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庆
- 作品数:36 被引量:40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重大工程与长江三角洲的水资源
- 2003年
- 河口这一自然系统的健康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已经初步成形的三大沿海经济区,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均位于我国的三大河口地区.沿海湿润-半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资源、平坦广阔的耕地、便捷的交通运输、密集的人口、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教育等都为这些地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们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地貌、水文过程等影响都通过河流传导到河口地区,导致原先相对平衡与稳定的河口生态系统发生动荡,产生显著和趋势性的变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 陈西庆
-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水资源长江流域南水北调工程三峡工程
- 长江河口物质通量
- 沈焕庭吴华林吴加学刘新成傅瑞标黄清辉刘苍宇陈西庆周怀阳林以安李九发朱建荣茅志昌肖成猷胡方西潘定安胡辉
- 全书共分6章:第1章绪论,主要论述河口物质通量研究的科学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河口物质通量研究的进展;第2、3章分别论述长江入河口区水、沙及主要生源要素通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第4、5章分别论述长江入河口区的水、沙及...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沙通量
- 我国水价的变化过程及其区域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2年
- 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 ,水价及其相关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水价及其相关水利政策的演变 ,探讨了我国水价特征的空间分布、地区间的差异及其与社会经济、水资源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了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水价改革 ,分析了我国水价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提出了近期水价增长的理论依据 ,讨论了水价承受能力和调水的水价等相关问题。
- 张德震陈西庆
- 关键词:水价格水资源水利政策
- 长江河口悬浮颗粒物研究被引量:57
- 2000年
-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有机物质(生物残体、小型藻类、矿物-有机物集合体),细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粘土矿物、有有机物附着和具有有机裹层的粘土矿物或集合体;有机性颗粒物质含量随盐度变化,高盐水侵人,有机颗粒含量增高;有机性悬浮颗粒浓度随总悬浮体的浓度增大而增大,认为长江河口悬浮体的聚集主要以有机絮凝为主。
- 李道季李军陈吉余陈西庆陈邦林
- 关键词:悬浮体悬浮颗粒物泥沙
- 9417号台风对温州造成灾害的因子分析及预防对策被引量:4
- 1996年
- 1994年8月21日,9417号强台风在温州梅头登陆,造成极其严重的灾害,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对风暴增水、洪水、风、波浪等台风灾害的主要因素进行过滤分析,并就其预防对策进行了探讨。
- 胡方西胡辉胡嘉敏陈西庆谷国传
- 关键词:台风风暴增水洪水灾害
- 长江河口上边界床沙粒径的长期变化及其原因(英文)被引量:2
- 2008年
- 大通水文站和泥沙观测断面位于长江河口的上边界。长江下游从大通(潮区界)至长江口门的距离长达680 km。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日趋强烈的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长江入海水文和泥沙数量和特性,从而对长江下游至河口动力地貌和动力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主要研究长江潮区界大通断面20世纪50年代以来床沙粒径的长期变化。1977~2004年床沙粒径(d_(50))有一稳定增大的趋势,这主要是对上游河道悬沙来量持续减少的响应。值得注意的是床沙粗化过程是发生在该河床长期加积的背景上的。研究表明:导致床沙粒径粗化的原因,主要是上游河段进入本河段床沙粒径的增加和本河段冲淤过程中悬沙与床沙颗粒的交换。随着三峡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其它大型水库的建设,预计未来几十年长江上游悬沙来量将进一步大幅度下降,可以预计,长江潮区界河段的床沙粒径将继续呈现增大的趋势。
- 陈西庆吕溪溪严以新童朝锋窦希萍李键庸田磊
- 关键词:床沙悬沙粒径三峡工程长江
- 海洋高光谱遥感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03年
- 韩震陈西庆恽才兴
- 关键词:海洋遥感高光谱遥感
- 上海开发利用长江口水源战略对策研究
- 陈美发吴守培顾玉亮吴今明金迪惠乐勤林顺才郑毓佩陈西庆王如琦俞清周建国邹宽申一尘都国梅张顺
- 项目对上海市开发利用长江口水源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长江枯季入海流量和长江口水源水质变化趋势开展研究,提出长江来水量以及咸潮倒灌是制约长江口淡水资源开发的主要原因,研究报告还提出长江口水资源利用的战略对策;通过对国内外大城市...
- 关键词:
- 关键词:长江口水资源开发利用
- 加速推进长江上游大型水库综合管理
- 2008年
- 历史及国际经验表明,开展水资源综合管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大型水库群的综合调度是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基础。长江上游的干支流大型水库群密集,2006年大型水库占总库容的比例已增至60%,2013年将增至70%以上。这表明长江上游大型水库群对三峡水库来水量的影响不断增强。但面向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大型水库群综合调度研究工作还很滞后。在长江上游大型水库容量迅速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区水文过程影响加剧的背景下,保证三峡水库正常发电、维持长江中下游水运经济、维护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保障沿江地区淡水资源利用就成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防止相关部门和地区间利益冲突,避免无序蓄水和争水,应加速推进长江上游大型水库综合管理。故建议:
- 陈西庆
- 关键词:水资源综合管理长江上游大型水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生态环境综合调度
- 长江大通-河口段枯季的径流量变化被引量:37
- 2003年
- 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长江下游1950~2000年水文、水利工程资料,建立了长江大通以下枯季径流量变化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影响长江大通水文站以下径流量变化的水文过程,探索了这一区间枯季径流量变化的成因与过程.调查研究表明,截止2000年大通以下各类抽引水工程的总数已达64个,抽引水能力达到了4626 m3/s(潮周期内平均抽引水流量).实际抽引水量呈现很大的年、季波动,这与本区气候干旱情况、农作物生长期、跨流域调水量等多种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大通-河口段沿江两岸大量的抽引水已成为影响长江大通以下枯季入海流量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在过去实际抽引江水资料的基础上,估算了过去不同水文、气候背景下长江大通以下枯季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及其对入海流量的影响,并利用实际数据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长江大通以下枯季的径流量变化趋势.
- 张二凤陈西庆
- 关键词:径流量枯季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