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晓红
- 作品数:141 被引量:1,760H指数:2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苏州城市河道底泥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特征被引量:10
- 2006年
- 为了探讨苏州古城区河道底泥对磷酸盐的吸附-释放特征,文中分别从改变上覆水的pH值、底泥吸附-释放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上覆水pH值的增大,苏州河道底泥对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2)底泥对磷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复合动力学过程,通常包括快吸附和慢吸附两个过程。底泥对磷的快速吸附在2h内快速进行,之后为慢吸附过程,到6h左右,基本达到一种动态吸附平衡;底泥对磷释放的动力学过程也包括快释放和慢释放过程。底泥释放磷在1·5h内快速进行,之后进入慢释放过程,磷酸盐含量基本稳定,达到释放平衡;(3)底泥具有较大的吸附磷的能力。随着上覆水的磷酸盐浓度增高,底泥吸附磷酸盐的量也增加。上覆水与底泥的比值越大,底泥对磷的吸附率越小。
- 冯海艳李文霞杨忠芳阮晓红刑雅囡
- 关键词:磷酸盐底泥
- 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3
- 2003年
- 对城市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及类型、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定量化研究、控制和管理现状等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
- 宫莹阮晓红胡晓东
-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城市水质地表径流污染
- 不同土地利用单元汇水径流中氮的同位素特征及其转化途径解析
- 2019年
- 不同来源氮的δ^(15)N值域存在重叠,导致δ^(15)N溯源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δ^(15)N溯源结果的校验具有重要意义.淮河入海水道具有明确的汇水分区及差异的土地利用方式,为δ^(15)N溯源结果验证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场所.基于2017年枯、丰水期淮河入海水道水体δ^(15)N,δ^(18)O值域特征,结合汇水片区土地利用方式,甄别并校验了氮的主要来源;综合^(15)N,^(18)O分馏特征,探讨了氮的转化途径.结果表明:(1)运西高片和通榆低片农业区,农田退水分别通过古盐河及沿程汇流入河,其δ^(15)N-NO^-_3分别为6.4‰±0.4‰和7.9‰±0.8‰,验证了土壤氮δ^(15)N与理论值(0~8‰)的一致性;δ^(15)N-NH^+_4分别为8.4‰±9.0‰和23.5‰±7.6‰,表明NH^+_4来源于沿河生活污水.而两运夹城镇区,片区污水排放通道清安河δ^(15)N-NO^-_3和δ^(15)N-NH^+_4分别高达25.9‰和40.3‰,基本位于城镇污水δ^(15)N理论值(4‰~35‰).(2)运东高片城镇和农业混合区,区域汇水沿程入河,其δ^(15)N-NO^-_3为7.7‰~11.6‰,位于土壤氮和城镇污水δ^(15)N重叠区;而δ^(15)N-NH^+_4为17.9‰±7.3‰,显示了城镇污水δ^(15)N特征.(3)沿程取样点δ^(18)O-NO^-_3为3.5‰±5.1‰,位于硝化作用理论范围(-5‰~15‰),表明发生了持续的硝化过程;沿程δ^(15)N-NO^-_3和δ^(18)O-NO^-_3无同步富集,表明反硝化过程不显著.
- 乐凡李荣富马天海马天海闫中月
- 关键词:氮同位素土地利用类型
-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问题探讨被引量:4
- 2002年
- 根据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将会出现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小城镇和大城市相比,不仅经济实力小,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规划,而且所处位置的环境容量较小,水资源和其它资源也比城市少.所以,小城镇既易受到污染,又没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进行污染治理.
- 陈长太阮晓红
- 关键词: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水污染
-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重污染河水中试试验研究
- 本文对人工湿地处理重污染河水进行了中试规模试验研究,选择江苏省新沂河作为中试试验场.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重污染的河水,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NH4+-N及色度均有较好的处理能力,处理效果稳定,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特...
- 王雪阮晓红
- 关键词:人工湿地河流污染
- 文献传递
- 基于逆建模技术的淮河干流长台关-息县段入河污染负荷评估
- 2012年
- 以淮河上游长台关-息县段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为算例,根据研究区域汇流特征,建立分布式源模型,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进行逆建模,利用断面水质序列实测资料,测算区域入河污染负荷及主要水质因子降解系数。结果表明:淮河上游长台关-息县段NH3-N、COD入河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1.7万t/a、8.9万t/a;受主要入流面源污染负荷季节性影响,NH3-N入河污染负荷为657.55~2 014.99 t/月,COD入河污染负荷为3897.73~13311.83 t/月;研究区域水体环境NH3-N、COD降解系数分别为0.356/d、0.202/d,NH3-N、COD负荷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0.979。
- 周金金阮晓红
- 关键词:面源污染负荷淮河干流
- 中国北方河流水质评价模型研究被引量:2
- 1991年
- 根据中国北方山溪性河流的特性,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水质评价模型—IE模型.该模型主要优点有:(a)反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功能;(b)弓I进了后验概率,对于具有大量统计监测资料的情况,能更客观地表现水质评价真实情况;(c)在北方山溪性河流中,引出水质单项评价的新概念.
- 陈鸣钊汪翙阮晓红王超
- 关键词:河流水质评价水资源
- 城市重污染河道水质及底栖附泥藻类生态特征被引量:11
- 2009年
- 对苏州市古城区南园水系的水质和藻类1a的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质污染主要以NH4+-N和TN的严重超标为特征,最大超标倍数可达到5倍以上[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水作为基准];经镜检,底栖附泥藻类共34种,种类数以硅、绿和蓝藻类占优势,其数量和生物量极高,达到2 145.5×104个/mL,生物量3.524 mg/mL,远高于相同点位浮游藻类监测结果,数量和生物量以硅藻和蓝藻占绝对优势;各门藻类在各河段中分布极不均匀,优势种群多属异养型或两型营养特征,且与河道的污染特征有较密切关系,这些典型藻类包括:蓝藻门(Cyanophyta)中的两栖颤藻(Oscillaria amphibian),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中的小环藻(Cyclotellasp.)、直链藻(Melosirasp.)、冠盘藻(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舟形藻(Naviculasp.)、菱形藻(Nitzschiasp.)、异极藻(Gomphonema)等.其数量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而生物量则为:冬季最高,春、夏、秋相对较低,且变幅不大.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重污染河道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 赵振华阮晓红邢雅囡倪利晓高礼存
- 关键词:水质重污染河道
- 一种用于地下水硝酸盐生物脱除的可渗透反应墙填充材料、系统及其填充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水硝酸盐生物脱除的可渗透反应墙填充材料、系统及其填充方法,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本发明中的可渗透反应墙系统填充材料由生物缓释碳源材料、pH缓冲营养元素材料和菌群富集水处理填料混合组成,可渗透反应...
- 张雯阮晓红朱晓明尹琳郭红岩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浅层地下水氮污染处理的渗透式反应墙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浅层地下水氮污染处理的渗透式反应墙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场地平整及测量放样;(2)上部基坑开挖;(3)单幅渗透式反应墙体的垂直开挖1;(4)墙体降水;(5...
- 马天海阮晓红郭红岩白莹李荣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