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外伤
  • 2篇脑外伤
  • 2篇急性
  • 1篇血压
  • 1篇运动神经
  • 1篇运动神经元
  • 1篇症状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系统表现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支
  • 1篇神经支配
  • 1篇失神
  • 1篇失神经
  • 1篇失神经支配
  • 1篇手术
  • 1篇术中急性脑膨...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陆新颖
  • 3篇刘辉
  • 3篇郝孔志
  • 2篇张炫
  • 2篇彭有鼎
  • 2篇徐花
  • 1篇康皓
  • 1篇王发斌
  • 1篇洪光祥
  • 1篇王全震
  • 1篇陈振兵
  • 1篇万琪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33例重性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成因及防治对策。结果 33例患者中死亡13例,病死率39.3%;植物生存4例,重残2例,中残3例,恢复良好11例。死亡患者中迟发性脑内血肿死亡2例,迟发硬膜外下血肿死亡6例,急性脑肿胀死亡5例。结论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是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脑肿胀,术中如能准确判断发生原因并及时做出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能有效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减轻其对脑组织的损害。
陆新颖
关键词:颅脑外伤脑膨出开颅术
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和术中、术后低温的应用体会
2012年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术中大骨瓣减压的疗效及结合术中、术后低温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外伤行大骨瓣减压术结合术中、术后低温治疗的患者的病因、处理、疗效。结果本组26例患者经大骨瓣减压手术及术中、术后低温治疗,并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经3~6个月康复治疗后,康复良好8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3例,病死率11%,死亡病例均为双瞳散大脑干严重损伤患者。结论手术大骨瓣减压是重型颅脑外伤致严重颅内出血及脑损伤、脑肿胀的有效治疗方法。及时手术结合术中、术后低温治疗获得良好疗效。
陆新颖
关键词:脑外伤大骨瓣减压
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的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共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97例,其中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48例,经手术及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刘辉彭有鼎郝孔志陆新颖
关键词:高血压丘脑出血手术
偏头痛患者痛觉超敏症状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偏头痛是一种涉及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表现的常见的、慢性的、多因素机能紊乱的综合征,发病机制未明。本研究对偏头痛患者的痛觉超敏状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系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头痛门诊就诊的偏头痛患者80例,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头痛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ICHD)-Ⅱ标准[1],其中先兆偏头痛23例,无先兆偏头痛57例。排除其他疾病及外伤等所致的头痛。
徐花张炫陆新颖刘辉郝孔志万琪
关键词:偏头痛患者痛觉超敏神经系统表现无先兆偏头痛症状
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其疗效。比较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和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前3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剂量和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治疗后24h、7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中等剂量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间评分相近(P>0.05)。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组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90.80%vs63.33%,P<0.05;93.33%vs63.33%,P<0.01),不同剂量溶栓2组间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剂量尿激酶溶栓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组出现脑出血2例、再灌注损伤1例、血尿1例。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与大剂量尿激酶治疗相当,且安全性相对较好。
刘辉彭有鼎郝孔志陆新颖徐花张炫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安全性
细胞外ATP对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ATPase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和相应脊髓节段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SD大鼠168只,切断其右侧坐骨神经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56只。损伤组:坐骨神经离断后不修复。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坐骨神经离断修复后.于腓肠肌内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和ATP。术中和术后每日用药1次至取材为止。3组分别于手术后12 h、1 d、3 d、7 d、14 d、28 d、56 d时每组各取8只大鼠。测定腓肠肌和L_(4~6)水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Na-K-ATPase及Ca-AIPase活性。术后7 d、14 d、28 d、56 d取双侧腓肠肌称肌湿重。结果实验组术后能显著改善ATPase的活性,这种改变与肌湿重的变化相一致.与损伤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细胞外ATP可通过对ATPase的影响,对失神经骨骼肌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功能恢复作用。
陆新颖王全震王发斌康皓陈振兵洪光祥
关键词:细胞外ATP运动神经元ATPAS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