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业晞 作品数:36 被引量:68 H指数:5 供职机构: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子电信 化学工程 更多>>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双胸背神经变异1例报道 2017年 目前标准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多要求解剖出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并加以保护。笔者遇到1例乳腺癌患者,术中清扫腋窝淋巴结时候发现其神经出现解剖变异,呈双胸背神经,现报道如下。[病例]女,61岁。 郑杰华 林伟洵 翁嘉全 李志扬 陈业晞关键词:乳腺手术 胸背神经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20年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常表现为上皮层内癌细胞明显增生,未侵袭基底层[1]。但相比于小叶原位癌,其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可能性更大[2],是一种更容易发展成浸润癌的原位癌。因此,DCIS已被列入癌前病变的范畴[3]。嗜酸细胞肿瘤(oncocytic carcinoma,OC)多发生在人体不同部位如腮腺、肾脏或甲状腺等器官[4~7],发生于乳腺较罕见。截至目前,关于乳腺嗜酸细胞癌的案例报道较少[8~11]。且既往案例报道的患者年龄大,同时病理类型均为单一的嗜酸细胞癌。本研究将对我院甲乳疝外科收治的1例嗜酸细胞癌和导管内原位癌并存的年轻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同时通过总结归纳既往的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生物学特性。 林伟洵 黄海花 李志扬 郑杰华 陈业晞关键词:嗜酸细胞癌 浸润癌 小叶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 浸润性癌 癌前病变 一种对乳房起到限位作用的甲乳外科引流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乳房起到限位作用的甲乳外科引流固定装置,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上方呈环形设有四个弧形限位板,所述安装环的顶部前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安装环的顶部呈环形开设有四个转动槽,相对的两个转动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均... 李志扬 陈业晞 田惠婷 吴金遥 郑岱钿 杨秋萍 纪泽琪 陈玲芝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通过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前后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来探讨NCT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36例患者,术前用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并做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cerb-B2。NCT采用标准CAF方案,3周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术后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RR)为88.89%(32/36),临床完全缓解(CCR)12例(33.33%),部分缓解(PR)20例(55.56%),无变化(NC)4例(11.11%),无进展期(PD)病例。其中,有8例(22.22%)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与术前病理检查标本比较,乳腺癌化疗后出现瘤体缩小变软,甚至消失,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水肿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显示ER、PR和cerb-B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CT能使绝大部分乳腺癌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使癌肿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和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同时在抑制乳腺癌微转移灶、降低复发和转移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ER、PR和cerb-B2在化疗前后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陈业晞 庄春柳 郑志超 李廷汉 吴祝东关键词: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病理组织学 免疫组化 直肠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微淋巴管生成关系 2009年 目的:研究直肠癌的微淋巴管生成情况、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计数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关系,探讨TAM与MMP-9在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41例直肠癌标本微淋巴管密度(LMVD)、TAM密度及MMP-9的表达,并分析LMVD、MMP-9与直肠癌其它临床病理学因素间的关系。结果:①直肠癌组织LMVD、TAM密度、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②TAM浸润与MMP-9表达和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相关(P<0.05)。③三者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TAM与MMP-9、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在直肠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MP-9很可能是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的始动因子之一。 詹庆华 陈维荣 蔡高阳 陈业晞 廖梓群 林广荣 林凯煌关键词:直肠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淋巴管生成 精细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精细解剖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包括完整保留ICBN患者39例(研究组),不保留ICBN患者4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1、3、6个月患侧上臂感觉功能障碍、疼痛程度、早期心理康复情况,随访至术后6~24个月的局部复发转移率、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远处转移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1、3、6个月研究组患者上臂的皮肤感觉异常、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周及1个月研究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ICBN可明显减少术后上臂区感觉异常及患肢疼痛的发生,并可降低患者术后早期的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李志扬 孟玮玮 蔡道全 林伟洵 陈业晞关键词:乳腺癌 肋间臂神经 腋窝淋巴结清扫 电针刺激脊髓损伤患者穴位的脊髓磁共振功能成像激活区特征 被引量:8 2010年 背景:研究发现脊髓功能激活区域和电生理等理论对应区域相一致,多数学者认为使用功能磁共振技术检测脊髓神经功能是可行的。目的:检测电针刺激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磁共振功能成像激活区特征,验证使用脊髓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来客观评价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疗效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电针同时刺激3例脊髓损伤患者和5名健康志愿者的右手合谷穴和曲池穴,采用组块设计方法,使用SPM2软件得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脊髓内真实的激活区,分析激活区在矢状位和横断位上的分布特征,并与健康志愿者的激活分布对比,找出患者的激活分布差异。结果与结论:5名健康志愿者在脊柱C2、C5段均重复出现激活信号,在C6段4名出现激活;3例脊髓损伤患者在脊柱C2,C6段均出现均重复出现激活,其中1例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激活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可以观察到针灸刺激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功能激活,因此可以根据功能激活区的分布及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客观评价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 陈业晞 沈智威 李志扬 肖叶玉 吴仁华 孔抗美关键词:磁共振功能成像 脊髓损伤 穴位 SEEP 一种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全乳保护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全乳保护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组垫体,垫体上固定连接设置有保护罩,两组垫体均连接固定在绑带上,绑带的两组活动端末端均固定连接有用于锁定绑带的锁紧片,绑带一端上的锁紧片... 陈业晞 林伟洵 李志扬 郑杰华 邹娟电针刺激穴位的脊髓fMRI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检测电针刺激合谷穴和曲池穴的脊髓fMRI的可行性。方法 8名健康志愿者,电针同时刺激右手合谷穴和右肘曲池穴,采用组块设计方法,使用SPM2软件得到功能激活的t检验图,在矢状位上分析脊柱不同区的激活总像素数和最大强度值,在横断位上观察激活区的位置,并对比不同刺激时间对激活分布和信号强度的影响。结果 8名志愿者脊髓中均存在激活,矢状面上激活点分布在脊柱C2~T1段,但主要集中在脊柱C2、C4、C5和C6段。横断面上主要激活区域位于同侧,尤其是在脊髓的后角及前角(功能区),同时发现对侧后角有少量显著激活区。与刺激5次组相比,刺激3次组的最大激活信号强度较高,且伪激活数较少。结论使用电针刺激合谷穴和曲池穴,通过脊髓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观测到脊髓的功能激活区,而且激活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 陈业晞 沈智威 肖叶玉 李志扬 吴仁华 孔抗美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 脊髓 电针 血管外质子信号增强颈髓功能成像序列参数优化 2011年 目的通过优化成像参数,获得一种较高质量的利用血管外质子信号增强的颈髓功能成像。方法采用GRE-echoplan序列中的一种新的血管外质子信号增强(SEEP)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按TR、TE时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固定TR改变TE,同时通过选择使用呼吸门控或心电门控,是否加饱和带等不同参数下获得颈髓功能成像,比较上述不同参数下颈髓fMRI成像的影像质量,包括信噪比、显示激活区部位是否清晰、确定,是否可重复。结果采用SEEP成像技术能实现颈髓功能成像,TR 1065s与TE 45s时能获得较高质量的颈髓功能成像,使用心电门控较不使用心电门控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加前饱和带可减少呼吸与吞咽所致的伪影,呼吸门控对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GRE-echo plan序列的SEEP成像技术经优化技术参数后能获得较高质量的颈髓功能成像。 肖叶玉 沈智威 黎倩仪 成小芳 陈业晞 陈耀文关键词:功能成像 颈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