不可知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谭嗣同由于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强调感官的局限而陷入不可知论 ,严复则由于感觉主义和推崇经验、实证而走向不可知论。这使两人对不可知论的理解及其理论归宿大相径庭。但是 ,作为近代哲学的一部分 ,谭嗣同和严复的不可知论同样具有突破古代哲学的思维定式、肯定人的主体力量和贬低肉体、膜拜灵魂的共同导向。这是近代哲学区别于古代哲学的精神风韵 。
- 魏义霞
- 关键词:认识史谭嗣同不可知论相对主义感觉主义实证主义
- 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的理论误区
- 2016年
- 康有为、谭嗣同都对大同津津乐道,共同建构了大同思想的近代形态。作为近代大同形态的第一阶段,两人的大同思想具有共同的理论误区。这主要表现在削异求同、诉诸宗教、将大同的实现推向无限遥远的未来和消解救亡主题四个方面。只有在肯定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有别于古代的近代形态和积极意义的同时,深入探究其阶段特征及历史局限,才能准确界定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的历史位置,从而全面把握两人的大同思想与孙中山等人的异同。
- 魏义霞
- 关键词:谭嗣同
- 日新与平等:谭嗣同对《易》之主题的近代转换
- 2013年
- 正如在中国历史上被奉为六经之首一样,《易》在近代受到高度关注。谭嗣同对《易》之解读既与近代变法维新、平等民主的时代要求相契合,又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其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 魏义霞
- 关键词:谭嗣同《易》六经国学研究个性风采
- 论康有为、谭嗣同的《论语》观
- 2020年
- 近代哲学家对《论语》倍加关注,康有为、谭嗣同也不例外。近代哲学家对《论语》的审视和解读既围绕着中国近代社会的救亡图存与思想启蒙展开,因而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又受制于各自的哲学观、国学观和文化观,因而呈现出差异性。一方面,作为《论语》的近代视界,康有为、谭嗣同的《论语》观带有与生俱来的时代性和一致性。另一方面,两人对《论语》与孔子、曾子关系的认识呈现出明显分歧,对《论语》在孔学中地位的认定和对《论语》的评价相去甚远。康有为、谭嗣同秉持不同的范式解读《论语》,建构了不同形态的《论语》观。
- 魏义霞
- 关键词:谭嗣同《论语》
- 康有为视界中的管子被引量:1
- 2014年
- 康有为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关注众多的先秦诸子,管子便是其中之一。康有为对管子的好感溢于言表,使管子成为为数不多的一再受到表扬而没被攻击、批判的人。与既推崇管子的思想,又羡慕《管子》的"文章"、"字眼"相一致,康有为对管子的思想多次提及并予以肯定,尤其是对管子的鬼神思想津津乐道。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康有为对管子的学派归属语焉不详,模糊不清,致使管子的身份始终悬而未决。管子的尴尬处境反映了康有为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中国近代是尚法的时代,康有为并不完全排斥法,而是对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肯定"管、韩言法"并无敌意。另一方面,康有为断言法之严酷是不仁的体现,与民主背道而驰,故而没有像对待韩非那样将管子归入不仁之老学。与此同时,康有为关注管子,与他考辨先秦诸子的"学术源流"是为了论证"百家皆孔子之学"一脉相承。康有为对管子思想的诠释带有近代早期的显著特征。
- 魏义霞
- 关键词:先秦诸子
- 论康有为与梁启超的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康有为与梁启超既有师生之谊,又共同领导了戊戌政变,"康梁"称谓表明了两人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的一致性。事实上,康有为对梁启超的影响只集中在戊戌政变之前,梁启超在逃亡日本尤其是大量接触西方学说之后思想发生骤变,与康有为思想的分歧日显。正因为如此,梁启超在梳理近代思想演变时,有时刻意保持与康有为的距离,有时将谭嗣同而不是自己与康有为归为一派。梁启超的做法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康有为与谭嗣同思想的一致性,却表明了自己与康有为思想的分歧。康有为与梁启超的思想分歧不仅暴露了戊戌启蒙思潮内部的分歧,而且使戊戌启蒙四大家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而异常微妙起来。
- 魏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