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军
-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CT诊断右心房起搏器导线电极脱位合并右心房穿孔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起搏器导线移位、穿孔是较少见的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一旦发生可造成严重后果,应尽早诊断.心电图和胸部X线等常用方法有一定局限性,敏感性较低,CT可作为一种补充方法,弥补其不足,防止导线移位、穿孔的漏诊和误诊.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6岁,2007年3月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心房颤动而置入心脏起搏器,模式为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
- 李琳王照谦孙喜霞杨志强陈爱军安攀贾崇富
- 关键词:CT诊断电极脱位导线右心房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心房颤动
- 先天性巨大左心耳致心律失常影像表现一例
- 2014年
- 患者男,25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3个月,加重半个月于2012年8月24日就诊.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曾有黑矇、晕厥等症状.近半个月来心悸发作频繁(2~3次/d),每次持续20 min至2h不等,但可自行缓解.体格检查:心率89次/min,心律不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 杨志强王照谦贾崇富孙喜霞陈爱军邹玉洁
-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影像表现左心耳先天性发作性心悸心律不齐
- 心包囊肿自然演变一例
- 2015年
- 患者男性,32岁,既往体健。2012年8月无明显诱因发作性心悸、胸痛伴头晕、头痛入院。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 安攀王照谦杨志强孙喜霞李琳陈爱军贾崇富
- 关键词:心包囊肿窦性心动过速发作性心悸心电图示
- 痉挛致冠状动脉CT成像假阳性一例被引量:1
- 2016年
- 痉挛可导致冠状动脉CT假阳性,但鲜见报道。本例提示当冠状动脉CT出现常见原因无法解释的假阳性且狭窄处未见明确斑块时,应考虑冠状动脉痉挛这一少见征象。
- 贾学燕王照谦孙喜霞杨志强张波王浩陈爱军贾崇富
- 关键词:冠状血管痉挛
- 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陈爱军庄丽娜
- 关键词:心理护理
- 高分辨力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成像时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检出中的补充价值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检出率,并分析其特征,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2011-09至2013-03筛查冠心病而接受高分辨力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1 241例患者中,意外检出25例AHCM(组)。分析其CT图像特征,并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对照。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心尖部最大厚度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心尖部舒张末期最大厚度与后壁比值、心尖部室壁增厚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另取正常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意外检出AHCM 25例,检出率约为0.2%。25例AHCM患者在CT横轴面、两腔心面或四腔心面图像上均存在左心室心尖部室壁节段性或弥漫性肥厚,均伴有不同程度左心室腔变形等征象,其中17例患者在舒张末期两腔心面上左心室腔呈"黑桃A"形状,在收缩末期左心室心尖心室腔闭塞。7例行磁共振成像患者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CT成像结果一致。A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HCM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心尖部室壁增厚率降低,左心室心尖部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左心室心尖部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室壁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厚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C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例AHCM患者中,9例伴冠状动脉狭窄(中度狭窄2例,轻度狭窄7例);10例伴心肌桥。结论 :高分辨力CT冠状动脉成像意外检出的AHCM具有典型CT特征,可作为磁共振成像诊断AHCM的辅助检查手段。每一位临床影像医师都应利用冠状动脉CT图像评价是否存在AHCM,尤其是可疑冠心病合并AHCM者应引起重视。
- 刘兴众杨志强王照谦贾崇富孙喜霞陈爱军邹玉洁
- 关键词:心肌病体层摄影
- 第二代双源CT诊断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检出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心动图证实的21例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CT原始数据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和虚拟内镜等技术后处理,观察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类型,有无瓣膜增厚、卷曲和/或钙化,是否伴左心室增大和/或升主动脉扩张以及合并其他畸形等。测量主动脉瓣膜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升主动脉最大径。结果 21例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中,17例主动脉瓣膜增厚及钙化;1例主动脉瓣膜增厚,无钙化;3例主动脉瓣膜无增厚及钙化;14例升主动脉扩张;8例左心室扩大;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例室间隔膜部瘤;1例主动脉瓣周动脉瘤;2例伴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结论第二代双源CT虚拟内镜结合横断面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能准确检出和诊断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可作为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畸形有价值的辅助手段之一。
- 卢晓娟杨志强贾崇富孙喜霞陈爱军邹玉洁王照谦
- 关键词: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肾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意外检出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2例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肾动脉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图像上意外检出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010-03至2015-04临床怀疑继发性高血压并接受肾动脉双源CT检查的4 107例患者,意外检出SISMAD12例,其中3例有轻微腹痛,余患者无明显腹部症状,记录夹层的位置、累及范围、真假双腔、剥离内膜片、分支是否受累和肠壁是否增厚、水肿及肠梗阻等。结果:12例SISMAD患者均为CT意外发现,约占0.3%。肾动脉双源CT轴位图像结合后处理技术均可清晰显示SISMAD内膜破口、真假双腔、剥离内膜片、分支均起自真腔。根据Sakamoto分型,12例患者均属于I型,假腔近端及远端各有一处破裂口,假腔内无充盈缺损。夹层破口位置与腹主动脉开口的距离为(26.7±11.3)mm,累及范围为(35.1±11.7)mm。夹层动脉瘤样扩张10例,扩张血管内径(11.9±2.5)mm。结论:肾动脉CT图像上SISMAD的意外检出率为0.3%,每一个影像医师都应该利用常规肾动脉CT图像评价患者是否存在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 梁杉王照谦贾崇富杨志强孙喜霞王浩贾学燕陈爱军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主动脉窦瘤破裂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8至2014-06 MS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12例RSVA患者的MSCT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12例RSVA患者中右冠状窦瘤9例,无冠状窦瘤2例,左冠状窦瘤1例;其中窦瘤破入右心室流出道7例,破入右心室3例,破入右心房2例。MSCT诊断RSVA发生部位和破入心腔位置方面与手术结果一致。但MSCT分别漏诊室间隔缺损5例和室间隔膜部瘤1例。结论:MSCT在RSVA术前诊断中具有优良价值。但在临床工作中应仔细观察,避免漏诊RSVA合并的其他心血管畸形。
- 安攀杨志强王照谦贾崇富孙喜霞李琳刘欣陈爱军邹玉洁
-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
- 澳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的价值被引量:14
- 2015年
- 澳新风险管理标准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个国家联合制定的风险管理标准,澳新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风险管理要素和风险管理过程实现的,目前此种风险管理标准已经被世界上各个行业采用[1].近年来,国外有关学者研究表明,将澳新风险管理标准应用于医疗风险控制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2].本研究为了分析澳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的价值,对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患者采用澳新风险标准管理和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患者实施常规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陈爱军庄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