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莉
-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宿州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关于当前民族唱法问题的几点思考被引量:9
- 2011年
- 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成为弘扬民族艺术、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培养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平台。第14届青歌赛圆满落下了帷幕,像往届一样又掀起了人们对民族唱法评议与质疑的热潮,“罐头歌手”、“民族唱法患上了专业病”、“原生态打败学院派唱法”等批评不绝于耳。艺术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必然会失去观众和市场。
- 魏丽莉
- 关键词:民族唱法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艺术音乐知识声乐人才青歌赛
- 灵璧石音乐文化探论
- 2023年
- 灵璧石音乐文化,既有物质文化的遗存,也有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灵璧石清亮悠长、通透纯正的音质特点是由磬云山岩石独特的物质结构决定的。随着社会发展,灵璧石音乐的审美功能和审美心理也在不断变化着。历代皇家制磬首选灵璧石,灵璧石乐器的复制和传承从未止步,当地唯一性、独特性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迎来新机遇。
- 魏丽莉
- 关键词:音乐文化传承创新
- 论王志信新创民歌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被引量:9
- 2007年
- 王志信借助人民大众家传户诵的传统艺术素材,吸取西方音乐艺术因素,运用现代作曲技巧,创作出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开辟了一条新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作曲家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新鲜营养,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内涵,拓展了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提高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水平,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 魏丽莉
- 关键词:民族声乐
- 从王志信的民歌分类谈民族声乐的多样化被引量:1
- 2011年
- 从王志信新创民歌的分类,考察其创作手法和作品风格多样化;作曲家借助传统民歌素材,运用现代作曲技巧,通过扩展提升、多元借鉴和遗貌取神等方法,创作出一系列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王志信在古典题材歌曲、民间题材歌曲、板腔体歌曲和叙事歌曲、通谱歌曲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作品在题材、体裁、形式、风格上呈现出多样化;在民歌艺术单一化和雷同化的今天,王志信的新创民歌为我国民族声乐多样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魏丽莉
- 关键词:民歌分类民族声乐
- 关于灵璧石音乐价值的考察与评说
- 本文探讨灵璧石发音的特点与成因,评说灵璧石音乐的审美心理及地位,考察灵璧石乐器的复制和创新,揭示灵璧石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 魏丽莉
- 关键词:音乐价值发音特点审美心理
- 中国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
- 2024年
- 为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并推动中国流行音乐的创新发展,本研究梳理和分析了近百年来中国流行音乐在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及创作特点,总结出流行音乐主要具有民族风、戏曲化和民间曲调三个特点。中国流行音乐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主要包括传统曲调、诗词及审美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新世纪“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发展充分说明,传承与创新并行是流行音乐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相互依存才能更好地共同发展。
- 魏丽莉魏晓莉
- 关键词: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文化中国风
- 刘麟、王志信新创民歌的综合美感被引量:15
- 2009年
- 刘麟、王志信改编的陕北民歌《蓝花花》、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江苏民歌《孟姜女》,以及利用古典诗词、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创作的《木兰从军》、《牛郎织女》、《昭君出塞》等,被广为传唱,深受喜爱,人们在或优美缠绵、舒展流畅,或凄苦悲哀、婉转细腻,或慷慨悲壮、昂扬激越的音乐中,获得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审美感受。
- 魏丽莉
- 关键词:陕北民歌审美感受《木兰从军》《牛郎织女》《昭君出塞》《蓝花花》
- 王志信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王志信以家传户诵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神话传说为音乐题材,充分借鉴传统的曲艺、原生态民歌音调和戏曲唱腔的艺术营养,有效汲取西方音乐艺术因素,并大胆运用现代作曲技巧,作品的调式、调性、速度、节拍和节奏灵活多变,改变原民歌结构单一、无法包容丰富内容的不足,走出了一条新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
- 魏丽莉
-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特色
- 王志信新创民歌的审美特征被引量:5
- 2007年
- 王志信新创民歌具有鲜明的戏剧特征、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开辟了一条新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
- 魏丽莉
- 关键词:审美特征
- 泗州戏的创新与发展被引量:5
- 2009年
- 泗州戏与鲁南的柳琴戏、苏北的淮海戏同是由“拉魂腔”发展而来,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板腔体戏曲剧种,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称为安徽四大优秀剧种,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魏丽莉
- 关键词:泗州戏戏曲剧种群众基础柳琴戏淮海戏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