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在飞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5篇内固定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3篇椎弓根螺钉
  • 3篇螺钉
  • 3篇颈椎
  • 3篇后路
  • 2篇有限内固定
  • 2篇有限内固定结...
  • 2篇盆骨
  • 2篇皮瓣
  • 2篇前路
  • 2篇缺损
  • 2篇椎骨
  • 2篇组织缺损
  • 2篇脱位
  • 2篇外固定
  • 2篇外固定架
  • 2篇外固定支架

机构

  • 6篇昆明医科大学
  • 5篇云南省个旧市...

作者

  • 11篇陈在飞
  • 10篇梁正忠
  • 9篇夏瑞涛
  • 8篇廖湘波
  • 5篇王海龙
  • 4篇王海龙
  • 4篇肖劲松
  • 3篇张志跃
  • 2篇金雄
  • 2篇肖劲松
  • 1篇张晋
  • 1篇尚光禄
  • 1篇李宏伟
  • 1篇张志跃
  • 1篇张晋
  • 1篇李宏伟
  • 1篇金雄
  • 1篇李峰

传媒

  • 3篇云南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早期前路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资料:术前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颅骨牵引快速复位;术中行前路减压复位、Cage植骨、钛网植骨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观察疗效。结果 51例患者屈曲位牵引后,40例均完全复位,11例在术中复位,牵引成功率80.39%。所有患者实施颈前路手术无一例死亡,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脊髓功能Frankel评分:51例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提高1~2级;其中B级恢复20例,C级恢复25例,D级恢复6例。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手术是一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实用外科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梁正忠陈在飞廖相波金雄王海龙夏瑞涛
关键词: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下颈椎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5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人类全身最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治疗不当会产生明显的功能受限.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骨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应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共32例,总体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张晋梁正忠廖湘波王海龙陈在飞李宏伟张志跃李峰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锁定加压钢板
Ⅱ型齿状突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与非融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7年
2010年1月-2016年01月对34例II型齿状突不稳定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同时15例髂骨后植骨融合,19例非融合治疗。男20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2例为陈旧性骨折,未形成鹅颈畸形。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及糖尿病均存在者2例。
陈在飞梁正忠夏瑞涛廖湘波王海龙肖劲松张志跃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融合术
骶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2014年
目的分析骶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1例腰骶椎损伤患者根据损伤具体情况分别具体采用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对治疗后6、12个月和18个月的基本情况和不良反应总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术后6、12个月和18个月患者的优良率逐步增加,术后18个月时,优13例,占61.9%;良5例,占23.8%;差3例,占14.3%;总优良率为85.7%。另外,共出现1例螺钉出现松动,1例内固定物出现断裂患者,总发生率为9.5%。结论骶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陈在飞
关键词:椎弓根腰骶部稳定性
单纯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9年
目的探讨针对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以单纯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1—12月期间诊治的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抽样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均采取单纯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方案,对照组的40患者均采取后路经肌间隙短节段联合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切口长度、手术耗时和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切口的疼痛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切口长度(9.21±1.34)cm,对照组(10.92±2.05)cm(t=4.217,P=0.000);观察组手术耗时(90.26±11.35)min,对照组(121.46±5.86)min (t=4.638,P=0.000);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50.72±14.59)mL,对照组(151.46±19.68)mL (t=5.034,P=0.000);术后切口疼痛评分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两组患者手术后都未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之后都获得了满意骨折愈合效果。术毕即刻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以及矢状面的Cobb角较术前均得以显著纠正,两组患者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同术后即刻相比都未出现明显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3型或者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单纯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案,有利于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并缓解术后疼痛,该治疗方案效果较优。
陈在飞梁正忠夏瑞涛肖劲松张志跃
关键词: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
2014年
目的评价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合并椎管狭窄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前后方均有明显压迫合并椎管狭窄的CSM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治疗,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双手10 s握拳试验、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观察开门大小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得到12个月及以上有效随访。12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7.5±2.0)分提高到(15.3±1.2)分,影像学随访示椎管减压充分,未见关门现象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2周恢复正常;2例出现C5神经麻痹,经高压氧等治疗,2个月后完全恢复;1例出现颈后切口血肿,经扩创引流后治愈。结论分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创伤小,脊髓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在后路手术的基础上,二期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术可更好地解除脊髓压迫,并发症少,避免了前路跨多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而导致的内植物失败、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对存在有合并疾病的年龄较高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安全性可靠。
梁正忠陈在飞廖湘波王海龙夏瑞涛肖劲松张志跃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
2014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对17例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行选择性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其中C1、C2骨折伴旋转脱位4例,行C1、C2、C3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6例,按Levine—Edwards分型标准:Ⅱb型2例,Ⅲ型4例,6列均行C2、C3椎椎弓根内固定;Ⅱ型齿状突骨折伴C1不稳定5例,Jefferson骨折2例,行C1、C2椎弓根内固定及自体髂骨植骨.17例中,脊髓神经损伤9例,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7例.结果随访5月~3 a,平均2 a 3个月,1例残留颈部疼痛,半年后症状明显减轻,余16例颈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C2、C3获得骨性融合;颈部前屈活动受限2例;1例枕部皮肤疼痛,感觉过敏,经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2月后完全恢复;1例髂骨取骨区感染,占14.2%,经VSD引流,Ⅱ期缝合后治愈.神经损伤患者中1例C级恢复至D级,其余病例神经症状完全恢复,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大血管损伤、脑脊液漏、植骨不融合和颈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选择性的上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外伤性上颈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必要时结合自体髂骨植骨,固定节段少,最大限度保留了颈椎的运动节段,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应重视早期颈项肌功能锻炼及并发症的防治,以最大限度恢复颈椎功能.
梁正忠陈在飞廖湘波金雄王海龙夏瑞涛
关键词:上颈椎骨折脱位选择性椎弓根内固定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骨盆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随着社会进步,交通伤、企业工伤导致骨盆骨折越来越多,且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及其他脏器损伤,死亡率较高,文献报道在10%[1]左右。既往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骨牵引、骨盆悬吊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但常因骨折复位不良造成骨盆畸形、肢体短缩疼痛及肢体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致残率较高。
陈在飞梁正忠廖湘波王海龙夏瑞涛肖劲松
关键词:骨盆骨折内固定外固定架
皮瓣转移术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皮瓣转移术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不同皮瓣转移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49例,皮肤缺损面积最大25 cm×15 cm,最小5 cm×4 cm。结果 49例全部成活,住院时间2 w~3个月,平均4.5 w。术后随访2个月~4年6个月,修复后局部皮肤色泽红润,质地柔软,患肢功能良好。结论皮瓣转移术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效果满意。
廖湘波金雄梁正忠尚光禄王海龙张晋陈在飞夏瑞涛李宏伟
关键词:皮瓣组织缺损
“标准治疗方案”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究"标准治疗方案"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5月~2014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按患者的具体伤情制定"标准治疗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最佳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为(21.3±2.5)分,Enneking评分为(18.6±1.7)分,MBI评分为(64.9±6.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为(38.4±2.9)分,Enneking评分为(34.1±2.6)分,MBI评分为(94.2±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王海龙梁正忠廖湘波陈在飞夏瑞涛肖劲松
关键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