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慧闽
- 作品数:46 被引量:41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灌区不同空间尺度显热通量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利用安装在山东省位山灌区典型农田内的大孔径激光闪烁仪(LAS)和涡度相关系统(EC),测定了不同空度尺度上的显热通量,对比分析了两个系统测定结果在不同作物条件下的相关关系,讨论了造成二者偏差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在研究区域的农田下垫面条件下LAS和EC系统测定的显热通量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LAS的测量结果略大于EC测量值,这可能是由下垫面不均匀性、二者源区不一致以及EC测量值偏小造成的。研究证明,LAS是测定区域平均显热通量较为可靠的方法。
- 雷慧闽杨大文刘钰
- 关键词:显热通量
- 流域水文过程与植被相互作用研究现状评述被引量:69
- 2010年
- 从流域水文过程与植被相互作用规律、流域生态水文模型、流域生态水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从中发现,当前流域水文学正在从以单一水循环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发展成以研究水分、能量与物质耦合循环以及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现关于流域水文过程与植被之间的关系研究多集中于单向作用的研究,如水文过程对植被的影响研究和植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而对水文过程与植被之间的反馈机制以及对流域内土壤-植被-大气复杂系统的整体研究不足,缺乏对流域水文过程与植被相互作用机理的全面认识。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流域水文过程和植被生长,气候变化下的流域生态水文响应是水文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水文学需要强化对流域生态水文机理的研究,只有在充分揭示流域生态水文机理的前提下,才能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生态最优性原理能够解释植被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从而被应用于描述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基于生态最优性原理的流域生态水文模型已逐渐成为生态水文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 杨大文雷慧闽丛振涛
- 关键词:水文过程植被生态水文学气候变化
- 华北平原大型灌区生态水文机理与模型研究
-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有限的水资源量和大量灌溉用水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气候变化倍受人们关注,定量把握水分及碳循环的特点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CO_2减排的基础。陆气间的水分-能量-碳通量交换是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
- 雷慧闽
- 关键词:蒸散发碳通量华北平原
- 文献传递
- 基于无线传输的紧凑型、低功耗土壤水分自动检测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土壤信息测试装置范围的基于无线传输的紧凑型、低功耗土壤水分自动检测仪。所述土壤水分自动检测仪的外壳由埋入支撑杆、转换接头、主板及锂离子电池固定仓和检测仪顶帽依次连接组成,在埋入支撑杆底部固定传感器探头...
- 吕华芳杨汉波雷慧闽郑航
- 文献传递
- 华北平原的大气逆辐射参数化方法比较被引量:3
- 2014年
- 大气逆辐射对地表能量平衡及蒸发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为准确计算大气逆辐射,该文基于6种常用的晴空大气发射率计算公式并根据日太阳辐射率(太阳辐射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比值)对云的影响进行修正,建立大气逆辐射的参数化方法;并将6种方法与位于华北平原的位山生态水文实验站与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arshunova公式具有最好的模拟精度,确定系数(R2)高于0.97,平均偏移误差(MBE)小于4W/m2,均方根误差(RMSE)小于11W/m2,尤其是日辐射计算值与观测值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在1.00±0.05范围内,截距小于15W/m2,能精确模拟气候变化下的大气逆辐射。
- 杨汉波吕华芳胡庆芳雷慧闽杨大文
- 关键词:华北平原
- 华北平原典型冬小麦农田土壤呼吸日内变化规律被引量:4
- 2015年
- 为掌握华北平原麦田总土壤呼吸、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的日内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该文于2011年4月—6月开展了土壤呼吸实验,采用根系排除法,测得总土壤呼吸及其2个分量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结果表明:总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呈现单峰变化规律,峰值出现在午后14:00附近,自养呼吸无明显日内变化特征。自养呼吸对总土壤呼吸的贡献率在日时间尺度上变化较小,但不同生育期的量值有微小差异。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异养呼吸与空气温度具有很好相关性,好于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异养呼吸与空气相对湿度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自养呼吸主要受光合作用速率控制,但在时间上滞后于光合作用速率。因此控制该地区麦田土壤呼吸日内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光合作用速率。
- 张权杨大文雷慧闽薄宏波蔡建峰
- 关键词:华北平原冬小麦土壤呼吸
- 荒漠灌丛碳通量对极端水分和温度的响应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利用位于中国北方半干旱区的两个观测站(陕西榆林站和内蒙古通辽站)的碳通量及气象数据,获得荒漠灌丛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季节动态特征,并定量估算环境因子的极端状况对该生态系统各碳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榆林站2011—2012年和通辽站2015年的净碳交换量(NEE)分别为-132.8 gC/m^2/yr和-59.6 gC/m^2/yr,表明榆林站碳汇功能更明显;(2)极端水分状况对NEE的影响大于极端温度状况的影响。以生长季平均而言(4—10月),水分和温度的极端状况对榆林站(和通辽站)的NEE的影响最大值分别为0.51 gC/m^2/s(0.26 gC/m^2/s)和0.17 gC/m^2/s(0.20 gC/m^2/s);(3)生长旺盛期(6—8月),高温(榆林站>27℃;通辽站>29℃)状况会抑制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力,导致榆林站和通辽站的总初级生产量(GPP)相较于正常温度状况分别减少0.37 gC/m^2/s和0.53 gC/m^2/s。
- 龚婷婷雷慧闽杨大文杨汉波刘廷玺段利民
- 关键词:涡度相关极端高温
- 位山灌区冬小麦及夏玉米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山东省位山引黄灌区冬小麦和夏玉米群体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规律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当GPP与ET的比值作为水分利用效率(WUE)时,冬小麦、夏玉米季平均WUE为2.81、4.81gC/(kg.H2O)。当GPP与ET/ET0的比值作为水利用效率(WUEET0)时,冬小麦、夏玉米平均WUEET0为10.6、16.3gC/m2。WUE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水气压差和光合有效辐射是控制WUE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作物叶面积指数是控制WUEET0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 冯保清雷慧闽吕华芳
-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冬小麦夏玉米华北平原
- 冰冻圈水文过程对黑河上游径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黑河上游处于高寒山区,开展冰冻圈水文过程对径流的影响研究,对于判断该地区径流变化趋势及其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基流分割、逐步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黑河上游出山径流量的变化及其原因,重点估计了融雪、冰川融化对径流的贡献,探讨了土壤冻融过程对径流变化的可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黑河上游山区河川径流在近54年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基流部分的上升为主。降水与气温变化对河川径流上升均有较大贡献。导致春季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为温度、降水次之;导致秋季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为降水、温度次之。夏季黑河上游东支的雨强有显著增大趋势(日雨量增幅为0.9 mm/10 a),对于河川径流贡献的比例约为15%。黑河山区的逐年降雪量变化不显著,冰川融化对径流增加的贡献小于10%。由此推断气温上升导致基流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导致高寒山区冻土活动层增厚,增加了土壤蓄水容量,从而导致降雨下渗量增加和基流量增大。由于黑河上游冻土分布广泛,未来气温持续上升的情况下,这种产流机制变化导致的基流增加具有可持续性。
- 王宇涵杨大文雷慧闽杨汉波
- 关键词:归因分析基流分割
- 基于最大熵增原理的蒸发蒸腾量模型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检验和应用Wang和Bras基于最大熵增原理建立的蒸发蒸腾量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实验站的实测数据来改进该模型。通过简述最大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增的蒸发蒸腾量模型构建,用整理的实测数据重新验证最大熵增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并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对比。在给定净辐射条件下,运用最大熵增模型计算有植被地表的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与实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热通量符合较好;白天的潜热通量计算值偏大,夜间符合较好。对最大熵增模型的2个参数表面温度和表面比湿度分析表明:最大熵增模型计算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表面温度。
- 李志威杨大文雷慧闽
- 关键词:蒸发蒸腾量显热通量潜热通量地表热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