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羽

作品数:56 被引量:1,136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11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5篇社会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历史地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城市
  • 7篇元胞
  • 7篇元胞自动机
  • 7篇自动机
  • 6篇聚类
  • 5篇数据挖掘
  • 5篇空间聚类
  • 4篇情景
  • 4篇城市群
  • 3篇情景模拟
  • 3篇流动人口
  • 3篇可持续发展
  • 3篇可达性
  • 3篇空间数据
  • 3篇空间数据挖掘
  • 3篇管控
  • 3篇城市更新
  • 3篇城镇化
  • 2篇地价
  • 2篇新区

机构

  • 53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武汉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哈佛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市测绘设...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土地勘测...
  • 2篇广东省地价评...
  • 2篇中国城市科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53篇邓羽
  • 16篇王海军
  • 9篇刘盛和
  • 7篇张文婷
  • 6篇王丽
  • 5篇蔡建明
  • 4篇王开泳
  • 4篇贺三维
  • 3篇王江浩
  • 3篇杨振山
  • 3篇宋涛
  • 3篇关兴良
  • 2篇芮小平
  • 2篇董承玮
  • 2篇陈田
  • 2篇司月芳
  • 2篇胡章
  • 2篇张安琪
  • 2篇夏畅
  • 2篇徐姗

传媒

  • 11篇地理学报
  • 10篇地理研究
  • 6篇武汉大学学报...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地理科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测绘信息与工...
  • 2篇人文地理
  • 1篇建筑经济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工业经济论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协同克里格的基准地价评估及空间结构分析被引量:30
2009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建设越发需要有章可循。城市土地的合理配置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基础性工作之一--城市基准地价评估更是作用显著。在对传统地价评估方法和常规克里格方法进行总结及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第二信息源的协同克里格方法,并对其预测结果和精度加以全面分析,最后详细解读了由该方法反映出的地价空间结构特征。实证研究表明:克里格方法与反距离加权法相比,在预测及校准误差方面有着明显的改善;协同克里格法在均方差精度指标上更显优越性。因此,协同克里格法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以广泛应用到各级城市地价评估工作中。
邓羽刘盛和姚峰峰王海军
关键词:基准地价空间结构
基于区域差异类型的流动人口快速监测方法被引量:5
2011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增长迅猛,但目前我国还缺乏对流动人口进行快速动态监测的有效方法与方案,特别是未能考虑我国流动人口的区域差异性,这已成为各级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及时行动时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尝试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差异的我国流动人口快速监测方法,旨在应用流动人口区域差异的知识来改正流动人口监测样点网络布局方案和监测指标体系,突出监测重点,节约监测成本,提高监测绩效。该方法依次由划分流动人口区域类型、制定监测样点网络布局方案、设计监测指标体系、估算流动人口规模与特征、数据校核及区域类型调整等五个步骤所组成。
刘盛和胡章邓羽
关键词:流动人口
基于改进场模型的城市影响范围动态演变——以中国中部地区为例被引量:70
2011年
由于在认清城市与腹地、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关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城市影响范围成为目前中国区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影响力指数及区域可达性两方面对传统的场模型进行改进,更为合理地界定出城市影响范围。以中国中部地区1990、2000、2007年3个年份的研究为例,研究城市影响范围的动态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空间形态演变方面提炼出城市影响范围演变的3大阶段及其对应的5种类型,并对各阶段城市的较快发展提出建议。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对城市影响范围的研究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城市影响范围甚至区域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王丽邓羽刘盛和王江浩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元胞自动机模拟——以上海市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在转换规则的确定上,以区域人口及经济等属性及路网密度等空间及非空间属性来衡量道路流入流出量.在模拟方法上,以随机数确定车流方向,体现城市交通流的复杂性,但未增加算法的复杂度.最后以上海市18个区及1个县的高速公路系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实验表明迭代20次后系统达到稳定态,且徐汇区和长宁区平均车辆数最大,较容易出现拥堵的状况.
张文婷王海军贺三维邓羽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GIS
空间多维经济统计数据的降维方法——以四川省经济统计数据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经济统计信息往往包含多维属性,需要采用降维方法将多维信息转换到三维以内的空间来实现多维信息可视化,这有助于研究其内在空间分布规律。在评价线性方法 (PCA)、非线性方法 (NLM和SOFM),以及监督分类方法 (SVM)等四种降维方法的基础上,以2007年四川省区县尺度为研究单元,运用不同分类方法针对区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分类)处理,并对成果的差异性展开了深入讨论,主要结论如下:PCA虽然能在整体上揭示经济发展趋势,但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NLM能很好地展现出四川经济发展的区域态势和核心区域,准确反映了四川经济发展现状;SOFM的分类结果与发展现状较吻合,但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的错分情况,且不能进行类内目标的比较;SVM是监督分类,需要已知样本来训练分类过程,在样本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且最优参数的搜索过程较为复杂。本文对几种降维方法的比较,并在经济统计领域中的应用,可以为相关的空间多维信息降维研究提供参考。
董承玮芮小平邓羽关兴良
关键词:降维多维可视化经济统计数据
基于微博数据的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强度测度被引量:14
2016年
空间联系强度是城市群发展阶段、态势、功能定位的重要表征.在大数据背景下,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网络联系平台的广泛使用,人流在不同地区的空间移动能够得到较准确的统计和表达.在总结以往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微博数据判别城市之间空间联系强度的方法,弥补了由于缺乏城际通勤数据而导致的传统空间联系强度判别方法的不足.新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判别城市群地区各个城市的空间联系强度与组织类型.
王开泳邓羽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
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的时空格局与规模等级模式分异研究被引量:22
2018年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战略背景下,都市圈成为区际竞争的核心载体,定量认知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都市圈城镇扩展时空格局与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模式分异规律,对提升城市空间治理能力与制定因地制宜的空间管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15年4个阶段(1990~2000、2000~2005、2005~2010、2010~2015年)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用城镇用地来源、城镇扩展速率、城镇用地扩展差异指数、重心坐标、分维数以及扩展强度指数的等扇分析等指标对武汉城市圈城镇扩展的时空格局以及规模等级模式分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其次是水域、林地、其他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来源由单一趋向多元化;城镇用地扩展速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以及扩展具有空间分异性和空间集聚性;不同时期的中快高速扩展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形状,比如扇形、"U"型;根据雷达图把城镇用地的扩展模式划分成单翼、多翼和扇形扩展3种模式,各城市主要扩展方向没有一致性,呈现出小城市扩展方向大城市聚拢的特征;武汉城市圈城市形态较为规则平整,分维数具有波动性特征;武汉、黄石、咸宁的重心往西南方向迁移,鄂州、黄冈、孝感的重心往西北方向迁移;不同等级城市的扩展格局以及模式具有差异性,中小城市的扩展速度大于大城市,城市形态都趋于稳定。
王海军王海军邓羽邓羽宋涛祁帆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武汉城市圈
北京城区交通时间可达性测度及其空间特征分析被引量:97
2012年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运营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也是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北京市长期实行"环状+发射状"的城市路网格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时间可达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城市核心区与主要干道的交通设施负载量巨增,严重制约了城市的通勤效率,加重了人民的生活负担。为应对挑战,实现交通设施跨越式发展,北京市自2008年以来加快了轨道交通建设步伐,以改善城市的通勤能力。本文采用一般道路设施与轨道交通(矢删数据)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城区进行了时间可达性的综合度量和其空间特征的分析。通过可达性与道路密度双重指标的运用进行区域综合分区,本文进一步揭示了北京市城区内的空间可达性特征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两者在南北城区内的空间表征差异。在综合分区的基础上,分析2008年以来各个区域土地利用效益与区位因素的相互关系,甄别土地利用效益区位因素的区域差异性,从而对不同分区的城市建设、城市发展规划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支撑。
邓羽蔡建明杨振山王昊
关键词:可达性
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28
2010年
随着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和影响日趋深远,各级政府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区域与城市规划等各类重大决策时,亟需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地域类型。本文在综合比较现有流动人口地域类型划分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净迁移率和总迁移率的复合型指标及其修正方法,并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分区县的流动人口数据,运用以上多种划分方法实证研制出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多种划分方案,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综合考虑净迁移率和总迁移率的复合指标法,可以同时测度区域流动人口的方向性与活跃度,兼具以上两种单一性指标法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能清晰地分辨出区域流入人口与流出人口的规模均比较大的平衡型活跃区这种独特类型,具有显著的优势。②进一步考虑份额指标的修正型复合指标法,能有效地消除因区域人口总量过小或过大而导致流动人口活跃度被高估或低估的偏差,划分结果更加符合实际。③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其自然环境、人口密度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关系密切。中国各类流动人口活跃区主要分布在位处第三阶梯和大于800 mm等降雨线的东部季风区,其人口密度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刘盛和邓羽胡章
关键词:流动人口
中国流动人口的省际迁移模式、集疏格局与市民化路径被引量:16
2016年
系统回顾了中国流动人口的省际变动与集疏格局,包括总体特征与演化趋势,基于迁出地和迁入地属性差异的省际流动人口模式以及基于城市规模的流动人口分布特征,采用趋势分析和马尔科夫链方法预测了中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空间迁移趋势,由此提出了中国流动人口的市民化路径与建议如下:1人口的跨区域流动重塑着中国的人口空间格局,东部地区应审慎而稳妥地推进市民化;2积极稳妥地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重点推进省内流动人口的就近市民化;3不同地区要制定不同的政策,因地制宜地推进市民化进程。
徐姗邓羽王开泳
关键词:流动人口城镇化市民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