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刚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费氏丙酸菌维生素B_1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选育被引量:1
- 2014年
- 在丙酸发酵过程中,乙酸为主要副产物,维生素B1与乙酸合成途径相关,筛选维生素B1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助于降低乙酸的合成,提高丙酸的产量。以费氏丙酸菌IFFI.10019作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处理,筛选育种获得维生素B1营养缺陷型费氏丙酸菌二株,其中Pf007菌株的丙酸产量由原来的1.1 g/L提高到2.1 g/L,提高率达到91%。
- 揣玉多马志刚王德培
- 关键词:丙酸诱变营养缺陷型
- 丙酸高产菌株的固定化方法研究
- 2014年
- 主要研究了丙酸菌高产丙酸的固定化方法。采取吸附-包埋结合法,先以麸皮进行吸附,再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进行包埋的方法来制备固定化细胞。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丙酸菌高产丙酸的固定化条件:菌液与麸皮比例为5mL∶0.6g,吸附时间为15min,包埋剂选用30g/L海藻酸钠和30g/L聚乙烯醇混合物。此条件下,固定化丙酸菌Pf 007,包埋效率达到96.65%,发酵丙酸产量可以达到5.05 g/L,比游离丙酸杆菌Pf 007的丙酸产量(2.17g/L)提高133%。
- 揣玉多马志刚王德培
- 关键词:丙酸菌固定化丙酸
- 碳源对固定化费氏丙酸菌生产丙酸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碳源对固定化费氏丙酸菌生产丙酸的影响。[方法]采用吸附-包埋结合法制备固定化费氏丙酸菌细胞,用于生产丙酸,研究了碳源(葡萄糖、乳酸钠和蔗糖)及其浓度对固定化细胞生产丙酸的影响。[结果]最适宜的碳源为乳酸钠,最适浓度为40g/L,丙酸产量13.03 g/L。[结论]试验考察了碳源对固定化费氏丙酸菌生产丙酸的影响,为费氏丙酸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 揣玉多马志刚王德培
- 关键词:丙酸碳源
- 固定化费氏丙酸菌增菌工艺条件的初步研究
- 2014年
- 文章主要对固定化费氏丙酸菌增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固定化丙酸菌Pf 007在摇瓶培养条件下最佳增菌培养基配方:乳酸1.5%,蔗糖0.58%,酵母膏4.4%,Ca.CO30.5%,玉米浆1.5%,pH值7.6;确定最佳增菌培养条件:3%接种量,装液量为250 ml三角瓶装液25 ml,发酵温度35℃,180 r/min培养24 h。与原始条件相比,发酵液活菌数由3.1×1010 cfu/ml,提高到8.1×1010 cfu/ml,提高62%,效果显著。
- 揣玉多马志刚王德培
- 关键词:培养基丙酸
- 费氏丙酸菌的固定化方法及其发酵丙酸的工艺条件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为提高丙酸发酵效率,进行了固定化费氏丙酸菌发酵丙酸的研究.采取吸附-包埋结合法,先以麸皮进行吸附,再用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进行包埋制备固定化细胞.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固定化细胞的工艺条件:菌液与麸皮比例为5,m L∶0.6,g,吸附时间为15,min,包埋剂选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混合物,质量比为3∶3,此条件下的包埋效率达到96.86%.初步研究了碳源及其质量浓度对固定化细胞生产丙酸的影响,确定了以乳酸钠为碳源,质量浓度为40,g/L,丙酸产量可达13.75,g/L.
- 马志刚王亚军王德培
- 关键词:固定化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