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芙
- 作品数:2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鲁迅的“硬译”与译者惯习解析
- 2017年
- 译者惯习是翻译社会学的核心概念。译者惯习在社会语境和翻译规范制约下形成,具有自上而下的被结构性,但译者的翻译活动又对社会语境和翻译规范会产生反作用力,具有自下而上的结构性,因此译者并非仅仅被动地屈从于翻译规范的制约,译者对维护和改变翻译规范同时发挥作用。译者惯习二重性强调规范与惯习之间的双向互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中国,文化场域对文化生产的影响显著,而鲁迅的译者主体意识强烈,因此鲁迅翻译活动中外因和内因的相互作用明显。"硬译"作为鲁迅翻译风格的代名词,是分析译者惯习二重性的理想案例,能有效阐释译者惯习的被结构性与结构性。
- 陈芙
- 关键词:二重性
-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博物馆文本英译研究——以杭州博物馆为例
- 2024年
- 杭州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珍藏了大量历史文物和资料。杭州博物馆在即将到来的第19届亚运会中扮演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角色。博物馆文本翻译是外国参观者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桥梁。文章以生态翻译为理论基础,从生态翻译的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杭州博物馆文本英译进行研究,以期为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 王洁陈芙
-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英译
-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字幕汉译案例分析--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为例
- 2024年
- 《泰坦尼克号》是一部在影视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史诗级灾难片,同时也是传奇爱情片。该影片在全球范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优质的字幕翻译。在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为译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文章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文化语境对等三个层面分析该部影片的字幕汉译,解析该片字幕汉译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同类题材的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 周浩辉陈芙
- 关键词:功能对等《泰坦尼克号》字幕翻译
- 文言散文文体特征及英译策略探析——以《岳阳楼记》为例
- 2022年
- 《岳阳楼记》是古代文言散文之经典名篇。本文章以《岳阳楼记》为例,介绍了文言散文的文体特征,并将罗经国和谢百魁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古代中国文言散文英译的注意点并探析其翻译策略。
- 王璐陈芙刘小林
- 关键词:《岳阳楼记》文体特征
- 《中国印刷史》英译纪略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国印刷史》英文版入选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重点图书翻译出版资助项目。以该著作的英译工作为出发点,探讨在"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指导下中译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翻译工作者弘扬祖国文化的重大责任。具体分析了为尊重原文的文化身份,翻译汉语典籍和专著时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 陈芙陈洁华
- 关键词:中国印刷史中译外文化身份异化
- 论隐喻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被引量:1
- 2013年
- 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语言学界和哲学界一直有争议的论题。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阐明了概念域间的映射机制。概念域的映射使语言符号之间建立了关联关系。符号之间基于相似点的关联关系说明语言具有象似性。隐喻被视为语言概念体系的核心,通过研究隐喻的映射机制可以说明在语言体系中,任意性和象似性共同存在,并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 陈芙
- 关键词:语言符号隐喻概念域映射象似性
- 网络优势与英语习得的个性化诉求被引量:1
- 2010年
- 个体差异对语言教学效果影响深刻。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学习者个体差异不受关注,无法实施个性化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与传统课堂相比有诸多优势,利用网络平台能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课堂教学优势互补,并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 陈芙
- 关键词:大学英语个性化课堂教学网络平台
- 卡特福德理论视角下的《是,首相》字幕汉译研究
- 2024年
- 《是,首相》是英国经典情景喜剧,深受大众喜爱。该文借助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以《是,首相》第一季汉译字幕为实例,分析《是,首相》第一季字幕汉译的特点和效果,从层次转换和类型转换出发,说明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字幕汉译中的适用性,旨在为英剧字幕的汉译提供参考。
- 陈斌涛陈芙
- 从解构到建构——外译汉与汉语中的词汇迁移现象
- 2014年
- 在汉语与西方语言大规模接触的历史中,社会文化背景、翻译的目的、策略、文本选择和目标读者等要素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各个历史时期中西方语言经由译介向汉语的词汇迁移现象也呈现不同的态势。结合解构主义翻译观,厘清汉语中词汇迁移现象的历史和现状,并分析导致这一现象及其变化的文化背景和其他因素。通过分析更明确地认识到作为译者和汉语使用者对待本族语和外语中的异质成分所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 陈芙
- 关键词:翻译汉语解构主义
- 阐释学视角下的幽默翻译分析——以《围城》英译本为例
- 2024年
- 幽默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但是富有幽默色彩的文本一直都是翻译的难点之一,译者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才能达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平衡。由于中文和英文在语言形式、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围城》中许多语篇所产生的幽默效果在源语和目的语中的传达情况也不尽相同。本文以《围城》英译本前三章为研究对象,并以阐释学作为研究视角,通过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四步骤,探讨珍妮·凯利和茅国权合译的英译本对原文幽默效果的还原。
- 莫淼钱陈芙
- 关键词:幽默翻译阐释学《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