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铁柱

作品数:41 被引量:330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警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血管
  • 8篇颅脑
  • 8篇出血
  • 7篇缺血
  • 7篇细胞
  • 7篇创伤
  • 6篇脑缺血
  • 6篇脑损伤
  • 6篇灌注
  • 5篇蛋白
  • 5篇术后
  • 5篇重型
  • 5篇蛛网膜
  • 5篇蛛网膜下
  • 5篇蛛网膜下腔
  • 5篇蛛网膜下腔出...
  • 5篇网膜
  • 5篇下腔出血
  • 5篇膜下
  • 4篇亚低温

机构

  • 20篇武警后勤学院...
  • 12篇武警医学院附...
  • 6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武警部队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西安市中心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北亚骨科...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积水潭医院

作者

  • 41篇马铁柱
  • 24篇张赛
  • 13篇涂悦
  • 8篇孙世中
  • 7篇吴绘
  • 6篇孙艳
  • 5篇孙洪涛
  • 4篇万琪
  • 4篇王慧敏
  • 3篇狄政莉
  • 3篇杨细平
  • 3篇陈旭义
  • 3篇陈翀
  • 3篇刘晓智
  • 3篇王洪典
  • 3篇王鹏
  • 3篇郎胜坤
  • 3篇李建军
  • 2篇张民
  • 2篇程世翔

传媒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武警后勤学院...
  • 3篇武警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芬戈莫德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和2mg/kg芬戈莫德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1mg/kg芬戈莫德组和2mg/kg芬戈莫德组建立SAH模型,造模成功后30min,尼莫地平组腹腔注射尼莫地平0.05mg/kg,1次/d,连续7d;1mg/kg芬戈莫德组和2mg/kg芬戈莫德组分别腹腔注射芬戈莫德1、2mg/kg,1次/d,连续7d;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仅手术,不造模;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前、腹腔注射后1、3、5、7d时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前、腹腔注射后7d,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水平;腹腔注射后7d,测量基底动脉直径以及管壁厚度。结果6组术前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后1、3、5、7d,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2mg/kg芬戈莫德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高于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2mg/kg芬戈莫德组(P<0.05),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2mg/kg芬戈莫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后7d,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2mg/kg芬戈莫德组血清TNF-α[(456.3±55.3)、(335.4±36.2)、(286.7±31.4)、(268.0±30.7)ng/L]、IL-1β[(875.9±72.6)、(309.5±42.6)、(313.1±38.4)、(284.6±33.0)ng/L]、IL-6[(498.3±124.6)、(210.1±23.6)、(237.8±46.8)、(196.4±16.8)ng/L]水平均高于空白组[(149.9±17.6)、(194.9±17.7)、(132.5±23.4)ng/L]、假手术组[(165.0±20.4)、(203.0±25.0)、(140.8±12.4)ng/L](P<0.05),模型组高于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2mg/kg芬戈莫德组(P<0.05),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2mg/kg芬戈莫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后
马铁柱孙艳王振国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芬戈莫德
三七通舒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研究——附:60例病例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血流速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67.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血浆黏度、Fbg、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TCD显示治疗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快(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VBI安全有效。
涂悦马铁柱孙洪涛徐亚军
关键词:三七通舒胶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
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自血光量子疗法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血液流变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醇(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及光量子治疗组(n=46),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 d、12 d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BI评分及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清NSE及S-100B蛋白测定。【结果】光量子治疗组在治疗后5 d、12d NIHSS评分有显著改善(P<0.05)、BI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血流变学指标好转、血液粘度降低(P<0.05),血清NSE及S-100B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光量子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马铁柱郝谦谦李迪彬张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液流变学
402例卒中相关性肺炎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细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运用抗菌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02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细菌228株,检出率为56.7%。其中革兰阳性菌61株,占26.8%,排在前三位的是金葡菌(12.3%)、肺炎链球菌(7.9%)、β溶血性链球菌(3.9%);革兰阴性菌158株,占69.3%,排在前三位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30.3%)、鲍曼不动杆菌(11.0%)、铜绿假单胞菌(9.6%);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但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机体免疫力低,感染细菌种类广泛,在用药方面应根据病原菌及药敏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菌药。
孙世中杨彩凤李建军吴绘马铁柱
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体合理用药
连续血液净化对重型热射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重型热射病(heat stroke,H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i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HS合并MODS患者26例,年龄为18-82岁,其中CBP治疗组12例,常规治疗组1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给予降温、镇静、预防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对症治疗。CBP治疗组加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治疗每次输入流量为2-3 L/h,血流量200-300 ml/min。在入院和出院前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评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II)。在入院的第1、3、5、7天评估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 score,GCS)、匹兹堡脑干评分(the Pittsburgh brain stem score,PBS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结果】26例患者中22例痊愈,4例死亡(CBP组1例,常规组3例)。CBP治疗组血液净化时间为36(18.5-48.5)h,入院时APACHE-II、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酐(creatinine,Cr)为15.0(5.5-19.8)、138.5(73.5-216.8)U/L、109.5(93.5-160.8)μmol/L,出院时为3.0(0.0-5.0)、117.5(64.5-193.3)U/L、72.5(51.8-161.5)μmol/L,指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治疗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CBP治疗组GCS评分在治疗的第1、3、5和7天分别为6.0(3.8-7.8)、7.0(6.0-15.0)、14.5(11.0-15.0)、15.0(11.0-15.0),随治疗时间的增加GCS逐渐增高(P〈0.05),常规治疗组GCS随时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GCS变化与分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BSS和NIHSS变化与治疗时间和分组无关。【结论】HS合并MODS患者早�
潘红马铁柱陈旭义李建国
关键词:血液净化热射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神经功能
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病程进展中作用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树突状细胞在外周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及数量的变化。结果 :免疫后第 4、 7、 9天外周淋巴结树突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加 ,免疫后第 9天脑、脊髓中才出现树突状细胞浸润。免疫后第 15天外周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中树突状细胞数量均达高峰 ,第 2 3天其数量减少。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组与对照组差别显著。结论 :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发生、发展、转归 ,尤其在触发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武慧丽熊杰马铁柱高扬林嘉友马存根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树突状细胞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血清CRP、S100水平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两组疗程均为两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14d患者血清CRP与S100的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随访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100水平及对照组血清CRP均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均于治疗第7d上升至峰值,而观察组CRP一直呈降低状态,其中观察组治疗后3d、7d、14d的CRP及S100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预后情况比较观察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能有效抑制患者血清CRP及S100水平的上升,并且安全可靠、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郎胜坤马铁柱郝芊芊孙艳王慧敏
关键词:依达拉奉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出血CRPS100
凉血通瘀方对大鼠脑出血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尾状核内注射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大鼠分为凉血通瘀方治疗组、脑出血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凉血通瘀方治疗组采用凉血通瘀方灌胃,其余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分别观察脑出血后12 h、1 d、2 d、3 d、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免疫荧光法及聚合酶链反应监测脑水肿组织AQP-4蛋白、AQP-4 mRNA表达水平。结果凉血通瘀方治疗组和脑出血组在不同时间段内神经功能缺损均高于对照组,其脑组织含水量也高于对照组(P<0.05)。与脑出血组相比较,凉血通瘀方治疗组在脑出血后2、3、5 d时,AQP-4表达显著降低,在3、5 d后,大鼠AQP-4 m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凉血通瘀方能够降低脑水肿组织AQP-4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
李建军马铁柱梁晋孙世中王震
关键词:脑水肿凉血通瘀方AQP-4
磁共振灌注成像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观察磁共振灌注成像(MR-PWI)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脑血管痉挛(CVS)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4年1-12月收治a SAH 80例,根据CVS程度分为无血管痉挛组(23例),轻度痉挛组(19例),中度痉挛组(19例)和重度痉挛组(19例),选取同期收治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2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DSA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MR-PWI检测的区域包括大脑前动脉(ACA)供血区、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以及基底节区(BSGL),分析MR-PWI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脑血流量(r CBF)、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达峰时间(TTP)等参数与CVS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痉挛ACA供血区、MCA供血区以及BSGL的r CBF、r CBV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无血管痉挛组、轻度痉挛组、中度痉挛组BSGL的r CBF以及ACA供血区的r CB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痉挛组ACA供血区、MCA供血区、BSGL的TTP以及MTT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痉挛程度的加重,变化更加明显(P〈0.05)。CVS程度和r CBV、r CBF呈负相关(P〈0.05),但是其相关度较低(r〈0.4);CVS程度与TTP、MTT呈正相关(P〈0.05),为中度相关(0.308〈r〈0.744)。结论MR-PWI检查能够定量提供脑组织血流灌注的信息,指导CVS的临床诊疗。
郎胜坤许厚银董月青马铁柱孙艳郝芊芊王慧敏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磁共振灌注成像
CTA联合CT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方法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CVS)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相关性。方法利用CTA与CTP技术分析116例SAH病人,CTP指标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在病人入院时、病情恶化时间段及入院后14 d记录CTA图像显示的脑血管痉挛程度和迟发性局灶脑缺血的发生情况,评估发生痉挛的脑血管支配区域与脑灌注图上血流灌注面积间的相关性及不同程度脑血管痉挛导致脑血流灌注和DCI发生之间的差异。结果 45例病人无脑血管痉挛,占38.8%;51例病人发生中等程度脑血管痉挛,占44.0%;20例病人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占17.2%。61.2%脑血管痉挛病人,最少的脑缺血灌注区域与痉挛严重血管的血流区域一致,无血管痉挛区域与严重脑缺血区域CBF明显不同。20例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病人中14例出现迟发性局灶脑缺血;51例发生中等程度的脑血管痉挛病人中7例出现迟发性局灶脑缺血;45例无脑血管痉挛病人中4例出现迟发性局灶脑缺血。血管痉挛降低脑血流灌注,但只有66.67%病人脑血管痉挛与乏血供的灌注区域相一致,33.33%严重脑血管痉挛的病人无迟发性脑缺血。结论虽然严重脑血管痉挛能降低脑血流的灌注水平,但血管痉挛不会直接导致迟发性脑缺血。
郎胜坤马铁柱郝芊芊孙艳王慧敏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