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太邦

作品数:30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腰椎
  • 13篇骨折
  • 10篇胸腰椎
  • 10篇胸腰椎骨折
  • 10篇胸腰椎骨折治...
  • 10篇腰椎骨折
  • 10篇椎骨
  • 10篇骨折治疗
  • 10篇并发
  • 10篇并发症
  • 10篇并发症分析
  • 7篇腰椎侧凸
  • 7篇退变
  • 7篇退变性
  • 7篇退变性腰椎
  • 7篇退变性腰椎侧...
  • 7篇侧凸
  • 6篇细胞
  • 5篇树突
  • 5篇树突状

机构

  • 24篇成都军区昆明...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30篇陈太邦
  • 19篇徐永清
  • 18篇汤逊
  • 9篇石健
  • 9篇潘险峰
  • 7篇周田华
  • 6篇石建
  • 4篇赵建华
  • 3篇郭乔楠
  • 3篇王永飞
  • 2篇陆声
  • 2篇梁金龙
  • 2篇王钟
  • 2篇师继红
  • 1篇晁瑞
  • 1篇崔轶
  • 1篇沙勇
  • 1篇李阳
  • 1篇李春晓
  • 1篇唐辉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第八届全国创...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第七届西部骨...
  • 2篇第十届西部骨...
  • 2篇第五届全国创...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第三届全军创...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腰椎骨折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有效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方法 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252例胸腰椎骨折,观察其畸形纠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陈太邦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并发症
胸腰椎骨折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有效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252例胸腰椎骨折,观察其畸形纠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月-36月。椎体平均...
陈太邦汤逊徐永清潘险峰石健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并发症
文献传递
DCs和NSPCs共培养促进NSPCs增殖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体外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神经干/前体细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NSPCs)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在DCs调控NSPCs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是否采用Transwell小室将DCs和NSPCs共培养分为分隔培养(DCs/NSPCs组)和混合培养(DCs+NSPCs组),ELISA法测定DCs组、NSPCs组、DCs+NSPCs组、DCs/NSPCs组共培养48 h上清中的NT-3的含量。为观察NT-3在DCs调控NSPCs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成球法检测NSPCs组、NSPCs/DCs+K252a组、NSPCs+DCs组、NSPCs+NT-3组的NSPCs增殖,免疫细胞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NSPCs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C(TrkC)的表达。结果 ELISA实验结果显示,Transwell共培养48 h上清NT-3的含量,NSPCs/DCs组较DCs组和NSPCs组明显升高(P<0.05)。镜下观察、测量结果显示NSPCs/DCs组和NSPCs+NT-3组神经球数量增多,平均直径明显增大(P<0.05)。免疫细胞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NSPCs+DCs组和NSPCs+NT-3组中NSPCs的TrkC表达较NSPCs组和NSPCs/DCs+K252a组高(P<0.05)。结论体外DCs与NSPCs共培养,促进NSPCs增殖、NT-3的分泌及TrkC的表达,NT-3可能是通过TrkC受体参与NSPCs增殖的调控。
王永飞赵建华晁瑞陈太邦郭乔楠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营养素-3
退变性腰椎侧凸治疗原则
目的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9月-2010年5月治疗3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
陈太邦
关键词:腰椎
胸腰椎骨折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有效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252例胸腰椎骨折,观察其畸形纠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月-36月.椎体平均...
陈太邦汤逊徐永清潘险峰石健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并发症
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病灶截骨治疗Cierny-Mader Ⅳ型慢性胫骨骨髓炎被引量:32
2018年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病灶截骨清创、置管冲洗治疗合并骨缺损的Cierny—MaderIV型慢性胫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9例Cierny—Mader1V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3例,女6例;年龄8~54岁,平均33.8岁。清创并于病灶处截骨,采用2/3环外固定支架固定,于胫骨远或近干骺端截骨进行骨搬运,本组患者2处截骨11例,近端截骨21例,远端截骨7例,术后3~5d于截骨端起始进行骨搬运,速度为0.5~1.0mm/d,中后期根据骨折愈合及疼痛情况调整骨搬运速度,术后每2周摄x线片观察骨搬运情况,并及时调整。患者搬移时间为50~130d,平均62.4d。结果39例患者术后获11~49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骨髓炎无复发。32例患者骨断端、延长区一期愈合,5例患者出现骨断端不愈合,2例患者出现骨延长区成骨不良,上述7例患者经二期植骨术后骨折愈合。5例患者发生对合不良,其中4例经及时调整后对合良好;1例无法调整,行断端植骨术后愈合。7例患者出现踝关节跖屈畸形,背伸障碍,其中5例予以功能锻炼后好转;2例功能锻炼效果不佳,拒绝手术松解,残留踝关节功能障碍。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针道感染,其中1例因感染重予以拔除克氏针,局部麻醉下更换克氏针好转;其余均经加强换药好转。结论Ilizarov骨搬运技术结合病灶断端大段截骨可有效治疗Cierny—Mader Ⅳ型慢性胫骨骨髓炎。但由于多种并发症的存在,应在充分了解Ilizamv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该技术,同时加强术后宣教和护理,定期随访,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牛。
唐辉徐永清李春晓沙勇汤迅周田华崔轶杨晓勇施容茂陈太邦张曦娇
关键词:胫骨骨髓炎外固定器ILIZAROV技术
树突状细胞通过NT-3/TrkC信号通路调控神经干细胞存活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共培养状态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存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纯化SD大鼠原代DC和NSC,将二者用Transwell技术共培养,用NT-3特异性抗体中和NT-3的表达;然后采用qRT-PCR方法检测DC中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NSC凋亡;同时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技术确定NSC表面NT-3特异性受体Trk C的表达。结果与DC单独培养组相比,共培养体系中,DC表达NT-3水平显著性增强(P<0.05);同时共培养能显著增加NSC存活,该效应能被NT-3特异性中和性抗体阻断;共培养能够增加NSC中NT-3特异性受体TrkC表达(P<0.05),并上调TrkC磷酸化水平,而NT-3特异性抗体能够抑制TrkC表达和磷酸化上调(P<0.05)。结论 DC和NSC共培养能够增加DC中NT-3表达,高表达的NT-3则通过NSC膜上的TrkC受体促进NSC的存活。
王钟陈太邦王永飞郭乔楠赵建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NT-3TRKC存活信号通路
胸腰椎骨折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有效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252例胸腰椎骨折,观察其畸形纠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Frankel分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月-36月.椎体平均...
陈太邦汤逊徐永清潘险峰石健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
体外树突状细胞通过NT-3上调P-ERK1/2的表达促进神经干/祖细胞分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神经干/祖细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NSPCs)分化的影响,探讨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在DCs调控NSPCs分化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共设5组,分别为NSPCs组、NSPCs/DCs组、NSPCs+NT-3组、NSPCs/DCs+抗NT-3组和DCs组。共培养24、48、72 h后,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NT-3含量;7 d后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NSPCs分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SPCs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表达。结果 NSPCs/DCs组上清液中NT-3含量较NSPCs组、NSPCs/DCs+抗NT-3组和DCs显著升高(P<0.05)。NSPCs/DCs组和NSPCs+NT-3组β-tubulin-Ⅲ阳性细胞数较NSPCs组和NSPCs/DCs+抗NT-3组显著增高(P<0.05),而NSPCs组和NSPCs/DCs+抗NT-3组GFAP阳性细胞较NSPCs/DCs组和NSPCs+NT-3组显著增高(P<0.05)。NSPCs/DCs组和NSPCs+NT-3组NSPCs中的p-ERK1/2的表达较其余两组增高(P<0.05)。结论 NSPCs与DCs共培养能显著促进NSPCs分化为神经元,可能与共培养后NT-3表达量增高,通过其特异性受体TrkC激活下游信号通路MEK-ERK有关。
陈太邦赵建华王永飞王钟郭乔楠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分化NT-3
退变性腰椎侧凸治疗原则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9月-2010年5月治疗3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对症状轻,无强烈手术要求的行保守治疗;对症状重,有明显的椎管狭窄,Cob...
陈太邦汤逊徐永清周田华石建
关键词:腰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