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山川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诊断
  • 1篇正电子
  • 1篇正电子发射
  • 1篇正电子发射断...
  • 1篇正电子发射断...
  • 1篇体层摄影
  • 1篇肿瘤分期
  • 1篇脱氧
  • 1篇脱氧葡萄糖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肺癌
  • 1篇小细胞

机构

  • 5篇岳阳职业技术...
  • 2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169...

作者

  • 5篇陈山川
  • 1篇刘定立
  • 1篇李乐宝
  • 1篇付本燕
  • 1篇谢爱明
  • 1篇王新英
  • 1篇谢爱民
  • 1篇文星

传媒

  • 2篇岳阳职业技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跟骨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总结跟骨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影像特点,提高跟骨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正确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跟骨恶性肿瘤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9~72岁,中位年龄45岁。全部患者均行X线照片检查;CT检查20例,其中12例行增强扫描;MRI平扫+增强扫描18例,其中16行DWI检查。将全部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肉瘤8例,软骨肉瘤5例,纤维肉瘤及淋巴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各3例,尤文肉瘤和浆细胞瘤各2例,转移瘤1例。影像学表现为跟骨骨质破坏、瘤骨形成、骨膜异常、钙化、病理骨折及软组织肿块。结论①跟骨恶性肿瘤中骨肉瘤最常见。②跟骨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中以骨质破坏为主,瘤骨形成及骨膜异常、软组织肿块程度轻。③跟骨恶性肿瘤中,病理骨折多见且发生早,易合并出血。④跟骨恶性肿瘤的增强扫描中,跟骨内肿块与跟骨外软组织肿块强化程度一致。
陈山川文星李乐宝谢爱明王新英李旭刘定立
关键词:骨膜病理学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肝灌注异常的CT表现及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灌注异常的CT表现及产生原因,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从3248例肝脏平扫+增强扫描病例中,选取符合肝脏灌注异常产生条件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相关辅助检查证实的5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肝脏灌注异常发生于动脉期,分高密度和低密度灌注;多呈三角形、楔形、新月形及椭圆形;高密度灌注465例,低密度灌注113例;产生原因为肝原发和继发性肿瘤、肝硬化、感染性病变及肝外伤和肝医源性损伤。结论肝脏灌注异常在增强扫描中,有特定的产生时期、部位和影像学表现,原因多种多样;熟悉该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肝脏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陈山川文星
关键词:肝脏肝肿瘤灌注异常放射学体层摄影
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07年
在确定"一方向、一重点、二基础"的培养模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手段,达到为新世纪培养个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影像学专门人才的目标。
陈山川付本燕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25例类恶性骨肿瘤样全骨炎的X线表现及分析
2007年
目的评价X线平片,CT检查在类恶性骨瘤样全骨炎上的诊断价值,以及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整理了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25例类恶性骨肿瘤样全骨炎患者。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23.5岁,全都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25例均表现为类恶性骨肿瘤样全骨炎的影像特征,结论类恶性骨肿瘤样全骨炎在X线平片及CT检查表现奇特,根据其X线特点可作为类恶性骨肿瘤样全骨炎诊断的一种有效手段。
陈山川
关键词:放射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
^(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和经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比较32例初诊患者CT与PET-CT在临床分期上的差别。(2)观察肿瘤大小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相关性。(3)比较30例经治患者XCT和PET-CT发现残留、新发病灶数的差异。结果(1)PET-CT上调及下调分期各7例,分期改变率43.8%(14/32)。PET-CT改变NM分期例数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SUVmax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s=0.426,P<0.05)。(3)PET-CT较CT多发现残留病灶3个(Z=0.520,P>0.05),新发病灶数19个(Z=-2.871,P<0.05)。结论18F-FDGPET-CT对确定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具有优势;有助于对经治患者新发病灶的检出。
陈山川谢爱民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肿瘤分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