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骥
- 作品数:11 被引量:60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折射/衍射长焦距红外系统的设计被引量:2
- 2010年
- 基于衍射光学原理的衍射元件(DOE)有着传统光学元件无法比拟的特点,其独特的色散性质有利于校正系统色差。通过理论分析得到衍射元件设计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仅含有两片锗透镜的红外成像系统。系统焦距达到300 mm,系统F数1.5,像高20 mm。设计结果表明,红外折射/衍射系统与传统红外系统比较,在要求的光谱范围内系统成像质量有明显提高。
- 张莹昭白玉琢丁黎梅陈勇林陈骥李林涛元延婷李茂忠
- 关键词:衍射光学消色差红外光学光学设计
- 一种超强光大视场温度自适应红外镜头
- 一种超强光大视场温度自适应红外镜头,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三片透镜组成,透镜光焦度依次为正、负、正结构。第一透镜采用低光热系数硫系玻璃材料,也可根据需要选用硒化锌、硫化锌材料;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采用光学锗单晶材料...
- 张莹昭李茂忠白玉琢丁黎梅陈勇林陈骥李洪兵刘玉英
- 文献传递
- 一种非致冷长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
-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非致冷长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其技术方案为从物侧算起沿光轴由前固定组、变焦组、补偿组和后调焦组共四片透镜组成,补偿组朝向物侧透镜的表面上含有衍射面,并具有表面浮雕结构,在靠近像方的表面设置有系统光阑。变...
- 张莹昭李洪兵罗永芳陈骥汪兴丁黎梅白玉琢李林涛
- 文献传递
- 一种非致冷长波红外超广角鱼眼镜头
- 一种非致冷长波红外超广角鱼眼镜头,由第一弯月负透镜、第二平凹负透镜、第三弯月正透镜、第四弯月正透镜四片镜片组成,光焦度分布为:负、负、正、正,工作波段为8~12μm,四片透镜用压圈和隔圈固定在镜筒内,在压圈的内表面和隔圈...
- 李林涛张莹昭白玉琢李洪兵陈骥罗永芳李茂忠
- 文献传递
- 一种长波致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变焦距透镜系统
- 一种长波致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变焦距透镜系统,由前固定组透镜、变焦组透镜、补偿组透镜和后固定组透镜组成,工作波段为8~12μm,四组透镜的光焦度分配依次为正、负、正、正结构,透镜全部采用光学锗单晶材料并采用非球面及二元衍射...
- 白玉琢张莹昭李茂忠丁黎梅陈勇林陈骥李洪兵王乔方
- 文献传递
- 粘胶锗废料的清洁回收利用工艺
- 2011年
- 介绍了一种粘胶锗废料的清洁回收工艺。采用一种粘胶清除剂对粘胶锗料进行浸泡软化,浸泡时间为6天,将除胶后的粘胶锗料进行表面清洁处理,得到的锗料用一定浓度的N2OH和H2O2混合溶液加热腐蚀30min,回收得到可直接用作红外光学锗单晶生长的锗原料。
- 吴绍华陈骥白玉琢李林涛罗永芳李洪兵李茂忠
- 关键词:锗回收工艺红外光学锗单晶
- 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发展综述被引量:43
- 2014年
- 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以其高效率、大范围、动态直观等显著优势成为气体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比较了气体泄漏主动/被动红外成像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典型技术,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气体泄漏被动红外成像系统,特别是被市场广泛接受的应用性产品的技术特点及其采用的气体红外图像处理方法等关键技术。鉴于国内在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不足,全面分析了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技术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 李家琨金伟其王霞金明磊顿雄陈骥
- 关键词:气体泄漏
- 紧凑型长波致冷红外变焦距透镜系统被引量:2
- 2011年
- 针对国际新型长波致冷324×256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设计一款红外变焦距透镜系统。光学系统整体采用四片光学锗透镜大大节省材料的使用,在变焦过程中系统的相对孔径恒定不变,F数2,焦距在30~90 mm范围内连续可变,变倍比为3:1。系统采用二次成像技术,既解决了系统前端口径大的问题也实现了100%冷光阑效率的问题。非球面及衍射面的使用进一步简化系统、减轻重量。利用通用光学设计软件CODE V优化系统,设计结果表明:在空间频率20 lp/mm处,系统各个典型视场的MTF接近衍射极限,成像质量较好。
- 白玉琢李茂忠张莹昭元延婷陈骥李林涛
- 关键词:长波红外变焦距
- 变焦系统凸轮的优化设计及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介绍了凸轮的运动基本形式、光学连续变焦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光路计算过程。利用UG三维设计软件,对凸轮的轮廓进行了三维设计,并对设计凸轮的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准确还原了连续变焦系统中补偿镜组和变倍镜组透镜的运动规律,提高了变焦系统凸轮结构的设计精度。
- 杨亮张宇李茂忠陈骥徐海华
- 关键词:变焦系统凸轮曲线优化设计UG有限元分析
- 红外双焦10×光学系统设计被引量:2
- 2012年
- 与传统定焦系统相比,红外双焦光学系统具有宽视场搜索目标、窄视场跟踪目标的能力;与连续变焦系统相比,红外双焦光学系统机械结构简单,装调容易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介绍了一种用于324×256中波致冷红外探测器双焦10×光学系统设计结果。系统焦距24~240 mm,F#2,采用切入式变焦方式,短焦宽视场的全视场角达到28.7°;长焦窄视场的全视场角仅为2.9°。二次成像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小轴向尺寸。Code V光学设计软件进行优化得到在空间频率17 lp/mm处,宽视场和窄视场的MTF均大于0.5。
- 白玉琢元延婷王远方舟贾钰超陈骥李茂忠
- 关键词:红外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