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耘

作品数:21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湿疣
  • 6篇尖锐湿疣
  • 5篇疗效
  • 3篇皮肤
  • 3篇尖锐湿疣患者
  • 2篇带状疱疹
  • 2篇粘附分子
  • 2篇疱疹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间
  • 2篇细胞间粘附分...
  • 2篇细胞间粘附分...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疗效评价
  • 2篇临床疗效
  • 2篇淋巴
  • 2篇免疫
  • 2篇抗原

机构

  • 19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1篇邹耘
  • 8篇陈兴平
  • 4篇江文
  • 4篇许成蓉
  • 3篇陈映玲
  • 3篇曹育春
  • 3篇刘冬先
  • 2篇李慎秋
  • 2篇陈岚
  • 2篇邓云华
  • 1篇叶岚
  • 1篇徐祖森
  • 1篇赵捷
  • 1篇杨业新
  • 1篇杨柳
  • 1篇黄波
  • 1篇夏仁云
  • 1篇张勇
  • 1篇郑源泉
  • 1篇严后友

传媒

  • 3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医药导报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坦前列素对人头皮毛囊毛发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拉坦前列素对人头皮毛囊毛发生长状况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外培养成功的毛囊120根,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试验组四组(分别加0.005%、0.001%、0.0005%、0.01%拉坦前列素)、阳性对照组(加米诺地尔125μg/mL)每组20根,培养14天。以显微镜目镜测微器测量毛囊长度。每组选取6根毛囊,掺入3H-TdR后,置于闪烁杯中液闪记数。结果:0.005%和0.001%拉坦前列素组毛囊毛发生长速度较其它组快,0.01%拉坦前列素组较其它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位素3H-TdR摄入率值的比较结果与毛囊生长长度一致。结论:拉坦前列素对人头皮毛囊毛发生长的作用取决于药物浓度(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可能的机制为促进毛囊生长,抑制毛囊进入休止期。
许成蓉陈映玲陈兴平邹耘郑源泉严后友
关键词:拉坦前列素毛囊毛发
翠绿宝石激光脱毛35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治疗的疗效。方法:使用波长为755 nm的GentleLASE Plus激光对350例门诊患者的不同部位的体毛进行多次治疗,并按不同部位和治疗次数进行分组,分析其疗效。结果:经过多次治疗后,总体治愈率为83.71%,疗效与不同的部位有关,且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其中5例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结论:使用GentleLASE Plus激光进行脱毛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脱毛治疗方法。
邹耘许成蓉陈映玲
关键词:脱毛疗效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促进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bFGF)对创面修复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17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89例 ,其中急性创面 5 5例 ,慢性难愈合创面 3 4例 ,采用bFGF局部外用 ,每平方厘米 15 0活性单位 ,qd ,7d为 1个疗程 ;对照组 84例 ,其中急性创面 5 0例 ,慢性难愈合创面 3 4例 ,除未用bFGF外 ,其他疗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创面修复质量显著提高 ,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bFGF具有促进创面修复作用 。
李光辉邹耘夏仁云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创面疗效评价
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局部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
第一部分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及局部NK细胞变化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CA皮损内CD4、CD8、CD16、CD57的检测,探讨细胞免疫功...
邹耘
关键词:尖锐湿疣尖锐湿疣凋亡
文献传递
尖锐湿疣病损处角质形成细胞表面ICAM-1及HLA-DR抗原的表达
2003年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DR区 (HLA DR抗原 )在尖锐湿疣 (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复合物法 (SABC法 )对比研究CA初发组、CA复发组及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 (KC)表面ICAM 1及HLA DR抗原的表达。结果 正常人KC表面没有或仅有极微弱的ICAM 1及HLA DR抗原表达 ,而CA初发组及复发组病损局部KC表面ICAM 1及HLA DR抗原均呈阳性表达 (P <0 0 1)。CA病损处KC表面ICAM 1及HLA DR抗原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r=0 4 316 ,P <0 0 5 )。结论 CA患者病损处KC表面表达ICAM 1及HLA DR抗原使局部细胞免疫状态发生变化 ,能有效地启动并参与局部免疫应答 。
邹耘周礼义陈兴平
关键词:尖锐湿疣细胞间粘附分子-1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皮肤感染分离菌对5种氟喹诺酮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2002年
目的 了解 5种氟喹诺酮抗菌药物对皮肤感染分离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用ATBExpression系统鉴定细菌 ,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比较 5种氟喹诺酮抗菌药与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①氧氟沙星、司氟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皮肤感染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人苍白杆菌、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均为 0 ,而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分别为 2 3.8%、2 3.8%、9.5 %、14 .3%、2 1.1% ;②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头孢他啶对葡萄球菌亦未出现耐药 ,而红霉素、阿奇霉素及青霉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曹育春徐祖森邓云华邹耘陈兴平陈如
关键词:皮肤感染氟喹诺酮耐药性抗菌药
选用止汗剂别跟着感觉走
2009年
你是否遭遇过出汗太多造成的尴尬:前胸、后背的衣服被汗液浸透;握手时给对方湿乎乎的感觉;更别提脱鞋后散发出的恼人味道了……
邹耘
关键词:个人卫生汗腺保健知识
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报道1例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并复习文献。患者,女,42岁。全身皮肤瘀斑、皮下结节20余天,发热4 d。右股内侧皮损组织病理示: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呈弥漫性浸润。免疫组化结果:CD3、CD43、CD56、颗粒酶B(Granzyme B,GгB)、细胞毒性蛋白(TIA)-1均(+)、Ki-67 LI约60%阳性;原位杂交EBER(+)。本病恶性程度高,需尽早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以帮助诊断。
邹耘曾芬江文
关键词:免疫组化
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血管淋巴样增生为皮肤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
2020年
报告1例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血管淋巴样增生的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男,56岁。头部多发肿块4年余伴右颈部肿块1年。血Ig G4水平和IgG4/IgG比值升高,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检查提示腮腺肿大,颈部淋巴结增多。两次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别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血管淋巴样增生样表现;真皮内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免疫组化:IgG4阳性细胞最多区域约160个/HP,IgG4/IgG>0.80。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最终诊断为IgG4相关性疾病。予以泼尼松30 mg/d口服,目前在随访中。
夏颖杨秀奇李慎秋曹育春邹耘刘冬先陈岚
关键词:IGG4相关性疾病结节
地洛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了解地洛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氯雷他定为对照药,对41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双盲随机临床试验,观察两药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地洛他定组有效率为85.7%,与氯雷他定组疗效(65.0%)相当,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地洛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具有疗效良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邹耘陈兴平
关键词:地洛他定慢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