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江
- 作品数:28 被引量:180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SARS患者脾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脾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数量和巨噬细胞大小进行定量分析,为SARS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证据。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例SARS死亡患者脾和6例意外死亡者正常脾S-100+、CD68+、HLA-DR+、CD83+细胞的分布进行观察,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细胞数量或体积进行分析。结果SARS死亡患者脾内白髓中S-100+树突状细胞数较正常平均减少80.49%,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脾红髓中CD68+巨噬细胞数量较正常平均减少39.48%,体积是正常平均值的2.21倍。脾白髓中HLA-DR+抗原呈递细胞明显减少。SARS死亡患者脾与正常脾中均无CD83+成熟树突状细胞。结论SARS患者免疫系统中抗原呈递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支持SARS是一种病毒性免疫缺陷病。SARS病毒不能引发树突状细胞成熟。巨噬细胞的体积增大处于激活状态,提示巨噬细胞在SARS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 战军唐军民唐岩李枫梅芳王国涛顾江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尸解肺标本的病理改变和致病机制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尸解肺标本的病理改变和致病机制。方法观察了2003年4—7月期间死于SARS的6例患者的肺标本,并采用光镜、电镜、Masson三色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EnVision法)进行研究。结果肺标本的病理形态改变:(1)6例的双肺均可见到弥漫性实变病灶,肺重量明显增加;(2)6例均可见到弥漫性肺泡损伤,包括透明膜形成、肺泡腔内水肿/出血、纤维素沉积和肺泡上皮细胞脱屑,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肺泡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明显破坏;(3)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轻度增生,有一定异型性,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呈双染性和颗粒状,胞质内可见小脂肪空泡聚集(5/6);(4)6例中有5例可见巨细胞在肺泡内浸润,巨细胞大多AE1/AE3阳性(5/6),少数CD68阳性(2/6);(5)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肺泡腔内和肺泡间隔内有多量巨噬细胞浸润(6/6);(6)6例中有5例可见巨噬细胞噬红细胞象;(7)6例中有5例可见肺纤维化,包括肺泡间隔和肺间质增宽(5/6)、肺泡腔内渗出物机化(6/6)和胸膜增厚(4/6)。Masson三色染色证实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大多数为Ⅲ型胶原。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例有明显的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灶;(8)5例可见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9)6例患者均可见血栓;(10)2例同时合并其他感染,1例合并细菌感染,另1例合并真菌感染。此外,电镜发现在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内有冠状病毒样颗粒。结论SARS冠状病毒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明显浸润和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显著增生在SARS的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裴斐郑杰高子芬钟延丰方伟岗宫恩聪邹万忠王盛兰高冬霞谢志刚陆敏石雪迎刘从容杨京平王玉萍韩志惠石晓红刀文彬顾江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尸体解剖
- SARS患者脾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量分析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脾淋巴细胞进行定量分析,为SARS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证据。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例SARS死亡患者脾和6例意外死亡者正常脾CD3+、CD4+、CD8+T细胞及CD20+B细胞的分布进行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ARS患者脾内的脾小体及动脉周围淋巴鞘(白髓)均遭到严重损害。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数量减少90·39%;脾小体减少80%左右,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脾红髓广泛出血坏死。红髓内的CD3+T细胞平均数较正常减少71·76%,有的甚至完全消失,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别平均减少86%和84%。CD20+B细胞减少80%以上。结论定量分析显示,SARS死亡患者脾中T细胞和B细胞普遍严重减少,提示SARS患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并可能是疾病的原发性损伤。
- 战军唐军民唐岩梅芳王国涛顾江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T细胞B细胞
- 远程病理学在病理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06年
- 李新霞顾江
- 关键词:远程病理学病理诊断网络工作站计算机技术远程放射学外科病理学
- 对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SCI收录论文增长因素的分析与思考
- 2007年
- 利用SCI数据库对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SCI收录论文增长因素加以分析,并从一个侧面对学院科研能力作出评价,这将对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严轶峰周勇周春燕顾江
- 关键词:SCI文献计量学
- 应用电镜及电镜原位杂交法观察和分析SARS-CoV在人体细胞内的定位
- 2004年
- 王盛兰王素霞钟延丰侯琳张波顾江
- 关键词:非典型性肺炎SARS
- PBL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 通过对目前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情况PBL教学状况的研究,本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传统教学方法与PBL教学相结合,实施了适合本院具体情况的基础医学课程的PBL教学,既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又实现了基础医学各学科间以...
- 张燕顾江李学军张仲远吴金兰阮晓群
-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基础医学课程PBL教学法
- 文献传递
- 以艾滋病为例的PBL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5年
- 本文总结了在我校八年制学生中开展以艾滋病为例的PBL教学模式的初步经验。300名八年制学生通过选修讲座,提出问题,资料查询,文献综述,小组讨论,大班讲演,基本知识测试,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独立思考、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显著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好方法。
- 宋青李玲邵宏权蒋惠君宫恩聪顾江
- 关键词:教学模式艾滋病调查问卷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外周血白细胞损伤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的病理变化 ,及与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关系 ,为探讨免疫细胞损伤在SA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 2 2例初步诊断的SARS病人外周血标本 ,及 4例正常成人外周血标本 ,分离收集所有的白细胞 ,进行透射电镜、免疫电镜和RT PCR检查。结果 白细胞的数量及亚型比例改变 :每个病例观察 10 0个细胞 ,分别计数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数目。与正常组对照 ,粒细胞数目增多 (P <0 .0 5 )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5 ) ,T淋巴细胞 (CD4 5RO阳性 )仅占残存白细胞总数的 6 %~ 7%。在外周血白细胞胞浆内发现冠状病毒样颗粒者 6例 ,与RT PCR阳性者重合比例为5∶6。分别计数在各类白细胞中可观察到冠状病毒样颗粒的阳性细胞数 ,发现淋巴细胞中可观察到病毒的阳性细胞数最高。SARS病人血白细胞中的冠状病毒样颗粒为圆形 ,或略呈卵圆形 ,80~ 12 0nm左右 ,致密的双层质膜包绕 ,核心较疏松 ,膜外有放射状排列的纤细突起。散在分布于胞浆或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器及膜包绕的空泡中。淋巴细胞有变性和活化增殖的现象。结论 在SARS病人的血白细胞 ,内观察到冠状病毒样颗粒。提示 ,血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 ,也可能是冠状病毒攻?
- 钟延丰高晓明王盛兰谢志刚马悦方伟岗邹万忠李秀兰张黔英王薇赵振东顾江
-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理学研究冠状病毒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肺脏中CD_(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林琴王广发汤秀英邹水兰张成李枫唐岩顾江
- 关键词:胞间黏附分子1CD34病理学观察肺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