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病
  • 2篇中医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血性
  • 1篇蔗糖铁
  • 1篇证候
  • 1篇证候要素
  • 1篇沙坦
  • 1篇肾病早期
  • 1篇肾性
  • 1篇肾性贫血
  • 1篇肾炎
  • 1篇肾组织
  • 1篇湿热
  • 1篇湿热证

机构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韩达妮
  • 4篇李娇艳
  • 2篇姚燕
  • 1篇阮彩霞
  • 1篇李根茂
  • 1篇葛东宇
  • 1篇陈桂梅

传媒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特发性水肿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及中医优势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特发性水肿系内分泌紊乱引起的水钠代谢紊乱而致的综合征,由于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西医对之尚无满意治疗方法,临床采用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可使症状暂时缓解,但易反复,远期疗效较差。中医学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措施,在治疗特发性水肿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从临床观察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需中医临床工作者重视思考。
李伟姚燕李娇艳韩达妮
关键词:特发性水肿中西医治疗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研究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逐步发生改变,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高尿酸血症作为尿酸性肾病发病的关键环节,其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也使尿酸性肾病的患病率随之上升。由于慢性高尿酸血症本身不会产生明显的临...
韩达妮
关键词:慢性尿酸性肾病证候证候要素
文献传递
静脉注射与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铁剂与口服铁剂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入选的60例肾性贫血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在皮下注射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静脉注射铁剂(静脉组)和口服铁剂(口服组)治疗。静脉组患者给予蔗糖铁静脉滴注,完成总量后,根据患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Hb)水平,定期给予100mg维持量。口服组患者口服琥珀酸亚铁200mg,1日3次。以铁剂治疗前后患者Hb和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等衡量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Hh、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患者Hb、Hct改变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患者SF、TSAT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口服组(P〈0.01)。结论:静脉组比口服组疗效更好,对于慢性肾衰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min的患者,在皮下注射EPO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射铁剂治疗肾性贫血比口服铁剂更具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李伟阮彩霞李娇艳韩达妮
关键词:口服铁剂肾性贫血蔗糖铁琥珀酸亚铁
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对慢性肾炎湿热证患者CRP及TNF-α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临床以反复水肿、持续性蛋白尿、血尿等为主要表现。中医理论认为免疫反应性炎症属于湿热[1],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基本的病变系体内湿热积聚。体内湿热积聚是蛋白尿的重要病因,不仅与病情活动有关,而且也是促使蛋白尿增加和导致、加重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湿热往往贯穿于肾小球肾炎病程的始终,
李伟韩达妮李娇艳尉万春
关键词:湿热证TNF-Α慢性肾炎黄葵胶囊CRP氯沙坦
活血通络方对缺血性肾病早期大鼠肾组织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方对缺血性肾病早期大鼠的肾组织及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缺血性肾病早期病变的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肾动脉不全结扎术导致的双侧肾动脉狭窄建立缺血性肾病动物模型.将6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预防组、药物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药物组及预防组均行双侧肾动脉不全结扎术,假手术组仅分离双侧肾动脉但不结扎.假手术组(术后次日灌胃0.9%氯化钠注射液3ml/只,1次/d,共灌胃21d)、模型组(术后次日灌胃0.9%氯化钠注射液3 ml/只,1次/d,共灌胃21 d)、预防组[术前3d起灌胃活血通络方10.85g/(kg·d),稀释成3 ml/只,用量为成人用量单位体质量的7倍,1次/d,共灌胃24 d]、药物组[术后次日起灌胃活血通络方10.85 g/(kg·d),稀释成3 ml/只,用量为成人用量单位体质量的7倍,1次/d,共灌胃21 d]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对各组进行病理评分比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预防组、药物组大鼠肾组织与假手术组比较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病灶,预防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和肾组织MCP-1表达均明显降低,分别为(0.39±0.18)%、(0.83±0.12)%比(1.88±0.21)%;(1.21±0.12)分、(1.71±1.29)分比(2.65±1.23)分;313 ±8、483±12比743±9,均P<0.01,且预防组结果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 活血通络方可能通过减少MCP-1的表达,从而防治缺血性肾病的早期病变.
韩达妮李伟姚燕尉万春李娇艳陈桂梅李根茂葛东宇
关键词:活血通络方缺血性肾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