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
-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序列MRI和MSCT诊断胆道结石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对比探讨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价值。方法抽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共58例胆道结石病例,均行MSCT平扫和多序列MRI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轴位T2WI、轴位T2WI压脂、轴位T1WI、冠状位T2WI、厚层块MRCP和薄层MRCP。2种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天,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按结石所在部位分成肝内胆管结石、上段胆总管结石、下段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进行统计。将MSCT和多序列MRI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应用配对四格表行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共102个部位存在结石,其中胆囊结石30个部位,上段胆总管结石9个部位,下段胆总管结石36个部位,肝内胆管结石27个部位。多序列MRI诊断100个部位存在结石,MSCT诊断66个部位存在结石,多序列MRI诊断正确率为98.03%(100/102),MSCT诊断正确率为64.7%(66/10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1)。结论多序列MRI诊断胆道系统结石明显高于MSCT,为外科手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潘仲林朱友志廖文彬陈东曹慧贤
- 关键词:胆管结石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骨巨细胞瘤的MRI成像特点及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MRI特点,尝试分析MRI对骨巨细胞瘤侵袭性评估的潜在临床价值和对术前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复习1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其中男8例,女6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5例有病理分级:Ⅰ级1例、Ⅰ~Ⅱ级2例、Ⅲ级2例。结果:肱骨上段3例,股骨下段3例,胫骨上段3例,椎骨3例,髂骨2例,肿瘤实质区T1WI呈等信号、T2WI及DWI呈稍高和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此外,MRI还可显示囊变、坏死、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低信号环、低信号分隔、周围骨质和软组织水肿等。ADC值图显示肿瘤实质的水分子弥散稍快于肌肉,慢于囊变/坏死和水肿。2例病理学分级Ⅲ级和1例复发的骨巨细胞瘤MRI表现为巨大软组中肿块、低信号环中断和关节受累,2例病理学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均突破骨皮质。结论:MRI表现与病理组织学有很好的符合性,提高了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准确性,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及临床预后的评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张禹康健李大圣陈东骆祥伟朱友志
- 关键词:骨肿瘤巨细胞瘤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 三维高时间分辨率MR血管减影成像诊断四肢软组织血管瘤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血管瘤的常规MRI表现,评价三维高时间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减影成像(3D-HR-MRI-SA)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证实的四肢软组织血管瘤患者,采用3.0T MR机行常规MR平扫和增强扫描以及3D-HR-MRISA,观察3D-HR-MRISA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能力。以4分法(0~3分)评价各序列对瘤灶的辨认能力。结果 18例中,16例单发,2例多发,共20个病灶。17个瘤灶可见供血动脉,13个瘤灶可见引流静脉。脂肪抑制T2WI辨认瘤灶范围的累积评分(2.78±0.44)优于T1WI(1.67±1.00,P=0.013)、T2WI(2.33±0.50,P=0.035)及3D-HR-MRISA原始图像(1.89±0.60,P=0.009),与脂肪抑制增强T1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0.71,P=0.169),而脂肪抑制增强T1WI辨认瘤灶范围的能力优于3D-HR-MRISA原始图像(P=0.035)。结论 3D-HR-MRISA可初步评估血管瘤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利于临床制定诊疗方案,但在显示瘤灶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方面不可替代常规序列MRI。
- 张禹骆祥伟莫子李大圣陈东汤娜娜朱友志
- 关键词:软组织血管瘤磁共振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