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军
- 作品数:32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96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慢性冠状动脉闭塞(CTO)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介入治疗体会。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入院96例CTO患者,术前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PCI病变成功率,术中及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96例患者人均CTO病变1.06处,人均置入支架1.72枚。PCI病例成功率分别是83.3%。随着CTO长度的增加PCI成功率降低,不同CTO长度PCI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9,P<0.001);随着CTO时间延长PCI成功率明显降低,不同CTO时间PCI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3,P<0.001);CTO鼠尾残端形态患者PCI成功率(91.67%)显著高于刀切或圆盾形残端形态患者(58.33%,x2=14.4,P<0.001);非开口CTO患者介入成功率(94.74%)明显高于开口CTO患者(40.00%,x2=34.2,P<0.001)。术中或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未发生不可救治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TO患者行PCI成功率较高,安全性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马建军孙勇高学忠蒋峻李长岭王建安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
- 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论证此方法的实用性。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0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性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左西孟旦的静脉注射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远远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48例(9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39例(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在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常规性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而且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极高。
- 阿米娜.马合木提马建军
- 关键词:左西孟旦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开通后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及失败原因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开通后支架内慢性完全闭塞(IS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及失败原因。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ISCTO患者20例,其均行PCI,观察患者疗效。结果PCI成功14例,成功率为70%;失败6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ISCTO患者行PCI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失败主要原因可能与影像学血管闭塞特点、闭塞时间长短、ISCTO的病理特点和病变难点有关。
- 马建军孙勇蒋俊李长岭王建安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诊疗921例临床观察和体会被引量:3
- 2010年
- 陈刚马建军
- 关键词: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技术冠脉出血并发症体位限制局部血管
- 下壁导联变化程度在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证实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根据临床表现,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评价该比值≥1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2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除有典型的下壁心肌梗死表现外,还有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等右心室衰竭的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符合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19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其中16例右胸导联V3R~V6R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0.1mV,3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2例心电图中Ⅲ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右胸导联V3R~V6R导联中QRS呈qr型,ST段抬高但幅度<0.1mV。结论: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中III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与Ⅱ导联ST段抬高变化幅度的比值≥1,结合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的变化以及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对诊断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马建军米娜娃尔.阿木提
- 关键词:12导联心电图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
- 血浆脑钠肽及N端脑钠肽前体与心力衰竭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2
- 2015年
-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伴发猝死、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血浆脑钠肽(BNP)及N端BNP前体(NT-pro BNP)目前可作为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多肽类激素,能够通过心脏的容量、负荷以及室壁张力而发挥利尿、排钠、扩管的作用。BNP/NT-pro BNP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检测指标。
- 阿米娜.马合木提马建军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脑钠肽N端脑钠肽前体
- As_2O_3/CD133抗体双面涂层药物洗脱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 2014年
- 目的:初步探讨As2O3/CD133抗体双面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在动物体内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中华小型猪非高脂饮食喂养4周,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假手术组和双面涂层支架组,造模后继续喂养4周,行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OCT图像显示,球囊损伤组冠状动脉斑块明显扩大,内膜增厚,纤维帽厚度明显增加;与球囊损伤组相比,双面涂层支架组斑块明显缩小,内膜增厚不明显,纤维帽厚度无明显增加;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基本正常。双面涂层支架组冠状动脉的内膜/中膜面积比和厚度比低于球囊损伤组,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球囊损伤组心肌Bax和Bcl-22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双面涂层支架组Bax和Bcl-22的表达明显低于球囊损伤组(P均<0.01),而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结论:As2O3/CD133抗体双面药物涂层支架能显著抑制冠状动脉内膜增殖,抑制心肌凋亡。
- 马建军高学忠黄明远张素勤吴连拼
-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AS2O3
-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9p2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染色体9p21上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2383206、rs10757274)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其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172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和147例患者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LDR—PCR技术对rs2383206、rsl0757274位点进行SNP分型及分析。结果rs2383206GG基因型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4.9%和24.4%,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8.1%和49.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l0757274GG基因型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O%和21.8%,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4.9%和46.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相关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两个SNP的GG基因型仍是CHD的危险基因型,rs2383206的OR值为1.91,95%CI(1.03~3.53),rsl0757274的OR值为2.03,95%CI(1.08~3.80),P值均〈0.05。结论9p21位点rs2383206、rsl0757274的多态性与维吾尔族族人CHD有关联。
- 焦昌安邱朝晖李瑾石文蕾张煜王姣锋缪应新陈刚刘刚马建军郭新贵
- 关键词:冠心病染色体9P21单核苷酸多态性
- 主动脉夹层19例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 2010年
- 阿米娜.马合木提马建军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误诊分析主动脉壁心血管急症夹层血肿
- 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应用与中远期疗效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多部位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6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既12例原发病为扩张性心肌病及4例原发病为缺血性心肌病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双室再同步起搏治疗,观察术中、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左室电极的起搏参数,以及术前、术后7天、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反流量、心胸比例、临床症状变化。结果:随访两年,患者右心房、右心室电极、左室电极的起搏阈值、阻抗及感知各参数值稳定,起搏功能良好;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心功能及其他指标明显改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改善持续。结论: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是治疗顽固性心衰伴室间传导异常的有效新方法,可改善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指标和心衰症状;左室电极植入成功率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 马建军刘刚陈刚崔月木胡牙提
- 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