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超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胸椎
  • 4篇印迹
  • 4篇荧光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3篇内固定
  • 3篇骨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印迹
  • 2篇胸腰椎
  • 2篇腰椎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实时定量
  • 2篇荧光实时定量...
  • 2篇植骨
  • 2篇入路
  • 2篇入路治疗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机构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1篇韦超
  • 9篇陈宣维
  • 8篇林建华
  • 6篇陈飞
  • 5篇黄宇
  • 5篇黄云鹏
  • 2篇林文平
  • 1篇陈雷
  • 1篇许卫红

传媒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annexin1半通道在大鼠脊髓损伤中体内表达的变化及作用
目的:本项目通过检测Pannexin1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表达的时空变化,进而研究Pannexin1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在大鼠SCI中的作用,从而为SCI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陈宣维黄宇林建华黄云鹏陈飞韦超
关键词:脊髓损伤荧光实时定量PCR免疫印迹
兔脊髓损伤后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兔脊髓损伤(SCI)后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8组,采用球囊压迫SCI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伤段脊髓组织Ng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Ngb在正常兔脊髓组织内表达,SCI后6 hNgb表达逐渐增强,伤后24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至损伤后72 h,伤后7 d Ngb表达接近正常水平。[结论]Ngb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Ngb的高表达与SCI的时间密切相关,SCI后Ngb表达上调是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之一。
陈宣维林建华林文平陈飞韦超
关键词:脊髓损伤脑红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
经后外侧入路治疗巨大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经后外侧入路治疗巨大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5年02月采用经后外侧入路治疗巨大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37—74岁,平均55.5岁.病程5个月~...
韦超陈宣维黄云鹏
短节段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评估行后路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对32例椎体压缩>2/3并伴脊柱后凸畸形的老年患者行后路脊柱后凸矫正及椎体成形术。对手术前后患椎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3.5个月。手术前,患椎平均剩余高度为27.8%,脊柱后凸Cobb角25.3°,腰背痛VAS评分8.06,ODI为90%;术后1周,各项指标分别为63.1%,8.5°,3.14,59.7%;手术后3个月,分别为62.7%,8.69°,1.4,31.32%。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行脊柱后凸矫正及开放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
陈飞陈宣维林建华黄宇韦超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后凸内固定器椎体成形术
MSK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体内表达的变化及作用
目的:本项目通过检测MSK1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表达的时空变化,进而研究MSK1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在大鼠SCI中的作用,从而为SCI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黄宇陈宣维林建华黄云鹏陈飞韦超
关键词:脊髓损伤荧光实时定量PCR免疫印迹
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16例
[目的]探讨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患者共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42—76岁,平均43.2岁;病程3-16个月,平均7.6个月,病变累及上胸段2例,中胸段3例,下胸段11例;合...
黄云鹏林建华陈宣维黄宇韦超
关键词:胸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突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不同植骨方式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比较自体髂骨植骨、钛网植骨、Cage植骨3种不同植骨方式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行后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6年7月行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并获完整随访的97例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植骨方式分为3组,其中A组(43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B组(31例)采用钛网植骨,C组(23例)采用Cage植骨。对3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当天血红蛋白、白蛋白丢失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分级(Frankel分级)、Cobb角、椎间高度、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对比。所有患者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术后规范抗结核治疗1年以上。 结果 97例患者随访15~84月,所有患者结核完全治愈并获得植骨融合,95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所改善。3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当天血红蛋白丢失程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长于B,C组(P<0.05);A组的术中、术后当天丢失的白蛋白情况显著高于B,C组(P<0.05);A组的Cobb角矫正度及恢复椎间高度能力小于B,C组(P<0.05)。A组的植骨融合时间与B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少于C组(P<0.05)。3组随访期间内固定在位、无松动,结核无复发,A组术后出现10例髂骨取骨区疼痛及2例髂骨取骨区切口感染,B组出现1例手术切口皮下积液。 结论 在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治疗中,3种植骨方式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钛网植骨、Cage植骨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白蛋白丢失及恢复脊柱矢状位序列及椎间高度具有优势,可避免取骨区并发症,但Cage植骨的骨融合有待提高。
章宏杰李哲辰王生淋韦超吴文策林建华
关键词:结核胸椎腰椎髂骨骨移植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09年11月,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1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2~73岁,平均42.2岁。病程7~21个月,平均13.2个月。病变部位:T5、6 1例,T6、7 1例,T8、9 4例,T9、10 3例,T10、11 5例,T11、12 6例,T9~11 1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10例,E级3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为(26.3±9.2)°。术前红细胞沉降率为(35.9±11.2)mm/1 h。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6.2个月。术后7~12个月,平均9个月植骨达骨性融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落等发生,无局部结核病灶复发。术后1周红细胞沉降率下降至(25.1±8.9)mm/1 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5,P<0.01);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达(14.1±4.6)mm/1 h。术前有神经功能损伤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9,P=0.003)。术后1年脊柱后凸Cobb角为(17.1±4.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6,P<0.01)。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创伤小,能够彻底清除病灶、椎管减压、矫正后凸畸形,疗效满意。
陈宣维林建华陈雷陈飞许卫红韦超
关键词:胸椎结核后路手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
兔脊髓损伤后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兔脊髓损伤(SCI)后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8组,采用球囊压迫SCI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利蛋白质印迹(Weste...
陈宣维林建华林文平陈飞韦超
关键词:脊髓损伤脑红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
文献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经椎间隙骨折假关节形成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使用后路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经椎间隙骨折假关节形成的方法.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例男性AS胸腰椎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4~67岁(平均...
黄云鹏陈宣维黄宇韦超林仁钦
关键词:假关节形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