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惺

作品数:21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6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珠江三角
  • 8篇珠江三角洲
  • 5篇珠江河口
  • 4篇地貌
  • 4篇全新世
  • 4篇全新世以来
  • 3篇动力学分析
  • 3篇数值模拟
  • 3篇耗散
  • 3篇值模拟
  • 2篇拟序
  • 2篇拟序结构
  • 2篇拉格朗日
  • 2篇沉积体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层序
  • 1篇动力结构
  • 1篇动力平衡
  • 1篇动力响应
  • 1篇悬沙

机构

  • 16篇中山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广东省水利水...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海南省海洋开...

作者

  • 21篇韦惺
  • 11篇吴超羽
  • 6篇莫文渊
  • 4篇包芸
  • 3篇倪培桐
  • 3篇任杰
  • 2篇刘欢
  • 2篇詹海刚
  • 1篇蔡树群
  • 1篇许炜铭
  • 1篇吴晓星
  • 1篇王为
  • 1篇曾学智
  • 1篇唐世林
  • 1篇许刘兵
  • 1篇黄山
  • 1篇何志刚
  • 1篇邱立国
  • 1篇郑舒
  • 1篇吴颉

传媒

  • 5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海洋工程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江三角洲沉积体与河网干流河道的形成发育被引量:8
2018年
应用PRD-LTMM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和非线性动力学拉格朗日拟序结构理论对全新世海侵盛期以来珠江三角洲以及河网干道的形成演变进行了地貌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受曲折岸线和复杂地形的影响,海侵盛期古珠江河口湾的水动力随时空高度变化,形成了7个具有不同运动特性的条带区域,并产生了许多不同尺度且相对独立的沉积动力结构,形成了众多的沉积体。这些沉积体成为了三角洲发育演变的基本建构单元。三角洲的主体沉积可概括为受原始地形分隔的若干相对独立的充填过程,干流河道的形成和发育往往是若干相邻沉积体发育和延伸的结果,而三角洲河网干道的总体分布格局则受这些动力区域所控制。
韦惺吴超羽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河网沉积体
全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地层层序和演变过程被引量:18
2011年
本文基于对90个拥有全新世14C年代数据的钻孔进行详细的沉积物特征和年代地层分析,讨论了全新世珠江三角洲的地层特征及全新世以来的充填过程.全新世珠江三角洲沉积物覆盖在末次冰期冰盛期形成的风化侵蚀面与底砾层之上.最大海侵面位于松软海相淤泥层位.在受潮汐冲刷区域,最大海侵面表现为侵蚀面.全新世沉积层序自下向上在古河谷为河流相、河漫滩-河口湾相、河口湾-三角洲相,在古河间地为滨海相、河口湾相和三角洲相.全新世沉积层垂向堆积序列绝大部分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向序列,且不具有典型Gilbert三角洲的前积层、顶积层等沉积层序.受控于独特而复杂的地貌边界,古珠江河口湾在高水位体系域的演变模式不同于世界其他大型三角洲,而是一个多源复合、不同尺度河流沉积体独立并行发展,最后复合成的三角洲.全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的演变可以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12~8kaBP,全新世海侵未达三角洲中部地区,直至约9kaBP以后,南部一些地势较低的地区才开始受海进影响,出现一些海陆交互相沉积;第二阶段8~6kaBP,海面快速上升,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接受海进沉积;第三阶段6~4kaBP,全新世海侵达到盛期,古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面积为河口湾,且受系列岛屿的阻隔分为两部分,上部是与河流相接的半封闭的内古海湾;下部是与海洋相接的外古海湾,两部分仅由若干峡口相通,河流沉积物主要在内古海湾中堆积充填;第四阶段4~2kaBP,在复杂边界对河流与海洋动力的重塑和改造作用下,内古海湾各区域的沉积同时进行,独自发展;第五阶段2kaBP至今,该阶段三角洲的演变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过程,而是自然和人类共同塑造的过程.
韦惺吴超羽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全新世地层层序
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地形的高度差异及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1年
海岸平台之所以能指示海面的高度,是因为海面在岩石海岸上长时间作用的结果.位于现代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古海蚀平台远高于珠江口内外现代海岸的现代海蚀平台,但普遍认为其高度仍在现代海岸动力范围之内,并且被作为判断全新世地壳升降或海面变化的依据.从海岸地貌学、海岸动力学、岩体力学等几个方面对造成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理论计算表明:古今珠江三角洲河口湾内平均高潮高度的差异最大不超过0.3m;在广东海岸的波浪条件下,因波浪差异或海岸岩石强度差异造成的海蚀平台之间的高度差异均不足0.3m.但野外实测数据显示,珠江三角洲古今海蚀平台高度差异在1m以上,因此上述因素不是形成古今海蚀地形高度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多年潮汐统计数据则显示,广东各地海岸高于3m(珠江基面)的风暴潮至少要50年才有1次,几十年一遇的特大高潮和出现频率极低的特大波浪没有足够的时间塑造相应的高海蚀平台和海蚀穴.因此,珠江三角洲古海蚀遗迹的高度已超出现代海面的动力作用范围,更不是风暴潮波浪作用的结果,只能是构造抬升或海平面下降的结果,但如何准确地鉴别构造的作用,还原海面下降幅度,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王为吴超羽许刘兵韦惺黄山
珠江河口潮能通量与耗散被引量:10
2011年
珠江河口三角洲是我国一个极其复杂的大尺度河口系统,具有独特的河网体系和河口湾。为探讨珠江河口三角洲的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机制,基于SELFE模型,建立了珠江河网一河口湾的三维数值模型,计算了河网一河口湾区的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研究表明:珠江河口的潮能通量平面上表现出主槽大,滩地较小;在总能耗中,底摩擦能耗最大,其次是垂向扩散耗散能耗,水平扩散能耗最小;存在‘门’、分汊汇流区和弯曲河道区等典型的高能耗区,高能耗区的单位面积能耗比附近水域的高数倍甚至1.2个数量级。
倪培桐韦惺吴超羽刘欢
关键词:潮能通量潮能耗散
珠江黄茅海河口地貌形态变化及其动力响应被引量:2
2023年
黄茅海是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一个喇叭形溺谷河口湾。近几十年来在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河口的地貌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基于1972—2016年地形图和卫星遥感影像,对河口岸线和水下地形的变化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构建了三维水动力模型对河口动力对地貌形态变化的响应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土地围垦使得黄茅河口的口门和岸线急剧向海延伸,水域面积大面积减少。受此影响,河口的纳潮量减少了近19.61%,由1972年的11.13亿m^(3)减少为2016年的8.95亿m^(3)。河口的束窄和形态的变化也使得河口出现水位抬升、径流动力增强,潮差增加,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延长等变化。未来,随着河口的淤积充填,河口的潮汐动力将受到进一步削弱。
严静韦惺
关键词: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广州溺谷湾形成演变的数值模拟和地貌动力学分析
本文研究的广州溺谷湾是指东起黄埔港,西至南海平地,南以市桥台地为界,北达石门这一区域。冰后期海平面上升至这一区域时广州溺谷湾得以形成。广州溺谷湾具有独特的地貌动力体系,并且长期以来一直能保持其活跃的水系。为了探讨距今60...
韦惺
关键词: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珠江口水动力特征与缺氧现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3年
珠江口受径流、潮流和南海近岸环流等综合影响,水动力条件复杂。潮汐性质为不规则半日潮,潮振幅由南向北逐渐增加,潮流以往复流为主,流向与岸线走向基本一致。锋面与潮动力和径流量有关。珠江口表层和底层的盐度锋呈与岸线平行的方向。冬季,锋区明显紧靠珠江口西侧的海岸线;而夏季表层受径流影响,使得锋区向外海迁移,而底层锋的位置则相对变化不大;且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底层锋都比表层更加显著。潮汐动力对咸潮入侵具有一定的影响。当径流动力不足时,潮汐动力占主导,因而咸潮强度会明显增强,咸潮上溯也可以影响河口锋面的强度与位置。此外,由于潮汐、风及上升流间歇性破坏层化,令溶解氧垂向对流及扩散的方向和强度随潮汐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珠江口的水动力特征显著地影响到珠江口底层缺氧现象。文章总结了前人对珠江口的水动力环境和缺氧现象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了未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蔡树群郑舒韦惺
关键词:锋面咸潮缺氧珠江口
6ka以来广州溺谷湾形成演变的数值模拟和地貌动力学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广州溺谷湾具有独特的地貌动力体系,6ka以来长期保持其活跃的水系.为了探讨溺谷湾的地貌动力演变机制,应用长周期数值模型对区域的水系和地貌演变进行了模拟和钻孔验证以及地貌动力分析.PRD-LTMM是一个本课题组自行研发的建立在流体运动方程和沉积物输运方程的基础上,应用约简技术对模型输入和计算进行处理高分辨率(10a)的千年尺度的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以193个可以明确辨识出最大海侵面的钻孔资料为基础,重建了距今6ka海进盛期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水下地形,并作为PRD-LTMM模型模拟的初始边界.同时以广州溺谷湾中"门"这一独特的地貌动力单元作为切入点讨论广州溺谷湾的地貌动力的耦合演进过程.模型计算结果应用27个测年钻孔资料进行验证,其平均绝对误差为22.4%.通过比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河网机构和口门相当符合,表明PRD-LTMM的长周期模拟珠江河网、广州溺谷湾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可行而且比较可信.根据长周期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地貌动力学分析表明:广州溺谷湾的形态和"门"地貌单元是造成其活跃水动力的主导因素,尤其是"门"地形所造成的双向射流系统的存在对广州溺谷湾的水系演变格局起了控制性的作用;根据广州溺谷湾水动力结构、淤积过程和地貌形态的变化,可将其演变划分为石门期、陈村期、黄埔期和珠江潮汐通道期.
韦惺吴超羽任杰莫文渊包芸
关键词:长周期
珠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与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探讨全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沉积演变的时空变化特征,将全新世珠江三角洲划分为4个阶段、12个区域,并根据92个钻孔,分别统计计算了不同阶段和区域的沉积速率。研究表明:(1)珠江三角洲在全新世4个阶段中的平均沉积速率有较大变幅,其中在10.0~7.5 ka BP最小,仅为1.27 mm/a,在7.5~5.0 ka BP阶段最大,为2.34mm/a。这主要受沉积基底地形、海平面上升所引起的沉积空间的差异性所导致;(2)距今2 500年以来虽然由于人类活动频繁使珠江来沙量增多,但由于河湾中河道的形成、束窄,沉积物被输运到外海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得该时期平均沉积速率并不是全新世各期中最大;(3)由于三角洲复杂边界对河流和海洋动力的改造和重塑,高海面期三角洲的沉积中心同时分布在中部不同区域。表明三角洲的进积模式不同于其它大型三角洲———三角洲的发育并非单一自河口向外海逐渐发展,而是不同区域的沉积体同时多向发育。
韦惺莫文渊吴超羽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全新世沉积速率沉积环境
全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的沉积演变模式研究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一个极其复杂的大尺度河口系统,具有独特的河网体系和河口湾。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发育模式,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为了探讨全新世以来珠江三角洲的沉积演变模式,本文在重新审视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收集了92个拥有全新世1...
韦惺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潮波传播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