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慧

作品数:58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4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7篇水稻
  • 12篇蜘蛛
  • 11篇稻区
  • 9篇飞虱
  • 9篇滨海稻区
  • 8篇稻田
  • 8篇种群
  • 7篇赤眼蜂
  • 6篇稻飞虱
  • 6篇田间
  • 5篇杂草
  • 5篇天敌
  • 5篇纹枯病
  • 5篇枯病
  • 4篇稻纹枯病
  • 4篇玉米
  • 4篇水稻纹枯病
  • 4篇群落
  • 4篇灰飞虱
  • 4篇害虫

机构

  • 53篇辽宁省盐碱地...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辽宁省农业科...
  • 4篇中化现代农业...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沈阳金丰春航...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辽宁省农业机...

作者

  • 58篇马晓慧
  • 34篇桑海旭
  • 25篇刘郁
  • 21篇于深州
  • 21篇邢亚楠
  • 19篇王井士
  • 7篇于亚辉
  • 6篇李运动
  • 4篇边应权
  • 3篇张丽丽
  • 3篇孙富余
  • 3篇潘月卓
  • 3篇刘圆
  • 3篇李楠
  • 2篇刘志恒
  • 2篇宋存宇
  • 2篇姜松男
  • 2篇丛斌
  • 2篇冯晨
  • 2篇刘琳琳

传媒

  • 29篇北方水稻
  • 3篇植物保护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世界农药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东北农业科学
  • 1篇农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2篇2025
  • 6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盘锦稻区蜘蛛群落的建立与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采用吸虫器抽吸法,系统调查了盘锦稻区蜘蛛物种组成及群落的建立过程,并分析了单季稻区蜘蛛群落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盘锦稻区共采集到10科37种蜘蛛,种类较丰富,其中横纹金蛛Argiope bruennichii、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 3种为优势种蜘蛛。随着水稻插秧,蜘蛛逐渐从非稻田生境向稻田生境迁移,至8月上旬(8月10日前后),种类数达到最大值26种,完成群落建立过程。Shannon-Wiener指数表明,6月初蜘蛛多样性水平最低,8月下旬蜘蛛多样性水平最高,指数最高值为3.0697,而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其呈正相关,优势度指数与其呈负相关。
马晓慧桑海旭王井士刘郁邢亚楠车喜庆
关键词:稻田蜘蛛多样性
一种水稻二化螟用捕捉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二化螟用捕捉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是由固定杆和调节杆组成,所述调节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杆上的移动槽内,用于调节所述支撑组件上固定安装的诱捕器的诱捕高度。通过在水稻秧田内设置带有可调节高度的捕捉装置,...
刘琳琳马晓慧张丽丽吕小红屠欢全革于深州杨洋王彤孙杰纪薇薇王睿鹏
开原稻区优势蜘蛛种类调查及田间动态
2021年
采用吸虫器法对辽宁开原稻区蜘蛛种类及其在田间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主要蜘蛛种类有7科共14种,其中,优势种蜘蛛为拟水狼蛛和草间钻头蛛,优势度指数分别为13.6和11.23,其余有8种丰富种和4种常见种,种类较丰富。对两种优势蜘蛛的田间消长动态进行调查,可知8月是两种蜘蛛个体数量最多的时期,至10月水稻收割时仍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
马晓慧于深州李楠付雪蛟卢晶晶
关键词:蜘蛛
几种化学因子对三种赤眼蜂离体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为比较不同赤眼蜂酚氧化酶(PO)活性的大小,明确赤眼蜂种间免疫防御能力强弱,本研究通过研磨、离心提取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螟黄赤眼蜂T.chilonis、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匀浆液,首次测定了几种化学因子(Ca2+、昆布多糖、纤维素、右旋糖酐、脂多糖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3种供试赤眼蜂匀浆液中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proPO-AS)的激活程度。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匀浆液PO活性最高,螟黄赤眼蜂次之,松毛虫赤眼蜂最低。Ca2+是激活供试赤眼蜂proPO的必需因子,且在0.03mol/L浓度下激活作用最强;昆布多糖和脂多糖也能有效激活proPO,0.01及0.05mg/mL昆布多糖能强烈激活PO活性;纤维素和右旋糖酐对PO活性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结果证明了赤眼蜂种间存在明显的免疫能力差异。本研究建立了小型昆虫proPO-AS研究体系,为研究Wolbachia-小型昆虫的免疫互作体系奠定了基础。
马晓慧丛斌张海燕董辉姜松男朱慧萍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酚氧化酶
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被引量:26
2013年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由于水稻纹枯病只是一种隐性减产,并不被大多水稻生产者所重视,使该病目前危害程度愈来愈严重。本试验针对水稻纹枯病害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水稻纹枯病不同病害级别、不同病情指数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得出水稻纹枯病不但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还严重影响水稻的稻米品质,以此引起水稻生产者对水稻纹枯病的重视。在生产上加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确保水稻高产优质。
桑海旭王井士刘郁李运动马晓慧刘志恒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米质
滨海稻区稻蟹共作对水田生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是维持与保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稻田养蟹是一种新型迅速发展的生态养殖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采取田间试验、化学分析和统计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稻田养蟹对水质、土壤、大气、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稻田养蟹的情况下,养蟹区杂草密度为9.09株/m^2,比对照区减少了2.2株/m^2;养蟹区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00.6mg/kg与对照区相比增加了4.3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7.01 mg/kg,比对照区相增加了1.34mg/kg,速效钾含量增加了1.58mg/kg,有机质含量增加了0.86g/kg;CH4含量降低了1.32 g/m^2,N2O含量降低了0.003g/m^2;pH值降低了0.02,水体溶氧量降低了0.12mg/L。【结论】可见,稻田养蟹可以改善水质、增强土壤肥力和净化空气,为以后的农田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并提供理论参考。
李楠桑海旭马晓慧于深州郝鹏王紫
关键词:稻田养蟹杂草水质土壤
稻蟹田与常规稻田蚜虫发生动态数学模型
2023年
为进一步明确麦长管蚜在盘锦地区的发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2类稻田的发生危害情况。在系统调查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法,得到麦长管蚜与环境因子间的数学模型,以及2类稻田上的发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盘锦地区2类稻田上发生危害的均为麦长管蚜;麦长管蚜在2类稻田的发生时间动态一致;在水稻穗上部分布比例约为80%,全株蚜量(y)与穗上部蚜量(x)之间的关系,常规田:y=1.25x+2.55,稻蟹田:y=1.19x+1.41;常规田麦长管蚜的发生与当地近7日平均温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邢亚楠代克涛刘郁马晓慧
关键词:麦长管蚜数学模型
盘锦稻区稻小潜叶蝇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被引量:3
2015年
稻小潜叶蝇是水稻常发性害虫之一,以幼虫潜入叶片取食叶肉为主,危害水稻前期的生长发育。盘锦稻区常年被害率为10%~20%,严重年份达到50%~60%。讨论了盘锦地区稻小潜叶蝇的发生规律,以及有效的稻小潜叶蝇防治技术。
江宏伟马晓慧
关键词:稻小潜叶蝇
滨海稻区水稻纹枯病发生动态及防治技术
2020年
为探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品种和不同年份水稻纹枯病病害流行时间的动态观测,绘制了水稻纹枯病病害季节流行曲线。结果表明:种植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严重程度有影响;年份对水稻纹枯病的始发期和严重程度均有影响。水稻纹枯病的病害始发期为7月中旬,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为病情指数快速增长期,9月上中旬病情趋于平稳。药剂防治结果表明:650 g·667m^-2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了76.1%,40 ml·667 m^-2井岗·蜡芽菌的防效次之,为61.0%。由此可见,7月上旬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关键期。田间使用650 g·667 m^-2噻呋酰胺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
王井士车喜庆马晓慧邢亚楠桑海旭于深州
关键词:滨海稻区纹枯病
稻飞虱天敌螯蜂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是世界性重要的水稻Oryza sativa L.害虫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化学防治一直是控制稻飞虱的主要途径,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使稻飞虱产生抗药性,并引起害虫增殖等诸多弊端,迫切需要有效的生物防控手段进行控害。螯蜂是稻飞虱若虫和成虫期重要天敌,兼具捕食与寄生的双重习性,在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外有关螯蜂的研究报道仍然偏少。本文综述了我国稻飞虱天敌螯蜂常见种类、生物学特性、控害效果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螯蜂资源提供参考。
马晓慧邢亚楠车喜庆刘郁于深州桑海旭
关键词:稻飞虱捕食寄生控害作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