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加刚
- 作品数:154 被引量:1,192H指数:1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内括约肌切除术用于超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保肛研究
- 王振军韩加刚魏广辉高志刚马华崇徐慧民
- 该项目属于临床医学普外科研究领域,通过在国内开展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进行超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保肛,在不损害患者生存的情况下,保留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提高了保留肛门患者...
- 关键词:
- 关键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手术治疗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大肠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3年
- 介绍大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检测方法 ,对VEGF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诊断。
- 韩加刚李志霞
- 关键词: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血管发生预后
- 结肠支架联合术前化疗治疗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对比分析自膨胀支架置入(SEMS)联合术前化疗治疗急性左半结肠癌恶性梗阻的近期疗效,探讨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09例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SEMS联合术前化疗+择期手术(支架化疗组,27例)、SEMS联合择期手术(支架手术组,33例)以及急诊手术(急诊手术组,49例)3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支架化疗组、支架手术组与急诊手术组的腹腔镜手术比例(74.1%、42.4%vs.20.4%,P<0.001)、肿瘤近端肠管切除长度[(10.5±4.7)cm、(10.3±4.6)cm vs.(5.0±2.2)cm,P=0.033]以及淋巴结检出数目[(23.7±6.0)枚、(26.0±9.3)枚vs.(17.3±5.9)枚,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化疗组与支架手术组的消化道造口率(18.5%、21.2%vs.79.6%,P<0.001)和术后感染发生率(14.8%、27.3%vs.46.9%,P=0.012)明显低于急诊手术组。支架化疗组的肿瘤近端10 cm左右结肠管壁厚度小于支架手术组(4 mm vs.9 mm,P<0.001)。支架化疗组的术前等待时间>4周者的肿瘤退缩分级显著优于等待时间≤3周者(P=0.029)。结论与急诊手术比较,SEMS联合术前化疗+择期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肠癌恶性梗阻,实施腹腔镜手术比例更高,消化道造口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前化疗后等待时间>4周可以提高肿瘤退缩程度,但暂无肿瘤降期的证据。
- 马连港赵宝成马华崇韩加刚王振军
-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术前化疗手术时机
- 十字缝合和荷包缝合技术用于肠造口还纳手术皮肤关闭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比较十字缝合和荷包缝合技术用于保护性肠造口还纳手术后皮肤关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入组中华外科青年医师学术研究社结直肠外科研究组各成员单位的保护性肠造口还纳手术患者资料。样本量的确定采用优效性检验样本量计算,依据文献报道及前期工作基础,每组至少需要71例,两组合计需要样本量142例。术后评价切口疼痛情况、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等。主要研究终点为切口愈合时间,次要研究终点为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结果十字缝合组男性45例,女性27例,年龄67(11)岁[M(QR)];荷包缝合组男性42例,女性29例,年龄65(20)岁。两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合并症、初始手术诊断和造口部位(回肠或结肠)、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术后切口疝均无明显差异。与荷包缝合组相比,十字缝合组的手术时间较长[80(10)min比70(10)min,Z=-2.381,P=0.017],但切口愈合时间较短[17(2)d比25(4)d,Z=-10.199,P<0.01],满意度调查中的愈合时间评分[3(1)比3(1),Z=-4.526,P<0.01]和总体满意评分[25(3)比25(3),Z=-2.529,P=0.011]优于荷包缝合组。结论十字缝合与荷包缝合具有相似的切口感染率,均可有效用于造口还纳后的皮肤关闭。十字缝合技术的切口愈合时间更短,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可作用肠造口还纳后皮肤关闭的重要技术选择。
- 韩加刚周建平王贵英张宏杨盈赤卢云吴斌武爱文姚宏伟王振军无
- 关键词:肠造口术外科伤口感染伤口愈合时间荷包缝合
- 低位直肠癌相关神经解剖被引量:4
- 2020年
- 1982年Heald教授提出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是直肠癌治疗的重要里程碑。该技术强调在直肠脏层和壁层筋膜之间的无血管区进行锐性游离,保证直肠系膜的完整性,有效降低了复发率;同时,沿解剖间隙的游离减少了盆腔神经的损伤。随着直肠癌手术技术提高和微创技术发展,盆腔神经保护日益受到重视。1991年日本的Hojo教授证实,对盆腔神经的保护有助于膀胱和生殖功能的保留,提出了盆腔植物神经保护的概念,并提出了手术分级,在保证TME的前提下,强调了保护盆腔神经的作用[1]。本文就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神经易损伤部位、手术注意事项等相关解剖问题做一阐述。
- 韩加刚王振军
- 关键词:神经解剖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低位直肠癌手术分级直肠系膜生殖功能
-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联合锐性His角重建术治疗肥胖症的短期疗效
- 2024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结合锐性His角重建术(LSG-His)与传统LSG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1—6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接受LSG和LSG-His手术且符合国际减重手术标准的肥胖患者临床数据。排除随访资料不全以及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后,共83例肥胖患者纳入研究,包括39例LSG患者(LSG手术组)、44例LSG-His患者(LSG-His手术组)。LSG-His手术的基本操作步骤与常规LSG相同,但在连续缝合胃切割线后,将胃大弯切割线头侧和胃底后壁头侧分别与左侧膈肌脚间断缝合一针,最后将胃底右侧与食管间断缝合一针,重建锐性His角。主要观察指标为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出院后1、3、6和12个月时术后体质量减轻和胃食管反流(GERD)发生情况。采用胃食管反流症状问卷(GERD-Q)和反流诊断问卷(RD-Q)用于评估胃食管反流症状。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术后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SG组相比,LSG-His组的手术时间更长[92(80,110)min比80(70,100)min,U=2.227,P=0.026],术后24 h疼痛评分更高[(5.2±1.8)分比(4.3±1.9)分,t=−2.065,P=0.041],术后吗啡使用率更高[70.5%(31/44)比46.2%(18/39),χ^(2)=4.519,P=0.025]。根据GERD-Q以及RD-Q评分变化发现,与LSG组相比,LSG-His组术后12个月GERD新发率明显较低[10.7%(3/28)比61.3%(19/31),χ^(2)=14.00,P<0.001]。与LSG组相比,LSG-His组的反流加重率明显降低(2/16比5/8,χ^(2)=4.27,P=0.021),反流缓解率更高(12/16比2/8,χ^(2)=3.62,P=0.032)。LSG-His组比LSG组的额外体质量降低率在术后3个月[(54.7±18.7)%比(46.5±15.0)%,t=−2.166,P=0.033)]、6个月[(73.8±24.7)%比(64.0±19.1)%,t=−2.018,P=0.047)]和12个月[(82.9±26.7)%比(72.2±19.3)%,t=−2.063,P=0.042)]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LSG相�
- 曹可石旭寅金莹翟志伟叶春祥武云龙范建蒙王振军韩加刚
- 关键词:肥胖症袖状胃切除术
- 柱状(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被引量:26
- 2012年
- 针对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卣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的缺点.近年来提出了柱状腹会阴联合切除术(CAPR)的手术方法,也称为经肌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从目前研究来看,该术式可以降低直肠癌手术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和肿瘤穿孔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牢,从而可能提高患各的生存率。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热点问题,如盆底的重建方法、会阴部手术操作的体位、腹腔镜技术的联合应用、术后的会阴疼痛以及术后泌尿生殖神经损伤的并发症等。在临床实践和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个体化CAPR技术有望在保证根治性的前提下,减少患者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王振军韩加刚
- 关键词:直肠肿瘤个体化治疗
- 胃袖状切除加非离断空肠旁路术治疗肥胖症的近期疗效分析: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胃袖状切除加非离断空肠旁路术(SG-uncut JJB)治疗肥胖症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NCT04534504),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肥胖症患者。纳入标准:(1)体质指数>32.5 kg/m^(2),合并或不合并2型糖尿病(T2DM);(2)体质指数为27.5~32.5 kg/m^(2),合并T2DM且内科降糖效果不满意或合并有至少两种代谢性疾病(高血压、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痛风和高脂血症);(3)T2DM病程<15年且空腹C肽水平大于正常值下限的50%;(4)腹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5)年龄16~65岁。排除孕妇、患严重神经或精神疾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和免疫抑制剂、合并严重胃食管反流症状以及修正手术者。入组患者根据医生推荐和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分别纳入SG-uncut JJB组或胃袖状切除(SG)组。剔除随访不足1年和随访指标不完整者。主要结局指标是术后1、3、6和12个月的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EWL)和总体质量减少百分比(%TWL),次要结局指标是术后并发症和自觉不适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代谢性疾病改善情况。随访截至2021年12月1日,随访率100%。结果入组54例患者,剔除7例,最后47例肥胖患者进入研究分析,其中接受SG-uncut JJB手术21例(SG-uncut JJB组),接受SG手术26例(SG组)。SG-uncut JJB组的手术时间和总住院花费显著高于SG组[140(110~180)min比90(70~180)min,Z=-3.642,P=0.001;(5.4±0.6)万元比(4.9±0.7)万元,t=2.590,P=0.013],但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G-uncut JJB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S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21)比46.2%(12/26),χ^(2)=7.453,P=0.006]。SG-uncut JJB组术后1~12个月,%EWL和%TWL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增大的趋势;SG组术后1~6个月,%EWL和%TWL均随时间延长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术后12个月时略有回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李干斌翟志伟张皓宇曹可王振军韩加刚
- 关键词:肥胖症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与成人腹股沟疝的关系
- 2012年
- 目的研究成人腹股沟疝病人腹外斜肌腱膜及腹直肌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成人腹股沟疝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MP-2、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 MMP-2在腹股沟直疝的腹直肌前鞘中的表达明显强于斜疝组及对照组,而MMP-9在各组均未见表达。结论 MMP-2参与了腹股沟直疝病人腹直肌前鞘基质降解过程,与腹股沟直疝发病机制有关。
- 安燚马颂章韩加刚王振军
- 关键词:腹外斜肌腱膜腹直肌鞘基质金属蛋白酶腹股沟疝
- 择期结直肠癌一期吻合术后切口感染预后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一期吻合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已除外造口患者)共1 381例,其中男性762例,女性619例;年龄20~90岁,中位年龄67岁;体重指数21.0~ 35.6 kg/m2,平均(27.7±3.7) kg/m2.记录患者术前、手术情况及术后切口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126例,感染率为9.12%,感染发生时间2 ~20 d,平均(6.7±2.9)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体重指数(OR=1.058,P=0.030)、纱垫缝合保护切口(OR=1.646,P=0.012)、术中污染(OR=10.549,P=0.000)、开腹手术(OR=2.111,P=0.001)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纱垫保护切口相比,切口保护套可以显著降低切口感染率;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显著降低切口感染率.结论 患者高体重指数、术中污染、纱垫保护切口和开腹手术是择期结直肠癌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切口保护套和腹腔镜技术有助于降低切口感染率.
- 韩加刚王振军魏广辉易秉强马华崇高志刚杨勇赵博赵宝成
- 关键词:结直肠外科手术外科伤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