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尔倚

作品数:14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术后
  • 7篇护理
  • 6篇关节
  • 5篇置换术
  • 5篇髋关节
  • 5篇康复
  • 5篇关节置换
  • 4篇血栓
  • 4篇血栓形成
  • 4篇深静脉
  • 4篇深静脉血栓
  • 4篇深静脉血栓形...
  • 4篇髋关节置换
  • 4篇静脉
  • 4篇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
  • 4篇静脉血栓形成
  • 3篇置换术后
  • 3篇术后患者
  • 3篇全髋

机构

  • 14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14篇邓尔倚
  • 9篇梁丽萍
  • 6篇黄丽容
  • 4篇霍英
  • 4篇曾喜华
  • 4篇韩青
  • 3篇戴海燕
  • 3篇吴丽娇
  • 3篇吴爵慧
  • 2篇蔡月嫦
  • 2篇邱玉清
  • 2篇张木春
  • 2篇陈芳
  • 1篇章霞
  • 1篇林智
  • 1篇罗玉琛
  • 1篇林顺英
  • 1篇陈爱
  • 1篇陈瑜婷
  • 1篇李小燕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护理学报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索疼痛控制护理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 76例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疼痛控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77、9.960、19.565、33.827,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4.8±2.3)周短于对照组(16.5±2.6)周,护理满意度(94.3±6.2)分高于对照组(88.7±7.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采用疼痛控制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减轻疼痛感,建构和谐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曾喜华邓尔倚梁丽萍霍英何影邱玉清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视觉模拟评分法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钠注射液(密固达)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将12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患者按照随机配对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61)给予钙尔奇D片(含有钙和维生素D3)1片,1次·d-1,疗程为1年;治疗组(n=61)给予唑来膦酸钠注射液5 mg静脉点滴,1次。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腰椎、股骨颈、髋部的骨密度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ALP)与治疗前比较,除ALP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的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为96.72%(5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97%(50/6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钠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安全、依从性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理想药物选择。
林智宣懂戴海燕吴丽娇李志丹罗玉琛邓尔倚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钠
氧气疗法配合护理干预治疗骨髓炎窦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氧气疗法配合护理干预治疗骨髓炎窦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10年3月本科室骨髓炎窦道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氧气疗法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治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氧气疗法配合护理干预是治疗骨髓炎窦道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提高骨髓炎窦道患者的疗效,缩短愈合时间。
邓尔倚吴爵慧梁丽萍曾喜华霍英陈芳
关键词:氧气疗法护理干预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深静脉血栓观察护理单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观察护理单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3—9月期间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09年10月—2010年4月期间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2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的观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每天根据DVT观察护理单所设项目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4周DVT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4%,对照组31%,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VT观察护理单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邓尔倚吴爵慧黄琼蔡月嫦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人工膝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
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对四肢骨折病人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病人功能恢复选择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2例四肢骨折患者,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2月,对实施基础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计36例,对实施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共计36例.结果:观察组进行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计算依从性比例94.44%,计算康复效果比例91.67%,计算肢体未出现肿胀比例77.78%,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计算依从性比例77.77%,计算康复效果比例72.23%,计算肢体未出现肿胀比例47.22%,对比数据呈现P<0.05.结论:四肢骨折病人功能恢复选择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有助于缓解疼痛,对于其功能恢复具有良好效果.
曾喜华邓尔倚霍英张木春邱玉清何影
关键词: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四肢骨折
评价疼痛管理SOP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疼痛管理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46例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按需止痛方法 ,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实施疼痛管理SOP联合功能锻炼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疼痛控制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2、3、5、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的康复优秀率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5%高于对照组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达到90°所需时间为(4.86±0.79)d,首次下地所需时间为(6.46±0.16)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2±0.49)d和(11.10±0.5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实施疼痛管理SOP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患者膝关节屈曲90°及首次下地所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化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邓尔倚曾喜华霍英张鸣明蔡月嫦
关键词:疼痛管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效果
分级干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基于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表(简称Autar量表)的分级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37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分级组与对照组,每组1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分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Autar量表对本组的患者进行评分、分级,对不同级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分级组术后6个月内下肢DVT的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2照组的14.0%(χ=4.034,P<0.05);分级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3.6±2.2)、(15.2±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5,P<0.01)。结论参照Autar量表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DVT形成的风险进行分级,实施分级干预对预防其下肢DVT的形成、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戴海燕梁丽萍邓尔倚吴丽娇黄丽容韩青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阶段性康复锻炼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阶段性康复锻炼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本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康复锻炼方法,干预组则进行4个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指导。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显示,除畸形项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干预组患者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项目及Harris评分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vs 20.0%,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肢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最大程度地恢复肢体日常动作的协调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邓尔倚梁丽萍吴爵慧黄丽容
关键词:人工全髋置换术康复锻炼髋关节功能
应用护理指引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应用护理指引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效果,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方法 将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9至2012年1月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广东省2009年骨科十大安全指引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护理指引进行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脱落,观察组1例,发生率为0.5%,对照组5例,发生率为3.1%,观察组假体脱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指引作为一种临床护理实践活动,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使我们在护理活动中有根可依,有章可循,避免我们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主观性,有效地预防假体脱落的发生,从而提高了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生活质量.
林顺英梁丽萍陈爱邓尔倚
关键词:护理指引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肛门指力刺激法训练老年便秘患者排便习惯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肛门指力刺激法训练老年便秘患者排便习惯的效果。方法将42例骨科老年便秘患者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肛门指力刺激法,训练老年便秘患者的排便习惯,比较两组的训练效果。结果训练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7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便秘患者在排便习惯训练中增加肛门指力刺激法,可提高训练效果。
章霞邓尔倚梁丽萍黄丽容
关键词:老年便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