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梦瑶

作品数:19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代谢
  • 5篇脂肪
  • 5篇脂肪性
  • 5篇脂肪性肝病
  • 5篇肝病
  • 4篇预后
  • 4篇肝硬化
  • 3篇胃癌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炎症
  • 2篇诊疗进展
  • 2篇衰竭
  • 2篇慢加急性肝衰...
  • 2篇菌群
  • 2篇急性肝
  • 2篇急性肝功能
  • 2篇急性肝功能衰...
  • 2篇急性肝衰
  • 2篇急性肝衰竭

机构

  • 17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19篇郑梦瑶
  • 8篇黄华
  • 7篇杨晋辉
  • 7篇赵公芳
  • 3篇路明亮
  • 3篇王霞
  • 2篇柳利明
  • 2篇黄华
  • 2篇李未华
  • 2篇常江
  • 2篇王瑜
  • 2篇罗登
  • 1篇常江
  • 1篇徐智媛
  • 1篇杨黎宏
  • 1篇王琦
  • 1篇程晓亮
  • 1篇王梅莲
  • 1篇罗登
  • 1篇何振坤

传媒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7篇2024
  • 7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遭受急性打击后,出现严重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其因病情进展迅速、短期死亡率极高,引起了全球肝病学家的关注。但由于不同国家(地区)ACLF的病因及临床特征等存在明显的差异,目前国内外ACLF的诊断标准多达十余种。本文通过回顾几种较为常用的ACLF定义,以及ACLF诊断标准相关研究,比较各ACLF诊断标准之间的差异,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ACLF、优化临床决策。目前全球尚无公认的ACLF诊断标准,国内外ACLF的诊断标准存在着较大差异,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选用何种ACLF诊断标准应根据患者慢性肝病的病因、临床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
王霞杨晋辉郑梦瑶江婷徐智媛马红琳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硬化乙型肝炎
TIPS术后抗凝治疗研究进展
2024年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缓解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然而,伴随手术后的抗凝治疗的必要性与实施方法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随着对TIPS术后患者管理的深入研究,相关文献逐渐增多,涉及抗凝药物的选用、疗效评估及潜在风险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本文旨在综述TIPS术后抗凝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杨文婷杨晋辉郑梦瑶王珊黄雅琴张丽莉
关键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门静脉高压抗凝治疗
回盲部炎性病变临床特点及诊断研究进展
2024年
回盲部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此处富含淋巴组织、血管、神经,是炎性病变的好发部位。因其疾病谱复杂,非肿瘤性炎性病变的临床表现相似,不易鉴别。近年来,一些新型技术如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磁共振肠造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MRE)和小肠CT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CTE)等技术以及新的分子标志物应用于回盲部炎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本文综述了结肠镜下常见的回盲部非肿瘤性炎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王瑜保燕青赵公芳黄华郑梦瑶张志娇
关键词:回盲部炎症性肠病肠结核肠白塞病末端回肠炎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的关联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2014年7月—2022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同时完善腹部超声、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的1107例患者。收集基线资料、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检验及影像学指标分为MAFLD组(n=499)和非MAFLD组(n=608)。颈动脉斑块根据CT值分为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试验(NASCET)标准,颈动脉狭窄分为:正常血管、轻微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MAFLD组患者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的比例均高于非MAFLD组(74.3%vs 63.3%、27.1%vs 17.1%、27.3%vs 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AFLD组患者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比例均高于非MAFLD组(50.9%vs 44.9%、14.6%vs 8.4%、6.6%vs 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FLD是颈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的危险因素,也是颈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FLD仍是颈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以及颈动脉中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MAFLD是颈动脉中度狭窄,颈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英嵽张志娇张桂林高云堃郑梦瑶黄华赵公芳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诊疗进展
2024年
门脉高压性胃病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胃底和胃体,它可以导致急慢性出血、慢性贫血,严重可危及生命,本文就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自然病程、预后和治疗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提高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认识。
保燕青王瑜张志娇郑梦瑶黄华赵公芳
关键词:门脉高压症门脉高压性胃病肝硬化消化道出血
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胃癌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结果:全组腹膜转移的发生率为15.1%(53/352)。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腹膜转移与性别、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手术方式及局部复发等有关(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胃癌腹膜转移独立危险因素是胃壁浸润深度(P=0.016,95%CI=0.570。0.945),TNM分期(P〈O.001,95%CI=2.414~4.027),淋巴结转移(P=0.027,95%CI=1.041.1.964),手术方式(P〈0.001,95%CI=1.203—1.870),局部复发(P〈0.001,95%CI=1.376~2.871);腹膜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4%和10%,而无转移患者分别为97.0%和74.0%,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9.411,P〈0.001)。结论:胃癌伴腹膜转移预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而胃壁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局部复发等因素是影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罗登黄华路明亮郑梦瑶常江柳利明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种植预后
整合素在胃癌侵袭转移及靶向药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整合素作为黏附分子中的一大类家族,广泛的参与机体的各种病理生理活动,包括细胞生存、生长、分化、迁移、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组织修复以及肿瘤侵袭转移等多个过程.自整合素发现20多年来,已有许多整合素介导的靶向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而且每年有更多新的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其中有些药物显示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此外,基于整合素在肿瘤细胞中的特殊病理作用,以及作为细胞膜表面药物的可及性和成药性,使其逐渐成为肿瘤靶向药物治疗中的研究热点.正因如此,探索整合素在胃癌的中作用可为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潜在的理论基础.本文就整合素在胃癌侵袭转移及靶向药物治疗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罗登郑梦瑶黄华
关键词:整合素胃癌分子靶向治疗
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在瘦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2023年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目前全球慢性肝病最常见的原因,瘦型MAFLD作为其中一个特殊亚型,发病率逐渐升高,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随着微生物检测及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在M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焦点。肠道菌群与代谢产物通过肠-肝轴影响MAFLD疾病进展,且瘦型MAFLD与肠道微生物及代谢产物也密切相关。因此,未来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在瘦型MAFLD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新靶点。
周滢杨晋辉郑梦瑶谢璇丞王霞
关键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CHD5与KLF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HD5和KLF5的表达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01/2007-06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208例胃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HD5和KLF5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胃癌中CHD5和KLF5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判断CHD5和KLF5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HD5和KLF5呈明显低表达特点.其中,CHD5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5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生存时间主要受患者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远处转移、TNM分期、CHD5和KLF5的异常表达等因素影响;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HD5、KLF5阴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00mo±1.36mo)、(20.00mo±1.54mo),而CHD5、KLF5阳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00mo±6.97mo)、(45.00mo±3.27mo).CHD5和KLF5阴性表达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组织中CHD5和KLF5低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不良预后存在相关性.提示CHD5和KLF5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胃黏膜恶性转变以及胃癌发生发展等生物学过程.
罗登赵公芳路明亮黄华常江郑梦瑶
关键词: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疗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肌少症是一种因年龄增长导致肌肉进行性、广泛性下降的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与多种慢性病有关,其中在肝硬化患者中因蛋白质摄入减少、分解代谢失衡、自身合成不足等原因,发病率极高,与患者治疗效果、远期生存呈负相关,是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积极干预肌少症对肝硬化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从定义、诊断、发病机制、临床影响、治疗等方面综述肝硬化与肌少症之间的关系。
张兴会郑梦瑶杨晋辉
关键词:肝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