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翠燕
- 作品数:9 被引量:111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瑞芬太尼减轻异丙酚注射痛53例被引量:8
- 2004年
- 邢翠燕吴明毅董龙禹
-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注射疼痛利多卡因
-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0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择期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B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2h(T1)、术后4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4+%和CD8+%,计算CD4+/CD8+比值,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时段的血清应激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白介素-8(IL-8)及皮质醇(Cor)的含量。结果(1)B组T2、T3时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2)除CD8+%外,两组CD4+%、CD4+/CD8+比值从T1开始下降(P<0.05),T2时B组降至最低(P<0.01),T3时A组降至最低(P<0.05);T1至T4时点B组CD4+%明显高于A组(P<0.05),T3至T4时点B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A组(P<0.05);T1时两组的IL-2水平开始下降,T2时B组降至最低(P<0.05),T3时A组降至最低(P<0.05),T3和T4时B组IL-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sIL-2R水平从T1开始升高,A组T2时显著高于麻醉前水平,T3达最高峰;而B组各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2至T4时A组sIL-2R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3)两组血清GH、PRL和Cor浓度均呈增高趋势(P<0.05),而血清IL-8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B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GH、PRL、Cor及IL-8指标波动均较A组平稳。结论在麻醉和术后镇痛中辅以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 邢翠燕吴明毅范海鹏
- 关键词:细胞免疫应激激素
-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维持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维持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行胃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使用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起始血浆靶浓度为1μg·ml-11%丙泊酚泵注,A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B组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T0)、切皮后5min(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开始60min(T3)、停药时(T4)、出室时(T5)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在T1~T3时点迅速下降,与T0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4时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开始上升,至T5时基本达到基线水平,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维持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患者术后苏醒质量高,是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理想的麻醉方法。
- 吴明毅孙玉明褚文彦李江伟刘冰王云邢翠燕
- 关键词:丙泊酚苏醒质量胃癌根治术靶控输注技术
- 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处理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处理对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全麻下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观察组于手术开始前10min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1mg.Kg。记录诱导前、切皮时、探查时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中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皮质醇的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时均较对照组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切皮时、探查时、术毕时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皮质醇浓度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的四种麻药用量均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处理能降低腹式子宫全切术中机体的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吴明毅邢翠燕孙玉明刘冰李江伟褚文彦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应激反应
-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方法:60例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的患者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七氟醚组采用七氟醚吸入和静脉泵入雷米芬太尼麻醉,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和静脉泵入雷米芬太尼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T1)、诱导后10min(T2)、气腹后30min(T3)、气腹后60min(T4)和术后30min(T5)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含量。结果:两组T1和T2时血浆AD、NE和皮质醇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T1时比较,两组在T3~T5三个时点血浆AD、NE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皮质醇含量显著上升(P<0.05),且在T3~T5三个时点,七氟醚组血浆AD、NE和皮质醇含量与丙泊酚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老年LC手术患者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
- 吴明毅邢翠燕孙玉明刘冰李江伟褚文彦
-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应激反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异丙酚和异氟烷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异氟烷麻醉对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38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异氟烷组,每组19例。两组均于麻醉前(T0)、麻醉后切皮时(T1)、单肺通气60 min(T2)、膨肺后60 min(T3)、术后1 h(T4)、4 h(T5)2、4 h(T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IL-8、IL-10的浓度。结果两组TNF-α、IL-6、IL-8、IL-10浓度在单肺通气60 min时均明显上升,TNF-α、IL-6和IL-8浓度于术后1 h达到高峰,IL-10浓度于术后4 h达到高峰。A组术后1、4、24 h时间点IL-10的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单肺通气60 min至术后4 h各时点的TNF-α、IL-6和IL-8浓度增加幅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异丙酚和异氟烷均能促进肺癌根治术患者产生致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且异丙酚较异氟烷有明显的抑制炎症作用。
- 邢翠燕吴明毅
- 关键词:异丙酚异氟烷肺癌细胞因子类
- 围术期应用小剂量氯胺酮的效果
- 2004年
- 吴明毅邢翠燕任永超董龙禹刘冰江红
- 关键词:氯胺酮围术期吗啡NMDA受体拮抗剂
-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同时测定相应各时点应激激素指标水平,以了解患者围术期及围麻醉期细胞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变化,探讨更适合食道癌患者手术的麻...
- 邢翠燕
- 关键词:麻醉方法T淋巴细胞亚群应激
- 盐酸雷莫司琼不同时间给药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0年
- 邢翠燕吴明毅孙玉明李江伟褚文彦
-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盐酸雷莫司琼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全麻给药酸碱平衡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