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秀珍

作品数:14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地震
  • 3篇地震模拟
  • 3篇强震
  • 3篇黏弹性
  • 2篇地壳
  • 2篇断层
  • 2篇断裂带
  • 2篇形变
  • 2篇有限元
  • 2篇鲜水河断裂
  • 2篇鲜水河断裂带
  • 2篇裂带
  • 2篇火山
  • 1篇大洋
  • 1篇地壳构造
  • 1篇地壳构造运动
  • 1篇地壳形变
  • 1篇地块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机构

  • 14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4篇洪汉净
  • 14篇郑秀珍
  • 10篇于泳
  • 10篇陶玮
  • 10篇刘培洵
  • 2篇刘辉
  • 1篇陈会仙
  • 1篇马宗晋
  • 1篇程国梁

传媒

  • 4篇地震地质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地震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四川地震
  • 1篇2006年纪...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9篇2003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大陆古板块运动演化的特征被引量:12
2005年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了显生宙以来中国及其邻区板块运动演变过程的特征。着重分析了多陆块拼合过程和中、新生代以来两种类型板块运动交替过程。中国大陆古板块不是由单一古地核发展而成的简单板块,是多个古地核或多陆块拼合而成的组合板块。中国大陆古板块演化是在全球板块运动的总体框架下进行的,受全球板块运动的控制。中、新生代以来,板块运动可以分为以开合(漂移)为主和以升降(裂解/焊接)为主的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运动交替发生,与地幔对流一起构成了总的板块演化历史。
洪汉净马宗晋程国梁郑秀珍
关键词:古板块
全球大地震时空分布与动力学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文中根据最新的全球大震资料划分了 10 0a来全球特大地震的时空演化过程 ,表现为环太平洋带与近纬向活动带两种强震分布图像 ,以 2 0a左右的时间段交替出现。逆冲和引张型地震释放了全球强震能量的主要部分。逆冲型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在喜马拉雅碰撞边界和巽他弧也有发生。引张型地震主要出现在洋脊和裂谷地区。而走滑型地震主要分布在东亚大陆内部、北美板块西边界和加勒比板块的周边、西南太平洋带、以及地中海 -喜马拉雅带部分区域 ,呈近纬向分布。地幔对流的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分量的比率 ,决定了逆冲、引张与走滑型强震的能量释放份额。地幔运动在地表体现在逆冲、引张与走滑型强震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在时间上的演化形成了全球强震活动环太平带与近纬向分布图像的交替出现。
于泳洪汉净刘培洵陶玮郑秀珍
关键词:地震环太平洋
全球火山活动分布特征被引量:23
2003年
根据全球活动火山目录 ,分析研究了全球火山分布的特征 ,描述了各区的火山活动分布 ,总结了火山活动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全球火山活动可分为三大区 ,西太平洋火山活动区 ,主要与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方向的俯冲活动有关 ;东太平洋火山活动区 ,主要与太平洋东面的小板块 (胡安德富卡板块、科科斯、纳斯卡板块 )向美洲板块的俯冲有关 ;大西洋火山活动区 ,与大西洋和非洲的裂开 ,以及地中海带的活动有关。不同火山区带具有各自的最大喷发等级与相应的复发周期。一条火山弧上活动强度的分布往往是不对称的 ,意味着火山弧在整体上有其动力学的控制机理。火山活动显示了随纬度成带状分布。在 - 10~ 0° ,10 2 0° ,30 4 0°,5 0 6 0°分布有高值带。火山喷发活动还与当地的重力势有关 ,重力势正异常可能与高的正压力有关 ,有利于产生特大喷发。火山活动与大角度的正面俯冲带的弧后火山活动最强 ,当板块运动方向与板块边缘走向成小角度相交时 ,缺少正面俯冲的动力 ,火山活动相对平静。
洪汉净于泳郑秀珍刘培洵陶玮
板内应力快速积累的一种机制被引量:1
2002年
要解释在很短的时间尺度内强震活动主体地区的大范围迁移现象 ,必须考虑整个岩石圈的分层流变结构和应力积累的时间过程。文中分析了应力在岩石圈中的传播情况 ,论证了板块边界对大陆内部的动态作用形式 ,推导出了在常速度边界条件下 ,双层黏弹性模型的解析解。证明在板块边界连续动态作用条件下 ,由于岩石圈的分层流变性和应力在不同流变性介质中的传播特征 ,在黏弹性模型黏滞性较大层中应力的积累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从而可以较合理地解释一些短期的地质现象。
陶玮洪汉净刘培洵于泳郑秀珍
关键词:黏弹性地震机制岩石圈
百年来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微动态分期及其空间分布被引量:4
2003年
分析了近百年来中国大陆强震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强震活动具有在时间上的起伏特征与空间上集中分布于主体地区的特征。综合考虑时间、空间的分布特征的动态变化 ,进一步阐明了微动态期划分的意义 ,并且与活动 -平静期进行了对比。中国及其邻区大陆强震的个体行为具有丛集性。近百年来存在一种大约 13a的阶段 ,反映了大范围的地震能量积累的起伏发展过程。与时间轴上的相对高潮期相对应 ,各期存在 1个地震活动主体地区与另 1个次活动区 ,2个大震活动区的相对位置往往分别处于青藏高原的两侧。相当部分的强震孕育是在原有孕震区继续进行的 ,而多数强震的孕育是在原有区域外进行的。活跃期与平静期的划分对理解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有意义的 ,然而活动期的长短不一 ,强度不同 ,活动期内也有起伏。从强震活动的孕育过程看 。
洪汉净刘培洵于泳陶玮郑秀珍
关键词:强震活动
中国大陆强震区的形成及其动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根据强震能量密度分布图对中国大陆强震区进行分析 ,运用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拟研究在印度次大陆的长期推挤作用下中国及其邻区的黏弹性变形场与应力场。中国大陆强震区主要是在3方面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1)印度次大陆长距离的挤入使碰撞带 2犄角的变形不断延伸 ,形成两侧的变形梯度带 ,高原巨厚地壳为弹性应力能的集中创造了介质条件 ,处于较大深度和较高温度下的下地壳的蠕变使上部弹性层的应力集中。 2 )亚洲东部大尺度向E运移使印度板块向NNE的挤入在青藏高原北部转为NE向运动 ,同时也使两侧变形带由NNE转为NE向。 3)高原内部的不均匀挤出促进了高原东侧 3个弧形带的形成。
洪汉净于泳陶玮刘培洵郑秀珍
关键词:大陆强震有限元模拟黏弹性动力学
中国大陆东部大洋板块俯冲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被引量:3
2003年
利用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 ,模拟出中国大陆的长期平均运动状态。其位移场与当前GPS结果比较有很强的一致性和较小的差异性 ,这从一方面说明了各时期板块边界的运动状态可能只是在均衡状态附近的幅度不大的震荡。进一步分析其应力场 ,由于海洋板块的俯冲 ,在大陆东部边界产生挤压、引张、挤压应力相间的情形 ,华北地区出现引张力作用 ,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大陆东部的剖面 ,进一步证明大陆东部应力性质的变化 ,并且由于大陆岩石圈本身分层流变性会使应力逐渐集中到黏滞性较大的地壳部分。模拟显示在大陆岩石圈剖面中形成规模不等的位移对流环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陶玮洪汉净刘培洵于泳郑秀珍
关键词:有限元法
中国大陆与邻区强震分区活动性及其随时间演化被引量:1
2003年
根据主要构造分布、震源机制解分布及地震活动状况,将中国大陆及邻区分成20个单元,6个区。利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提供的地震目录,计算近百年来各单元和各区的6级以上强震释放应变能,做出时间滑动后的应变能-时间曲线图,分析认为:(a)中国大陆及邻区百年来的强震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时空动态过程,每个区、带有其高、低潮,然而各地区没有统一的地震释放应变能高潮与低潮;(b)强震的活动与平静只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活动或平静;(c)微动态期划分较好的体现了强震活动特征,每个微动态期内至少有一个高潮期,且强震集中在一个主体地区内发生,各微动态期的能量可以有起伏。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提出中国大陆地壳变形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控制:(1)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活动及其变化控制中国强震活动图像的总体格局;(2)大陆地壳结构的非均匀性及其变化影响了主体地区的形态结构;(3)地壳形变的继承性影响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与变迁的过程。
陶玮洪汉净刘培洵于泳郑秀珍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性应变能地震目录地壳形变
卫星遥感技术在火山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3年
作为一门新兴技术 ,卫星遥感已被有效地应用于火山活动监测 .通过SAR(合成孔径雷达 )和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成像 )资料可以监测火山地表形变 .使用热辐射数据以及将遥感与其它技术相结合能够研究火山区的热活动和火山喷发物 .在我国的火山监测中 ,广泛地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
于泳洪汉净刘培洵陶玮郑秀珍
关键词:卫星遥感火山监测形变
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模拟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运用由弹簧—滑块模型来模拟走滑断层的地震活动,讨论了模型中断层强度、断层滑块间弹簧强度、滑块与驱动盘之间片簧强度、滑块摩擦力的影响,以及初始条件敏感性。并以我国最为典型的一条走滑断层———鲜水河断裂带为例,运用试错法调整模型参数以使发生的地震最大限度地逼近实际发生的地震,并利用最终结果讨论了鲜水河断裂带今后的活动性。
洪汉净刘辉郑秀珍
关键词:走滑断层地震模拟鲜水河断裂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