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民新
- 作品数:97 被引量:219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内镜对胃癌前期病变1132例的随访观察被引量:2
- 1996年
- 报道我院应用内镜活检对胃癌前期病变1132例进行3个月~15年随访观察,结果表明:这些病变有一定的可逆转性:本组总癌变35例(占3.1%),其中癌变率GU+ATP或伴CAG组4.1%、CAG+IM或伴ATP组4.0%、ATP组3.7%、GS组3.3%、IM组2.4%、CAG组2.2%。早癌17例,占胃癌总数的48.6%,较门诊早癌检出率(7.2%)高6.8倍。内镜活检随访是当前发现早癌的可靠途径,方法简便、经济实用、易于推广。
- 诸兆虎池仁远许立华陈民新张雪微
- 关键词:胃肿瘤癌前病变内镜
- 整合素α6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比较整合素α6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差异, 分析整合素α6mRNA的表达与HCC的侵袭程度、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取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RT-PCR扩增整合素...
- 王旦黄智铭徐昌隆陈向荣吴建胜陈民新韩清锡
- 文献传递
- 胎盘生长因子在肝细胞肝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迄今国内外尚无关于 VEGF 家族成员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肝细胞肝癌关系的报道。本研究试图用 RT-PCR 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PLGF 及其受体 Flt-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探讨 ...
- 黄智铭林胜弟吴金明吴建胜陈向荣韩清锡陈民新
- 文献传递
-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了解其诊断HCC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观察HCC患者术后血清SCC-Ag水平变化,同时探讨血清SCC-Ag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
- 黄智铭吴晓霞吴金明陈向荣吴建胜韩清锡陈民新
- 文献传递
- 褪黑素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保护及胃粘膜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及对胃粘膜核因子-κB(NF-κappaB或NF-κB)活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MT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浸水-束缚(WIR)应激实验复制大鼠应激性溃疡...
- 吴建胜吴金明王旦黄庆科陈向荣黄智铭林向飞陈民新韩清锡
- 文献传递
- 早期胃癌的内镜表现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总结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09年10月经外科手术证实和内镜下切除证实的14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内镜下表现特点。结果本组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常规内镜检查确诊124例,超声内镜检查确诊20例。病变部位以胃窦部(46例,31.9%)最多,其次是胃角部(44例,30.6%)、胃体部(24例,16.7%)、贲门部(14例,9.7%)及胃底(16例,11.1%)。肉眼观察以Ⅱ型(表面型)(105例,72.9%)为主,其中Ⅱa型34例,Ⅱb型15例,Ⅱc型56例;其次是Ⅲ型(溃疡型)(24例,16.7%)和I型(隆起型)(15例,10.4%)。本组病例1次内镜检查确诊100例(69.4%),2次或2次以上内镜检查才确诊44例(30.6%)。结论早期胃癌以Ⅱ型病变多见,且胃窦部为好发部位,内镜检查及黏膜多点活检为早期确诊的主要手段;另外,超声内镜检查也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 马升高吴建胜杨晓平吴明陈民新潘文胜
- 关键词:胃肿瘤胃镜检查腔内超声检查
- 胃癌患者血清中MIC-1的表达及意义
- 目的评价胃癌患者血清中巨嗜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148例未经放化疗胃癌患者术前及1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 MIC-1水平,运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方法...
- 黄智铭郑佳吴金明陈向荣吴建胜韩清锡陈民新
- 文献传递
-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被引量:7
- 2005年
- 贾国葆吴建胜黄庆科陈民新
- 关键词: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疾病严重程度器官衰竭CT分级
- 肝细胞肝癌的组织蛋白酶B及其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B蛋白和CBmRNA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C)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34例和肝细胞肝癌癌旁组织组(PTT)25例的CB...
- 黄智铭杨旭吴金明吴建波陈向荣吴建胜韩清锡陈民新余正平宋其同徐正铿徐昌隆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因素肝外转移基因表达组织蛋白酶
- 文献传递
- 成人腹腔淋巴管瘤101例综合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成人腹腔淋巴管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综合分析101例成人腹腔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我院11例,国内文献报道90例。结果男性∶女性为1.2∶1,年龄18~77岁,平均54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54例(占53.3%),以腹胀不适或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38例(占37.4%),4例表现为急腹症(占4%)。术前所有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检查,部分病例行腹部B超及CT增强及MRI检查,2例行肠镜检查,1例行保留灌肠的CT平扫。术前所有病例均未能确诊,93例临床诊断正确,误诊8例,误诊率为7.9%。除1例行穿刺活检外,其余100例均手术治疗。术后除1例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外,其余均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腹腔淋巴管瘤是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需借助B超、CT及MRI等影像学技术综合进行诊断。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术后多无复发,预后良好。
- 张梦然吴小丽吴建胜金尹黄智铭陈民新
- 关键词:CT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