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芬
-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BI-ME内镜技术在结直肠早期肿瘤诊治中的价值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进行观察,研究NBI-ME内镜技术对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的优势,以及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判断的精准度。方法 680例患者进行了完整普通肠镜、NBI-ME、色素内镜检查。对新生性病变分别用普通光镜、NBI-ME模式及色素放大方法观察病变表面结构,记录微血管形态(MP)和腺管开口分型(pit),对病变性质的判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 NBI-ME在385例患者发现新生性病变513个,而普通光镜只检出其中的74.1%(380/51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色素内镜能检出86.0%(441/513),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光镜漏检主要为微小病变及平坦型病变。NBI-ME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性准确率为94.2%,敏感性90.2%,特异性95.3%,显著高于普通光镜和色素内镜(P<0.001)。结论 NBI-ME内镜技术有利于发现微小病变和平坦型病变,能清晰观察病变表面pit形态结构、微血管形态,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的准确率明显比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高,检查操作时转换模式方便,NBI-ME将成为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和鉴别是否肿瘤性的更有效的内镜检查方法。
- 刘宇虎陈桂权钟东傅利萍陈少芬陈晓春程树红吴高梅柳娟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诊断方法,经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分片切除术(EP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方法治疗LST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LST经色素染色放大内镜或NBI-ME观察病变形态、腺管开口分型(pit)及表面微血管分型(MP),分别进行EMR、EPMR、ESD或外科手术治疗,并分析LST的病理特点。结果在399例病人检出有LST,共407个病变。LST大小在10~80mm。LST部位在直肠128个(31.4%),乙状结肠97个(23.8%),降结肠54个(13.3%),横结肠67个(16.5%),升结肠21个(5.2%),盲肠36个(8.8%),回肠末段4例(1.0%)。LST形态呈颗粒均一型145个,结节混合型161个,扁平隆起型63个,假凹陷型38个。LST腺管开口分型以ⅢL和Ⅳ为多。405个LST经肠镜微创电切治疗,228个行EMR切除,165个行EPMR切除,12个行ESD切除,均在内镜下成功电切,另2例LST行外科手术治疗。出血发生率4.0%,术中即刻出血4例,术后3天迟发出血12例,无肠穿孔发生。LST病理结果:管状腺瘤46个(11.3%),管状绒毛状腺瘤146个(35.9%),绒毛状腺瘤181个(44.5%),增生性息肉10个(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9个(4.7%),黏膜内癌3个(0.7%),黏膜下癌2个(0.4%)。术后复查肠镜无复发。结论色素染色放大内镜或NBI-ME方法有利于检出LST,EMR、EPMR、ESD是内镜下治疗LST安全有效的方法。
- 刘宇虎柳娟陈桂权张志坚傅莉萍陈少芬陈晓春姚艳芳
- 关键词:结直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