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炬辉

作品数:25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教育联合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放疗
  • 10篇肿瘤
  • 7篇鼻咽
  • 7篇鼻咽癌
  • 6篇放射性
  • 5篇食管
  • 5篇食管癌
  • 4篇调强
  • 4篇调强放疗
  • 4篇放射性肠炎
  • 4篇肠炎
  • 3篇预后
  • 3篇远处转移
  • 3篇沙利度胺
  • 3篇术前
  • 3篇盆腔
  • 3篇疗效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提取
  • 2篇新辅助治疗

机构

  • 20篇福建省肿瘤医...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泉州市第一医...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福建省泉州市...

作者

  • 25篇陈炬辉
  • 8篇吴君心
  • 5篇潘建基
  • 3篇周永涛
  • 3篇郑步宏
  • 3篇李奇欣
  • 3篇柏朋刚
  • 3篇李建成
  • 3篇程文芳
  • 2篇苏宝安
  • 2篇宗井凤
  • 2篇陈健铃
  • 2篇许元基
  • 2篇吴海山
  • 1篇林建辉
  • 1篇许之晨
  • 1篇林梅榕
  • 1篇潘丁龙
  • 1篇韩露
  • 1篇洪亮

传媒

  • 2篇海峡药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 1篇第九届泛珠江...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弥漫性肝癌予以单次大剂量放疗与单纯最佳支持治疗的姑息止痛疗效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比较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与“单纯最佳支持治疗”姑息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弥漫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弥漫性肝癌伴随肝区疼痛症状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对照组仅采用单纯最佳支持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治疗后30天内和60天内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简明记录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评分减少>2分或日吗啡消耗量减少>25%]、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基于WHO-QOL-100标准)、患者生存差异及实验组放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26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3例(原发性肝癌12例,转移性肝癌1例),对照组13例(原发性肝癌11例,转移性肝癌2例)。治疗后30天内进行疗效评估,实验组有10例疼痛明显缓解,对照组无疼痛明显缓解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9例生存质量改善,对照组仅1例生存质量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0天内进行疗效评估,实验组10例疼痛明显缓解,对照组仍无疼痛明显缓解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9例生存质量改善,对照组仅1例生存质量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0天和60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77%vs.64%和54%vs.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放射治疗中的耐受性良好,未发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弥漫性肝癌(原发或转移性),出现肝区疼痛症状患者,在最佳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患者耐受良好,可明显缓解疼痛,并提高生存质量,但对延长生存期尚无获益。
陈炬辉刘文晖许元基滕开原洪亮周永涛陈隐杨华清吴君心潘建基程文芳
关键词:弥漫性肝癌止痛
沙利度胺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行同步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病人的近期疗效及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食管癌病人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采用调强放疗及相同的化疗方案:紫杉醇135 mg/m^(2),第1天;顺铂25 mg/m^(2),第1~3天,每3周1次,共2个周期。试验组在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给予沙利度胺100 mg睡前口服。比较2组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比90%、98%比96%,P均>0.05)。试验组恶心或呕吐、肌肉关节酸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肝功能异常、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Ⅰ~Ⅱ级、Ⅲ~Ⅳ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明显减轻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放射性食管炎、恶心、呕吐、肌肉关节酸痛的发生率。
许之晨苏宝安黄振河李建成陈炬辉
关键词:沙利度胺食管癌放射性食管炎化疗
原发性肝癌术前放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2年
我国是肝癌大国,近年来肝癌治疗方式越来越趋于综合性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消融、介入栓塞、放疗、化疗、靶向、免疫、肝移植等治疗。目前,肝癌手术切除率低是影响预后主要因素之一,肝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预后。随着放疗和免疫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快速发展,肝癌术前放疗及免疫独特的治疗效果逐渐被证实改善患者预后。故本文通过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综述了肝癌术前放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文晖郑晓莲胡彩容季洪兵潘建基陈炬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术前放疗免疫治疗新辅助治疗
一种肿瘤科放疗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科放疗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组件,支撑腿,固定组件和电控柜,通过设置固定组件,通过按钮开关控制伸缩杆动作,伸缩杆推动推板和固定带向下移动,通过固定带对患者进行固定,防护棉与患者直接接触,避免对患者的...
陈炬辉李惠崔洪霞郭滨许增玲
文献传递
MGMT的表达与恶性肿瘤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6-氧甲基鸟蝶呤-DNA甲基转移酶(简称MGMT)负责,它是一种重要的DNA损伤修复酶。本文将对其表达、分布情况、治疗策略与治疗的预后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陈炬辉
关键词:MGMT肿瘤预后
直肠癌术前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和常规放疗技术对放射性肠炎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放射性肠炎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治疗,按照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调强组(43例)与常规组(4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放疗,调强组给予调强放疗,观察两种放疗技术对患者治疗过程出现放射性直肠炎的不同影响。结果:调强组患者放射性肠炎发生率4.7%,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4,P<0.05)。调强组放射性肠炎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常规组,调强组放射性肠炎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6、4.036、4.132,P<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调强放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耐受性,推迟放射性肠炎发生时间,降低放射性肠炎发生率,缩短放射性肠炎持续时间。
陈健铃张静陈炬辉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调强放疗技术放射性肠炎
鼻咽癌放疗后远处转移的预后研究
目的分析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生存预后因素,同时进一步探讨转移性鼻咽癌治疗后长期生存患者的特征及生存相关因素,为此类型患者的规范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性放疗后发生...
陈炬辉
关键词:鼻咽癌远处转移预后因素
文献传递
鼻咽癌调强放疗根据CT和MRI勾画腮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患者,在调强放疗的计划设计中,分别以MR及CT作为标准,勾画腮腺,比较其所勾画的腮腺体积差别及其对三维调强适形放疗(IMRT)计划中腮腺DVH的影响。方法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间,20例实施根治性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1周行MR及增强定位CT扫描,并输入OTP治疗计划系统。然后将20例患者的CT影像及MR影像随机分成4组,由4名放疗科医师分别勾画其腮腺范围。之后将同一患者的CT及MR图像进行融合,评价所勾画的腮腺的体积差异,以CT为标准进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然后对比两种影像所勾画的腮腺的DVH的差别。结果以CT和MRI为参照标准勾画的腮腺平均体积分别为(24.53±1.96×7.23)、(31.75±1.96×12.05)cm^3;V_(30)分别为(39.29±1.96×9.30)%、(47.73±1.96×9.54)%;D_(50)分别为(2 716±1.96×220)、(3000±1.96×339)cGy。结论以MR为标准勾画腮腺范围及体积较为准确,其与CT之差异主要集中在腮腺深叶及腮腺管、副腮腺区。以CT为标准勾画腮腺可能"遗漏"部分腮腺范围,并可能影响IMRT计划中部分腮腺的V_(30)及D_(50)评价的准确性。
陈炬辉吴海山郑步宏李奇欣柏朋刚吴君心
关键词:腮腺MR调强放疗鼻咽癌
老年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讨在老年食管癌患者行同步放化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对治疗并发症、营养指标及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1-12月在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行同步放化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108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肠内营养)54例和对照组(普通饮食)54例。根据数据类型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等的差异。结果试验组Ⅰ~Ⅱ、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0%(20例)比63.0%(34例)和11.1%(6例)比27.8%(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259、4.788,P<0.01和P<0.05);放化疗第4周试验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血红蛋白(121.36±11.63)g/L比(106.45±10.85)g/L、血清总蛋白(73.78±7.79)g/L比(63.12±8.35)g/L、白蛋白(40.95±3.52)g/L比(35.54±4.12)g/L(均P<0.05),T细胞亚群比例高于对照组,CD3+(64.15±5.84)%比(59.25±6.27)%、CD4+(48.64±4.28)%比(45.27±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细胞亚群CD8+比例低于对照组,(26.93±3.63)%比(30.35±3.36)%(P<0.05)。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进食量调整给予肠内营养,可降低患者营养风险并调整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减少骨髓抑制发生。
许之晨李建成苏宝安陈炬辉
关键词:食管肿瘤肠内营养
小牛血清去蛋白肠灌注用于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对放射性肠炎的防治作用,寻找能够有效防治各种放射性黏膜损伤的理想药物。方法将Ⅱ、Ⅲ期盆腔肿瘤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行放疗+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保留灌肠,对照组行放疗+地塞米松等药物保留灌肠,观察两组相关血清和临床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在疗程内,随着时间的推移,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不断升高,观察组的CRP增长速度慢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能显著延长首次直肠临床症状的发生时间;放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可有效调节CRP水平,减轻放疗所致的直肠黏膜免疫损伤,推迟直肠黏膜炎症的发生时间。
陈炬辉潘丁龙王春梅
关键词:盆腔肿瘤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放射性肠炎C-反应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