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下射频加局部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研究
- 2007年
- 射频加局部化疗或单纯射频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国内已有许多报道,作为姑息疗法的一种手段,尚缺乏系统、深入的临床研究和远期疗效观察。自2004年1月,我们通过对部分晚期大肠癌失去手术切除时机患者进行射频加局部化疗的系统临床研究,并与单纯射频治疗进行对比研究,在肠梗阻缓解率、再转移率、生存率方面,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骆训武吴浪廷李拥宁蔡跃芳
- 关键词:晚期大肠癌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内镜远期疗效观察局部化疗
- 奥美拉唑联合普瑞博思、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50例疗效观察
- 2005年
-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普瑞博思、铝碳酸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内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均作活检确诊)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53例,口服奥镁拉唑20mg,2次d,普瑞博思10mg,3次d,铝碳酸镁颗粒1.0g,3次d。B组50例,口服奥镁拉唑20mg,2次d,普瑞博思10mg,2次d。C组47例,口服奥镁拉唑20mg,2次d,铝碳酸镁颗粒1.0g,3次d。疗程共8周。结果A、B、C三组临床症状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6.2%、74%、63.8%,内镜下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8.1%、76%、59.6%。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普瑞博思、铝碳酸镁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
- 吴浪廷骆训武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普瑞博思铝碳酸镁
-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慢性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大剂量纳洛酮对慢性肝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7例慢性肝性脑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消除诱因,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清除,纠正氨基酸代谢紊乱,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9.6mg纳洛酮加入0.9%生理盐水50ml中以微泵静脉24h输入,连用72h观察。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意识变化、血氨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血氨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5%(P<0.01),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慢性肝性脑病疗效好,安全可靠。
- 聂红缨骆训武
- 关键词:肝性脑病纳洛酮血氨
- 广东东莞地区上消化道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附10580例胃镜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各种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特点、发病率、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及性别比例情况。方法对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10580例胃镜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胃炎755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7286例,男3710例,女3576例,男女之比1.04:1;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70例,男317例,女53例,男女之比5.98:1;消化性溃疡(PU)2736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2349例,男1824例,女525例,男女之比3.47:1,胃溃疡(GU)295例,男236例,女59例,男女之比4:1,复合性溃疡(CU)92例,男71例,女21例,男女之比3.38:1,DU与GU之比7.96:1;发病年龄≤20岁:DU占3.58%,GU占2.03%,CSG占4.17%;21~30岁:DU占36.02%,GU占12.2%,CSG占50.41%;31~40岁:DU占34.7%,GU占21.02%,CSG占34.89%;41~50岁:DU占21.2%,GU占24.75%,CSG占8.25%;51~60岁:DU占3.24%,GU占30.51%,CSG占1.54%;≥60岁:DU占1.28%,GU占9.49%,CSG占0.74%;DU好发部位球前壁(55.05%),大弯(22.01%),小弯(12.98%),后壁(8%),球后(1.96%);GU胃角(40.68%),幽门管(28.81%),胃窦(13.56%),胃体(10.85%),胃底贲门(6.1%);PU1、2、3、11、12月份检出率分别为31.36%、33.04%、30.96%、31.04%、32.56%。结论①上消化道疾病中以慢性胃炎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溃疡病;DU及CSG好发青壮年,比GU发病平均年龄早十年以上。②DU发病明显高于GU,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工作压力及烟酒是其高发原因;DU好发部位的顺序为球前壁、大弯、小弯、后壁、球后,GU为胃角、幽门管、胃窦、胃体、胃底贲门。③PU好发于冬春气温易变之季。
- 李拥宁李迎彤罗琳玲骆训武
- 关键词:流行病学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术胃肿瘤
- 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附98例病例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对98例可疑病变进行黏膜染色,分别在染色前后进行内镜诊断比较,并与活检或手术切除灶的病理结果分析对比。结果食管黏膜染色36例,不着色区取材6例,病理报告鳞癌5例,腺癌1例,浅着色区取材30例,病理报告食管炎症12例,轻度不典型增生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鳞癌2例,浅着色区不典型增生诊断率为53.3%,染色前后食管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和75%,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25%。胃黏膜染色62例,病理诊断胃溃疡26例,伴异型增生10例,胃黏膜内癌18例,胃黏膜下癌15例,染色前后早期癌诊断分别为75.8%和87.9%,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12.1%。结论色素内镜可提高病变活检准确率及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方法简便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李拥宁李迎彤覃英姿骆训武
- 关键词:色素内镜上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黏膜染色
- 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索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鲁米那钠)30mgtid;对照组给予易善复456mgtid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6.7%比39.2%,86.3%比30.2%,P<0.05。结论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 骆训武陈韬吴浪廷蔡跃芳黄润全
- 关键词:苯巴比妥总胆红素乙型肝炎
-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HBV相关性肝病患者预后评估临床研究
- 2020年
- 探讨HBV相关性慢性肝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院KCH标准值、CTP分级及MELD评分的相关性;以MELD评分联合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l5)建立新的预后评估模型(MELD-ICGRl5),比较各种模型对HBV相关性慢性肝病、各种因素引起的急性肝衰竭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可靠性。方法:(1)根据HBV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17例,最终68例患者随访至6个月,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及化验指标;(2)根据资料的数据特性,应用f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者卡方检验进行两组之间的比较,判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3)比较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与KCH标准、CTP分级及MELD评分的相关性,将MELD评分与ICGRl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MELD-ICGRl5模型。结果:(1)主要影响因素:年龄;生化值:TBIL、CHOL、CR、ALB、PTA%(或PT-INR);并发症: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及腹膜炎等,是HBV相关性慢加急肝衰竭、原发性肝癌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急性肝衰竭。而ALT、AST、TG、WBC、PLT、HBVDNA的载量等指标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起决定作用。(2)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患者确诊6个月时的转归作为因变量,以MELD评分、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作为自变量,建立MELD.ICGRl5模型,其预后方程如下:Logit(p)= 0.179xMELD+0.156xlCGR15-9.127。结论:(1)HBV相关性乙型病毒型肝炎、慢加急肝衰竭、原发性肝癌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受年龄、部分生化值、并发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在HBV相关性慢加肝衰竭、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与KCH标准值、CTP分级及MELD评分均呈正相关性,按各种模型的规律分组之后比较,同一模型不同分组间的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比较�
- 骆训武龚瑶瑶高欣郭亚兵
- 关键词:肝脏储备功能MELD
- 263例小肠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和检查方法,为诊断治疗提供最佳手段。方法对诊断明确的263例小肠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憩室86例(32.7%)、恶性肿瘤71例(26.97%)、良性肿瘤42例(15.97%)、炎症或感染性疾病31例(11.79%)、血管性疾病19例(7.22%)、其它罕见疾病14例(5.32%)。接受手术治疗的239例;消化道钡餐检查77例,发现小肠病变25例(32.46%);小肠气钡双重造影65例,发现病变37例(57%);小肠镜检查157例,发现病变98例(62.42%);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44例,发现出血15例(34%);核素扫描32例,发现病变17例(53.12%);胶囊内镜18例,发现病变14例(78%)。结论憩室为小肠出血最常见病因之一,其次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居第三位。小肠镜检查,尤其是胶囊内镜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检查方法,早期手术探查仍为目前最可靠的治疗手段。
- 骆训武蔡跃芳吴浪廷肖冰
- 关键词:小肠出血病因
- 323例小肠出血临床分析
- 目的:讨论小肠出血的病因和检查方法,为诊断治疗提供最佳手段。
方法:对明确诊断的323例小肠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出血原因憩室86例(26.6%),居第一位;其次为恶性肿瘤71例(22%);...
- 骆训武蔡跃芳吴浪廷肖冰
- 关键词:小肠出血病例分析憩室
- 文献传递
- 腹腔低渗高温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肠癌根治术后的疗效观察
- 2001年
- 外科手术目前仍时治疗进展期胃肠道癌的主要手段,但单纯手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只在31%以下[1],至死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复发与它处转移,尤其是肝脏转移.因此如何防治术后复发与转移,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腹腔内低渗高温灌注化疗防治进展期胃肠癌术后复发与转移,近10年来取得了可喜成绩.我院自1993年~1995年将220例进展期胃肠道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了腹腔低渗高温灌注化疗和静脉化疗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腹腔化疗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静脉化疗组,现报告如下:
- 骆训武肖冰
- 关键词:灌注化疗胃肠癌根治术后腹腔胃肠道癌静脉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