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松安

作品数:48 被引量:251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历史地理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7篇遗址
  • 17篇遗存
  • 14篇沟湾遗址
  • 10篇聚落
  • 10篇考古
  • 7篇仰韶文化
  • 5篇史前
  • 4篇王湾三期文化
  • 4篇文化遗存
  • 4篇墓葬
  • 3篇动物考古
  • 3篇史前文化
  • 3篇屈家岭文化
  • 3篇汉墓
  • 3篇二里头
  • 2篇地区考古
  • 2篇动物
  • 2篇新石器
  • 2篇新石器时代
  • 2篇仰韶文化遗存

机构

  • 44篇郑州大学
  • 4篇河南省文物考...
  • 3篇河南省文物考...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皇家安大略博...

作者

  • 48篇靳松安
  • 21篇张建
  • 8篇孙凯
  • 5篇王富国
  • 3篇曹艳朋
  • 3篇郑龙龙
  • 3篇郑万泉
  • 2篇张继华
  • 2篇崔天兴
  • 2篇尤悦
  • 2篇王昌燧
  • 2篇吴妍
  • 2篇赵新平
  • 1篇韩国河
  • 1篇潘建才
  • 1篇胡耀武
  • 1篇马钊
  • 1篇寇小石
  • 1篇王育茜
  • 1篇陶大卫

传媒

  • 13篇华夏考古
  • 7篇中原文物
  • 5篇考古
  • 3篇四川文物
  • 2篇人类学学报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江汉考古
  • 1篇黄河.黄土....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文物
  • 1篇中州学刊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南方文物
  • 1篇许昌学院学报
  • 1篇河南教育(高...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洛阳考古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199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淅川沟湾遗址史前彩陶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彩陶的颜料成分与呈色机理、工艺过程是史前彩陶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史前文化研究的基础问题。使用便携式XRD和XRF,对河南淅川沟湾遗址出土的黑彩彩陶、周边土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陶胎基本和老灌河两岸的台地所采集的黄灰色黏土土样成分基本一致,而制作黑彩的锰、铁矿石等颜料也在遗址附近分布。就近的原料来源、遗址内发现的颜料、研磨颜料的石器(石斧)、陶窑、彩陶等证据构成了遗址内完整的史前彩陶生产工艺链条。这个工艺链条可能说明汉水中游地区史前彩陶文化的传播为工艺、技术等文化模式而非实物交换模式,为重新认识史前彩陶文化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崔天兴杨红艳张贤蕊靳松安
关键词:彩陶呈色机理
从文坎沟东地点的植物遗存分析南阳盆地先秦时期的农业活动被引量:1
2022年
南阳盆地,作为地理过渡地带和文化交汇区,其考古学文化面貌呈现出南北交融的典型特征。文坎沟东地点是南阳盆地淅川县龙山时代晚期和西周时期的重要遗存,本文综合运用大植物和植硅体分析的方法,结合已有的植物考古证据和最新的测年结果,全面探讨了文坎先民先秦时期的种植模式和特点。研究结果显示,龙山时代晚期,文坎先民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为生,兼种少量水稻和小麦,小麦和水稻在先民生活中的作用比较微弱;西周时期,延续了旱作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种植规模略有扩大,未见炭化水稻的踪迹,但植硅体分析显示仍有水稻种植的现象;受中原宗周势力的影响和版图扩张的需求,小麦逐渐开始在先民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文坎沟东地点植物遗存的发现与研究,为揭示豫西南先秦时期的文化面貌和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材料。
夏秀敏王力之陶大卫杜伟靳松安张建吴妍
关键词:南阳盆地农业活动小麦
王湾三期文化的南渐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30
2010年
王湾三期文化早期主要分布于豫中和豫西东部地区,晚期分布地域明显向南扩张,可分为王湾、煤山、杨庄二期和乱石滩四个地方类型,后两个类型系王湾三期文化取代分布于豫南、豫西南和鄂西北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后形成的,是"禹征三苗"的考古学反映。二里头文化一期集中分布于嵩山周围一带,二期始进抵驻马店-南阳一线。所谓"新砦期"早段实属王湾三期文化最晚阶段的遗存,晚段应属二里头文化一期偏早阶段的遗存,二里头文化一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夏文化。
靳松安
关键词:王湾三期文化二里头文化早期夏文化
河洛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而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则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密切相关。河洛和海岱地区,地域相邻,自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至夏商时期一直都存在着文化上的往来和交流,相互关...
靳松安
关键词:考古学文化中国古代文明
豫东商丘地区考古调查简报被引量:13
2005年
2002年底,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商丘地区24个古文化遗址进行了复查,并对民权县李岗遗址进行了试掘,获得一批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先商文化、早商文化、晚商文化遗物,确认了不同时期遗址的分布,为进一步了解夏商时期商丘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与特征、特别是先商文化和岳石文化在该地区的分布状况等,提供了新资料。
靳松安朱光华张家强
关键词:文物考古出土文物地层堆积
河南淅川县沟湾遗址仰韶文化墓葬发掘简报
2023年
沟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张营村沟湾组以东,淅邓公路从其东部边缘穿过,西部有上九公路经过,北距县城约6公里。遗址位于老灌河与黄龙庙沟交汇处、老灌河东岸二级阶地上,距老灌河约800米。老灌河此段河床变宽,流速趋缓,除黄龙庙沟外还有淅河、金河、后河等支流汇入。
张建张恒恒赵尧乔剑孔令峰靳松安靳松安李东月(绘制)曹艳朋(摄)郑万泉(摄)
关键词:沟湾遗址墓葬仰韶文化
河南淅川沟湾遗址史前玉坯切割工艺的新发现和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淅川沟湾遗址史前阶段共发现1件玉坯切割废料、3件残断玉石环,采用超景深显微镜对这4件标本进行观察和3D数据拼接进行显微观察,微痕分析显示这件玉坯废料为砣具切割而成,部分玉(石)环可能是史前原始砣具,这也是目前遗址出土史前砣具切割工艺的完整证据链。
崔天兴沈辰马舒文靳松安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晚期
论自然环境对河洛与海岱地区古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气候条件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制约作用,时代愈早表现得愈明显。河洛与海岱地区古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不同考古学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异同,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只有适应自然,辩证地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够去改造自然,并在一定程度上战胜自然,从而使人类文化持续地向前发展。
靳松安
关键词:自然环境
河南淅川沟湾遗址农业发展方式和先民食物结构变化被引量:23
2010年
尽管已有不少对稻粟混作分布的研究,但稻粟农业在先民生活方式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过程却一直缺乏相应的判别和认识.为此,对出土于河南淅川沟湾遗址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揭示先民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索先民的生活方式、稻粟农业的发展过程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研究指出,史前黄河中游考古文化区的传统生产经济模式——粟作农业在沟湾遗址先民生活方式中并不占据主要地位.稻作农业和粟作农业对先民食物贡献基本相当.不同时期先民骨中δ13C值和δ15N值的对比清晰地反映,仰韶文化一期,先民较多从事农业与采集业;仰韶文化二期,粟作农业、家畜的饲养以及渔猎活动加强;仰韶文化三期,稻粟农业及家畜的饲养较为稳定;到屈家岭文化时期,稻粟混作进一步发展.另外,仰韶文化阶段的稻作农业在适宜气候的允许下因南北文化的交流而北传.屈家岭文化阶段,该地区稻作农业受到了气候变冷的影响.
付巧妹靳松安胡耀武马钊潘建才王昌燧
论后岗二期文化与周邻文化的关系
靳松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