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彦

作品数:73 被引量:369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0篇动脉
  • 27篇冠状
  • 25篇冠状动脉
  • 24篇心肌
  • 12篇血管
  • 10篇造影
  • 10篇介入
  • 8篇心脏
  • 8篇介入治疗
  • 8篇梗死
  • 8篇病变
  • 7篇动脉疾病
  • 7篇心肌梗死
  • 7篇冠状动脉疾病
  • 6篇动脉造影
  • 6篇心病
  • 6篇型心
  • 6篇冠心病
  • 5篇原发性
  • 5篇介入治疗术

机构

  • 71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市心血管...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黄河中心医院

作者

  • 73篇颜彦
  • 55篇葛均波
  • 32篇钱菊英
  • 26篇王齐兵
  • 23篇朱文青
  • 19篇樊冰
  • 16篇王翔飞
  • 16篇葛雷
  • 15篇张峰
  • 10篇严卫
  • 8篇李晨光
  • 8篇戴宇翔
  • 8篇刘学波
  • 7篇王齐冰
  • 7篇黄东
  • 6篇姚康
  • 6篇胡嘉禄
  • 6篇马剑英
  • 6篇林佑善
  • 5篇仲昕

传媒

  • 16篇复旦学报(医...
  • 13篇中国临床医学
  • 9篇中华心血管病...
  • 8篇上海医学
  • 6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罕见病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5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淀粉样变累及心脏3例
本文对3例原发性淀粉样变累及心脏病例进行了分析。心脏淀粉样变因有心室壁增厚,常被误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有以下几点帮助鉴别:①前者常伴有其它器官累及,而后者则无;②心脏超声检查上,前者有严重的舒张功能降低伴有收缩功能正常或减...
颜彦朱文青葛均波
关键词:原发性淀粉样变心脏淀粉样变
文献传递
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脏破裂(CR)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并确诊为AMI合并CR的51例患者的住院资料,以及204例对照组AMI患者的资料。结果 CR组死亡34例(67%),平均胸痛到死亡时间为17.4天。CR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22例(43%),其中死亡11例(50%);保守药物治疗21例(41%),其中死亡20例(95.2%);择期外科搭桥8例(15.7%),其中死亡3例(37.5%)。行外科修补术11例,其中死亡4例。CR组平均年龄、女性及高血压占比、NT-proBNP、肌酐、血糖、心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R组β-blocker、ACEI/ARB和欣维宁的使用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分子肝素和机械通气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AMI合并CR患者死亡率极高,高龄、快心室率、高血压、贫血、低红细胞压积是AMI患者急性期出现CR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左室游离壁破裂、左室射血分数低、NT-proBNP水平高、高血糖、肾功能不全与CR患者近期死亡(60天内)显著相关,是AMI合并CR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胡嘉禄黎音亮颜彦葛均波
关键词:预后因素
原发性淀粉样变累及心脏3例
<正>1999年7月至2001年2月收治3例原发性淀粉样变累及心脏,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42岁,因活动性气促伴浮肿半年加重10天入院。入院前外院查心脏超声及心导管检查发现左、右心室壁增厚,右室腔较小,右室流出道有压...
颜彦朱文青葛均波
文献传递
西拉普利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西拉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 115例高血压患者。结果 服药 8周后西拉普利组总有效率 89.8% ,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由治疗前 15 3± 15mmHg ,10 4± 9mmHg降至治疗后 131± 11mmHg ,91± 8mmHg ;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 91.1% ,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由治疗前 15 5± 12mmHg ,10 2± 10mmHg降至治疗后 139± 14mmHg ,90± 9mmHg ,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西拉普利治疗后使收缩和舒张负荷均有下降 ,与用药前有显著的差别 ;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一平苏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
朱文青林佳雄颜彦李修昌丘军蔡乃绳
关键词:西拉普利依那普利高血压
伊布利特与索他洛尔对猪心脏电生理特性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伊布利特与索他洛尔对猪心脏电生理特性的作用特点和差异。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猪8头随机均分为伊布利特组和索他洛尔组,每组4头。伊布利特15ug/kg,索他洛尔1.5mg/kg经静脉注射后观察其对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主要指标有心率(HR)、窦性周期(SCL)、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心房波宽度(A)、希氏束波宽度(H)、AH间期(AH)、心室波宽度(V)、HV间期(HV)、QT间期(QT)、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等。结果伊布利特组HR,延长SCL,SNRT,CSNRT, AH,QT,AERP和VERP显著降低(P<0.05):索他洛尔组HR,延长SCL,SNRT,CSNRT,QT,AERP和VERP也显著降低(P<0.05);伊布利特组和索他洛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布利特对心脏电生理有明显的作用,与传统的索他洛尔相比两者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伊布利特对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提示其可能是一潜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
戴力朱文青颜彦林佑善葛均波
关键词:伊布利特索他洛尔窦房结恢复时间希氏束窦房传导时间有效不应期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院内结果以及介入治疗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冠状动脉造影示完全闭塞病变1485例,其中CTO病变638例.对接受介入治疗的447例CTO患者的临床、病变影像特征、介入治疗资料以及院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O病变的PCI成功率为85.5%(382/447).术中出现C-F型冠状动脉夹层或冠状动脉穿孔27例(6.0%),心包填塞6例(1.3%),术后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2例(0.4%),院内死亡2例(0.4%).与PCI成功患者比较,PCI失败患者年龄较大[(62.9±10.4)岁比(65.9±9.9)岁,P<0.05],近端血管中重度迂曲(16.2%比38.5%,P<0.01)、闭塞端缺如(47.1%比80.0%,P<0.01)和中重度钙化(36.9%比72.3%,P<0.01)的比例较高.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后退法)显示,中重度钙化(OR:3.866,P<0.01)、闭塞端缺如(OR:3.346,P<0.05)以及病变近端血管中重度迂曲(OR:3.055,P<0.01)与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呈负相关.结论 CTO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其成功率与闭塞病变特点相关.
李晨光刘学波葛雷钱菊英沈怡戴宇翔仲昕樊冰王齐兵颜彦张峰黄东葛均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28例原发性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2008年至2014年间经病理活检确诊为CA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心脏超声(echocardiology,UCG)及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特征。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累及多个系统。ECG常见肢体导联低电压及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UCG显示室间隔不同程度增厚,可见毛玻璃样改变,呈颗粒样强回声;CMR显示左室(或合并右室)室壁增厚,收缩活动减弱伴弥漫性延迟强化。28例患者住院期间有1例因病情进展迅速死亡,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12例接受化疗,应用马法兰联合泼尼松(MP方案)或联合万珂的化疗方案。其余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CA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对于原因不明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肌活检及心外组织活检结合临床表现、ECG、UCG及CMR可确诊。
沈飞燕胡嘉禄黎音亮卢淡泊颜彦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心肌预后
贝氏肌营养不良被误诊为急性心肌炎1例报告被引量:1
2007年
1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36岁,因胸闷气急1个月余加重1周入院,在外院诊断为“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自6岁起出现下肢乏力,易跌倒,症状逐渐加重,23岁时注意到上肢肌群及大腿肌群肌肉逐渐萎缩,而小腿肌群肌肉却增大,至32岁时患者完全不能行走并且下肢肌群肌肉也逐渐萎缩,依赖轮椅由别人推行.34岁时不能自行翻身,1个月前,出现胸闷气急,不能平卧伴下肢浮肿。家族中无类似病例。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半卧位,呼吸稍促,营养差,极度消瘦.
颜彦王翔飞丁晶聂振宁彭娟葛均波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急性心肌炎急性重症心肌炎误诊胸闷气急下肢乏力
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18例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阐述病毒性心肌炎可进展成扩张型心肌病。方法 对 18例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阐述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的过程。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可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积极有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防止其再次发作能延缓病程进展 ,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陈炬顾国清颜彦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心肌损伤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室心肌分层应变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2D-STE)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左室心肌分层应变,研究2D-STE在临床上评估CSF患者左室各层心肌收缩功能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设定CSF组41例(CSF患者)及对照组59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者),分别采集存储6个切面观(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及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左室短轴)的动态二维超声图像,利用软件于各切面观脱机分析CSF组和对照组左室3层心肌(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的分层应变,分别计算出两组左室3层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s,GLS)和整体环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s,GCS)以及相应的跨壁应变梯度△GLS、△GCS。结果 CSF组及对照组左室3层心肌(心内膜下层、中层、心外膜下层)GLS和GCS均保持由内向外逐层递减的跨壁梯度特征;CSF组GLS、△GLS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心内膜下层GLS和△GLS降低更为显著(P<0.001);CSF组GCS、△GCS减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计算分层应变参数预测CSF左室收缩功能,△GLS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66,P<0.001),当△GLS取截断值为-4.87%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可达66.7%及76.3%。结论 2D-STE可通过评估心肌分层应变识别CSF患者左室3层心肌收缩功能受累的差异(心内膜下层为甚)。心肌纵向应变跨壁梯度△GLS可早期识别CSF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异常,具有临床诊断的应用前景。
邢雨蒙史静颜彦李清陈海燕舒先红舒先红
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冠状动脉慢血流左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