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 作品数:18 被引量:59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HIE平台的临床药物试验医嘱信息化闭环改造 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介绍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解决临床药物试验中手工开立医嘱、手工记账、手工统计报表和在财务系统中手工报账等流程的不便,以及手工流程造成临床药物试验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基于该院HIE平台的临床药物试验医嘱信息化闭环改造的需求。经过改造,该院临床药物试验的医嘱实现了全流程的电子化闭环管理,医嘱数据同时打通了医嘱管理系统、护理管理系统、门诊收费系统、医院APP系统、自助机和财务系统等,实现临床药物试验医嘱的业务流程与普通医嘱基本一致,提高了临床药物试验研究团队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让临床药物试验医嘱数据质量更有保证。 卢瑞鸿 王姣 陈康 王毅关键词:信息化改造 闭环 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 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了解金属β-内酰胺酶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及其流行亚型,完善广州地区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和双纸片增效法对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采用PCR检测5类金属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IMP家族、VIM家族、GIM-1、SPM-1和SIM-1),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检测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进行比对分析并制作分子进化树。结果 164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出22株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阳性的菌株,IMP阳性15株(9.1%),其中11株为IMP-9亚型,另外4株携带一个新的亚型,命名为IMP-25,VIM阳性5株(3.0%),均为VIM-2亚型,未检测到GIM-1、SPM-1和SIM-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已经出现多型化的特征,同时存在IMP型和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流行,本次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金属β-内酰胺酶亚型(IMP-25),为IMP家族金属β-内酰胺酶的多样性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提供了新的信息。 余广超 徐霖 袁广卿 张甜 陈康 蒋岗 姜余琴 许沙沙 常彦敏 曹开源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耐药基因 临床分子诊断与基因检测信息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 2022年 为提高分子诊断与基因检测中心工作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项目报告管理流程,杜绝多收漏收费用等情况,设计一套基于互联互通数据平台的信息系统,实现业务全流程的数据闭环,同时针对项目报告的复杂性,研发基于不同项目报告模板的知识库与辅助决策模块,使得中心信息化达到互联互通和无纸化要求,为实现智慧医疗提供有力的信息平台。 莫远明 卢瑞鸿 陈康关键词:信息平台 互联互通 无纸化 EL9611红白血病小鼠急性GVHD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动物模型。方法: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以C57BL/6(H-2b)鼠为供鼠,BALB/c(H-2d)为受鼠。设白血病组(n=10)、照射对照组(白血病鼠照射后不进行allo-BMT,n=4)、GVHD组(白血病鼠照射+allo-BMT,n=10)及正常对照组(n=4)。白血病组采用每只BALB/c鼠尾静脉输注2×106个EL9611红白血病细胞建立红白血病动物模型;GVHD组于接种白血病细胞7 d后行总剂量为8.0 Gy的1次性[60Co]γ射线全身照射(TBI),照射后5 h内每只小鼠尾静脉输注C57BL/6鼠骨髓细胞2×106个+脾细胞1×107个,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小鼠的急性GVHD动物模型。观察小鼠体位、皮毛、大便等临床表现,病理检查肝脾、皮肤、小肠、外周血和骨髓,计算生存率。结果:白血病组生存时间(14.5±2.1)d[从照射当天(第0 d)算起为(7.5±0.7)d],生存时间与GVHD组相比P<0.01,死亡率100%,无自发缓解,死亡时肝脾肿大(肝重2.40 g±0.48 g,脾重0.84 g±0.20 g,与正常对照组比P<0.01),外周血WBC升高[死亡前(3.33±0.27)×1010/L,与正常对照组比P<0.05],病理检查示组织正常结构破坏,白血病细胞浸润。照射对照组生存时间为(9.0±0.7)d,生存时间与GVHD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死亡率100%,病理检查显示造血衰竭。GVHD组生存时间为(32.0±3.2)d,生存时间与其它各组相比P<0.01,死亡率100%,allo-BMT后第10-13 d出现症状,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符合Ⅰ到Ⅱ度GVHD的改变。结论:采用EL9611红白血病细胞(2×106/鼠)静脉输注的方式可成功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动物模型;接种EL9611红白血病细胞第7d行TBI+allo-BMT可成功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小鼠的急性GVHD动物模型。 纳宁 何善阳 徐霖 陈康 赵湛 廖冰 曹开源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 红白血病 小鼠 动物 基于规则库的智能急诊叫号系统建设实践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设计及建设一套符合急诊业务流程,满足急诊患者病情复杂、随机性强需求的叫号系统。方法利用先进软件开发技术和院内数据交互平台,实现智能急诊叫号系统的开发、部署。结果该系统实现与其它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排队叫号规则库管理,提高急诊前台护士工作效率,有效引导患者就诊,避免患者过度聚集,减轻急诊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结论基于规则库与数据平台的急诊叫号系统,满足急诊专科特殊需求,并为科室考勤管理、运营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对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莫远明 魏汉波 马锐 陈康关键词:急诊医学 数据平台 规则库 孕早期年龄,BMI和PAPPA水平综合评价对GDM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孕早期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综合评价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36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GDM孕妇112例,非GDM孕妇253例;收集孕妇孕期检查资料,分析孕妇孕早期BMI,年龄和PAPPA值等与GDM的相关性。结果GDM组年龄、BMI,空腹血糖(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FPG),餐后1h血糖(1hPG)和餐后2h血糖(2hP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836^-0.459,均P=0.000);PAPPA与2hPG有显著相关性(r=-0.242,P=0.010);PAPPA,BMI及年龄与GDM有显著相关性(wald=7.011,7.174,20.476,均P=0.000);PAPPA单项所得ROC曲线与联合(PAPPA+BMI+年龄)所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67,P=0.095)。PAPPA,BMI+年龄及PAPPA+BMI+年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度均<0.7,诊断比值比均<1。结论PAPPA,BMI和年龄对GMD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有限。 梁培松 王结珍 陈康 王伟佳关键词:身体质量指数 年龄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一种防拆的婴儿防盗手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拆的婴儿防盗手环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新生婴儿佩戴的手环或脚环只能一次性使用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手环腕带,其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柔性导电片;手环主机,包括主机壳与安装在主机壳内的... 王毅 陈康 吉喆 张灵 余俊蓉 谢辉雄智能健康体检管理系统构建 被引量:6 2018年 阐述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以及应用优势,在此基础上构建智能健康体检管理系统,介绍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体验管理、健康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等,指出该系统有助于优化体检流程,提升就医体验,提高医疗效率。 王毅 张武军 陈康 张灵关键词:医院信息平台 铜绿假单胞菌中I类整合子及携带的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整合子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状况及其主要类型,研究I类整合子的结构特征并探讨其与细菌多重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检测3类整合子整合酶的编码基因,并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运用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可变区的耐药基因及其排列顺序,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检测到的可变区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20株产金属-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中,15株检测到I类整合子,未检测到II类和III类整合子,其中一株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全长序列含有I类整合子整合酶、AacA4氨基糖甙乙酰转移酶、IMP-25金属-内酰胺酶、OXA-30-内酰胺酶和CatB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编码基因及其相应的基因重组位点,GenBank登录号为EU588392,其中IMP-25为一个新的金属-内酰胺酶亚型。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的整合子类型是I类整合子,并且该整合子可变区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盒,其中一个是金属-内酰胺酶新亚型IMP-25,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I类整合子参与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 余广超 徐霖 袁广卿 张甜 陈康 蒋岗 姜余琴 许沙沙 常彦敏 曹开源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整合子 可移植性Balb/c小鼠急性红白血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移植性Balb/c小鼠的急性红白血病动物模型。方法将2×106个的EL9611红白血病细胞通过尾静脉输注每只Balb/c(H-2d)小鼠(n=10),体内传代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动物模型,通过15代的连续传代观察模型的可靠性,以健康BALB/c鼠(n=4)作为正常对照。观察小鼠腹部、肝脾重量,计数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取发病晚期小鼠的外周血涂片行Giemsa染色观察,肝脾组织经10%甲醛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检查,计算小鼠平均生存时间、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接种2×106个EL9611白血病细胞后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MST)为(14.5±2.1)d,生存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经15代的连续传代,未见自发缓解,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无性别选择性,发病晚期小鼠出现肝脾肿大和外周血WBC升高等典型白血病的表现,死亡时肝重(2.40±0.48)g,脾重(0.84±0.20)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死亡前外周血WBC计数为(3.33±0.27)×107/mL,与正常对照组比,P<0.05,外周血中可见多量异形白血病细胞,病理检查示肝脾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结论采用EL9611红白血病细胞2×106静脉输注体内传代的方式可建立起稳定的可移植性Balb/c小鼠的急性红白血病动物模型。 徐霖 纳宁 陈康 赵湛 廖冰 曹开源关键词:白血病 小鼠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