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8篇心脏
  • 8篇手术
  • 8篇术后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心脏外科
  • 5篇心脏外科手
  • 5篇心脏外科手术
  • 5篇外科
  • 5篇外科手术
  • 4篇移植术
  • 3篇动脉旁路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氧合
  • 3篇体外循环
  • 3篇外循环
  • 2篇心脏手术
  • 2篇心脏手术后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陈菲
  • 9篇贾明
  • 8篇邵涓涓
  • 7篇贾士杰
  • 5篇侯晓彤
  • 4篇万久贺
  • 4篇闫晓蕾
  • 4篇杨毅
  • 3篇陈英
  • 3篇李菲
  • 2篇孟旭
  • 2篇张健群
  • 2篇毛斌
  • 2篇李小密
  • 2篇黄国晖
  • 2篇黄连军
  • 1篇李京明
  • 1篇周其文
  • 1篇肖魏
  • 1篇薛玉国

传媒

  • 6篇中华胸心血管...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1例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11月至2011年10月,21例AMI后室间隔穿孔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全组围术期及中长期生存状况,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评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期末内径(LVEDD)。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2例(2/21)。随访(36±13)个月,死亡3例,全组5年生存率为(76.8±13.5)%。全组患者手术前射血分数为(45.1±9.1)%,术后6个月随访期,射血分数为(51.3±4.3)%,P<0.05。结论:心肌梗死(MI)合并室间隔穿孔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的围术期和中长期效果,并显著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
黄国晖陈菲张健群杨毅穆军升迟立群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肾功能评分在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肾脏衰竭危险、肾脏损伤、肾功能衰竭、肾功能丧失及终末期肾病(RIFLE)分级,对我院成年心脏瓣膜手术后患者临床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首次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成年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尿量、血生化指标和临床转归等。按照RIFLE分级在术后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最高分值。结果:465例患者,男性182例(39.1%),女性283例(60.9%),平均年龄(50.0±11.9)岁。住院病死率2.4%。根据RIFLE分级,最终发生不同程度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患者共占32.0%;R级、I级和F级4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4%、7.7%和16.3%,以F级患者的病死率为最高(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析RIFLE和死亡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AKI是心脏瓣膜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明显增加术后病死率。RIFLE分级对此类患者的预后及住院病死率有较好预测能力。
万久贺闫晓蕾刘冰李小密陈菲杨毅贾士杰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肾功能损伤心脏瓣膜病
心脏外科监护病房144株不动杆菌属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监护病房(ICU)不动杆菌属耐药情况,为治疗及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心脏外科ICU不动杆菌属临床分离株的药敏资料。结果1058例送检标本共分离出不动杆菌属144株,139株(96.5%)源于痰液,5株(3.5%)源于血液。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头孢吡肟对其保持较高敏感性,其他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加。结论近年不动杆菌属感染明显增加,耐药性亦明显增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其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
贾明邵涓涓陈菲杨毅李菲陈英贾士杰
关键词:不动杆菌属药敏试验耐药性
静脉注射地尔硫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尔硫(卓)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通过漂浮导管动态监测1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患者应用地尔硫(卓)(3~5μg·kg^-1·min^-1)持续静脉点滴,并记录应用地尔硫(卓)前、应用地尔硫(卓)后6 h、试停呼吸机前、拔除气管插管后1 h、24 h的平均肺动脉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每搏输出量、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2例患者无死亡,应用地尔硫(卓)后平均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及心率显著降低,每搏输出量及平均动脉压显著增加,体循环阻力无明显改变,未发生肺高压危象.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88.7±50.1)h.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卓)能有效控制肺血管痉挛,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可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贾明胡文莉周晔王晓龙邵涓涓陈菲贾士杰周其文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脑钠肽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术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心房颤动、拔除气管内插管时间和住ICU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连续168例冠心病患者行OPCAB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3例,女35例;年龄60.77±9.32岁。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 d、第2 d和第3 d测定BNP,记录并分析BNP与使用IABP、预后、拔除气管内插管时间和住ICU时间的关系。结果住院死亡2例,分别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感染和循环衰竭。BNP于手术后即刻开始显著升高,术后第1 d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术前和术后LVEF<50%患者的BNP均明显高于LVEF≥50%患者(术后第2 d中位数:2 198.20 pg/ml vs.531.65 pg/ml,P<0.05);使用IABP患者BNP术前、术后均明显高于未使用IABP患者(术后第1 d中位数:5 066.75 pg/ml vs.745.20 pg/ml,P<0.05),术前BNP预测放置IAB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术后有心房颤动患者BNP均明显高于无心房颤动患者(术后第1 d中位数:1 070.60 pg/ml vs.747.80 pg/ml,P<0.05)。术后BNP与使用IABP(术后第3 d:r=0.437,P<0.05)、预后(术后第1 d:r=0.224,P<0.05)、拔除气管内插管时间(术后第3 d:r=0.440,P<0.05)和住ICU时间(术后第3 d:r=0.477,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BNP是反映心功能不全的辅助指标之一,术前BNP显著升高是放置IABP、住ICU时间≥3 d的危险因子。
毛斌陈菲邵娟娟张健群
关键词:脑钠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覆膜支架长段覆盖降主动脉实施腔内修复术对脊髓血供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探讨累及膈下(T8)乃至腰椎水平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行选择性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覆盖全降主动脉后的脊髓局部缺血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病变累及膈水平以下(T8)的胸主动脉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72例,女6例;年龄36~ 82岁,平均(58.46 ±8.37)岁.主动脉夹层41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14例,主动脉瘤19例,主动脉二次支架置入4例。采用开放性游离一侧股动脉或选择性穿刺预埋Perclose ProGildTM两种方式,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依据病情选择长230 mm的支架或置入2枚覆膜支架(部分重叠),累计长度(244.74±18.67)mm.结果 术后脊髓损伤3例(3.8%),经脱水及神经营养性治疗后痊愈.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支架内漏和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长支架覆盖全降主动脉处理病变范围累及T8水平以下的病变,会引起脊髓缺血,应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
郭曦黄小勇李彭薛玉国刘光锐韩晓峰陈菲任长伟许尚栋黄连军
关键词:胸主动脉疾病胸主动脉瘤脊髓缺血
心脏手术后体外膜氧合并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连接方法及对护理工作的影响
2022年
目的 总结体外膜氧合(ECMO)并联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常用连接方式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至2020年进行ECMO并联CRRT辅助治疗的患者17例,对ECMO辅助期间进行CRRT压力监测并对不同的连接方式的动脉压、静脉压和跨膜压差,以及滤器使用时间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相应模式下ECMO并联CRRT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在ECMO并联CRRT辅助治疗期间,其桥接的连接方式各项压力均优于其他连接方式(P<0.01),治疗过程顺利。在滤器使用时间上,桥接法也优于泵后-膜后和泵后-膜前的连接方法(P<0.01)。结论 桥接方式对CRRT并联ECMO辅助治疗过程中CRRT压力影响最小,目前是对患者和护理工作的最优连接方式。
刘林田贾明陈菲杜桂芳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体外循环连接方式护理
医院基于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费用分段管理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医院基于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费用分段管理方法在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经CHS-DRG分组后纳入冠状动脉手术(FC19)病组分布在A、B、C、D、E共5个临床科室中的4223例出院患者住院总费用、住院日数、住院病案首页及医嘱信息数据,其中包括医嘱金额、开单科室及开单医生等数据,获取FC19病组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次均药品费用及次均耗材费用等指标数据,对比分析5个临床科室费用超标患者和未超标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数据,并对科室间患者住院总费用进行分段统计比较。结果:FC19病组中有2019例(占47.81%)患者住院费用超标。A科室整体费用均高于医院平均水平,B科室次均药品费用最低,C科室次均耗材费用最低,D科室次均药品费用最高,E科室整体费用均低于医院平均水平,5个临床科室住院次均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37,P<0.05)。结论:CHS-DRG应用于住院患者费用分段管理,能够分析调整患者费用结构,进而加强重点环节科室费用效率管理和绩效考核,实现耗材合理化使用。
陈颖侯晓彤陈菲张朦朦孙蕾黄慧英
关键词:住院费用冠状动脉手术
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脊髓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分析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otal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t TAAAR)后出现脊髓缺血(spinal cord ischemia,SCI)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间,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t TAAA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8±12)岁。患者均为Crawford II型胸腹主动脉瘤,其中Stanford A型夹层5例,Stanford B型夹层20例,真性动脉瘤6例。结果:t TAAAR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病死率3.2%。术后随访1年,出现脊髓缺血7例(22.6%),经过积极的激素冲击、甘露醇脱水、脑脊液引流等治疗后,4例(12.9%)下肢轻瘫患者完全恢复,3例(9.7%)截瘫患者进一步改善。结论:脊髓缺血是t TAAAR术后严重并发症,加强围术期的脊髓保护,监测脑脊液压力,并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能有效减少其发生率。
陈菲邵涓涓贾明黄连军孙立忠侯晓彤
关键词:脊髓缺血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APACHEⅢ评分与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治疗的医院感染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移植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的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与APACHEⅢ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09年2月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治疗的老年(≥65岁)患者的医院感染资料,并进行APACHEⅢ评分系统评估。结果 111例患者,年龄69.9±3.8岁,男77例,女34例。医院感染29例,感染率26.1%。患者平均APACHEⅢ评分为60.8±14.0,高分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和住院死亡率均高于低分组。结论医院感染是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之一,APACHEⅢ评分系统可作为预测医院感染发生的方法之一。
万久贺杨勇刘怡闫晓蕾陈菲李小密胡尚基贾士杰
关键词:医院感染冠状动脉移植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