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妊娠
  • 6篇子宫
  • 6篇基因
  • 5篇蛋白
  • 4篇抑癌
  • 4篇抑癌基因
  • 4篇阴道
  • 4篇失活
  • 4篇肿瘤
  • 4篇恶性
  • 4篇癌基因
  • 4篇出血
  • 3篇血量
  • 3篇上皮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子宫内膜癌
  • 3篇卵巢
  • 3篇内膜
  • 3篇内膜癌
  • 3篇激素

机构

  • 2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化学试剂...

作者

  • 26篇迟闺珠
  • 6篇朱章菱
  • 6篇王跃
  • 6篇肖白
  • 5篇于莎莎
  • 3篇林守清
  • 3篇孙爱军
  • 3篇郑淑蓉
  • 3篇王素美
  • 2篇高居忠
  • 2篇陈晨
  • 2篇铁丽萍
  • 2篇于莎莎
  • 2篇李正廷
  • 2篇张愚
  • 2篇赵书弘
  • 2篇张震宇
  • 2篇彭艳丽
  • 2篇宋学红
  • 2篇李艳芳

传媒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2篇中国农村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全科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护理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1
  • 7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剂量氨甲喋呤单次肌注治疗异位妊娠
2000年
目的 :减少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过程中接受的氨甲喋呤剂量。 方法 :将血 HCG<50 0 0 IU/L的未破裂异位妊娠、且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 , 组单次肌注氨甲喋呤 50 mg, 组氨甲喋呤剂量按 50 mg/m2计算单次肌注 ,平均剂量为 79.17± 8、2 0 mg,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成功率相同 ,血 HCG降到正常的时间相当。结论 :对于血 HCG<50 0 0 IU/L者可采用 50 mg氨甲喋呤单次肌注。
李艳芳史秀婷迟闺珠
关键词:单次肌注异位妊娠氨甲喋呤
应用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子宫颈涂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被引量:26
1998年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computerasistedcytologictest,CCT)系统检测宫颈涂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omavirus,HPV)感染的敏感性与准确性。方法对158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子宫颈涂片,采用CCT检测技术进行细胞病理学诊断,其诊断标准依据TheBethesdaSystem(TBS)分类法。同期行阴道镜指引下的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宫颈拭子中的HPVDNA。结果CCT诊断宫颈HPV感染的敏感性:与组织学检查对照,为7462%;与PCR检测对照,为6911%。准确性:与组织学检查对照,为6772%;与PCR检测对照,为7088%。结论CCT作为一种细胞病理学检测技术,用于诊断宫颈HPV感染或亚临床感染。
宋学红陈晨宋玉芬迟闺珠
关键词:阴道涂片人乳头状瘤病毒CCT
抗纤溶药物用于减少分娩出血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评价抗纤溶药物用于减少分娩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20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A组:氨甲环四+缩宫素)、氨甲苯酸组(B组:氨甲苯酸+缩宫素)和缩宫素组(C组:缩宫素),观察第三产程和第四产程出血量,并分别于产前(第一产程)、产后半小时和产后2h检测血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imer)。结果 ①3组间第四产程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总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少于C组。②各组间血纤维蛋白原无统计学差异,各组间D-dimer差异非常显著(P<0.001),A组产后2h高于产前(P<0.05),但与产后半小时无差异;B组的产后半小时及产后2h无差异,但均高于产前;C组产后2h高于产后半小时(P<0.05),明显高于产前(p<0.01),且高于A组产后2h(P<0.05)。③3组均无血栓发生。结论 阴道分娩后,在使用宫缩剂的基础上,适当使用抗纤溶药物可以抑制D-dimer浓度的上升,减少产后出血量。
彭艳丽迟闺珠
关键词: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氨甲苯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孕早期药物流产应警惕宫外孕
1996年
孕早期药物流产应警惕宫外孕宋学红,迟闺珠100020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1 病历简介患者28岁。因停经40天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后位子宫见胎囊1.4厘米×0.8厘米,未见胎芽。在基层门诊部诊断为早孕。次日行药物流产,用米非司酮75毫克,连服2日....
宋学红迟闺珠
关键词:早孕药物流产宫外孕
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17例病例分析
2000年
王素美迟闺珠
关键词: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病例分析妊娠并发症
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p16抑癌基因甲基化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了解中国人群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 p16基因甲基化异常状况。方法 :收集 131例肺、食管、卵巢、子宫内膜、膀胱、喉、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 ,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 Sma I消化 DNA,PCR扩增 p16基因外显子 1,分析 5′Cp G岛异常甲基化。结果 :131例患者中 p16基因甲基化异常检出率为 19.1%。甲基化频率较高的肿瘤类型是鼻咽癌 (2 7.9% )、膀胱癌 (2 5 .0 % )和肺癌 (2 5 .0 % )。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患者中 ,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是较为频繁发生的基因变化 ,可能与病理分级和预后有关。
肖白朱章菱刘敬忠王跃迟闺珠于莎莎刘复兴李正廷张愚高居忠
关键词:甲基化
氨甲环酸用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4
2001年
目的 探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注射液用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 40 0例 ,在分娩第二产程胎肩娩出后常规静脉注射缩宫素 10U ,随后随机分为 4组 ,第 1组 (94例 )静脉滴注氨甲环酸 1 0g ;第 2组 (92例 )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 5g ;第 3组 (92例 )静脉滴注国产止血芳酸 0 5g;第 4组 (87例 )为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另 35例产妇因分娩巨大儿会影响产后出血量的计算而剔除。用容积法和称重法分别测量 4组产妇胎盘娩出即时出血量和产后 2h内出血量 ,两部分相加为总出血量。结果  (1)胎盘娩出即时出血量 4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产后 2h出血量和总出血量 4组之间比较 :第 1组分别为 12 9 7ml和 2 43 3ml;第 2组分别为 133 9ml和 2 42 9ml;第 3组分别为 16 8 5ml和 30 8 1ml;第 4组分别为178 2ml和 314 8ml。第 1、2组与第 3、4组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第 1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于第 2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产后出血 (≥ 40 0ml)发生率 ,第 1组 6 4% ;第 2组13 0 % ;第 3组 2 0 7% ;第 4组 2 5 3%。 (4 ) 4组产妇均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氨甲环酸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其中 1 0g?
杨慧霞郑淑蓉时春艳李美芝李诗兰田惠迟闺珠梁金凤陈晨
关键词:产后出血氨甲环酸
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初发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疗效观察被引量:29
2001年
目的 :观察 2 0 0 mg、40 0 mg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初发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方法 :设计了一开放、随机、对照平行组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试验前、用药后 2周、4周分别进行阴道分泌物念珠菌镜检与培养 ,试验前与给药后 2周进行血尿常规与肝肾功能测定 ,并填写症状与不良反应日记卡。结果 :筛选共 16 3例 ,入组 15 0例 ,完成有效病例数为 12 4例。2组对象在年龄、疾病初发或复发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2 0 0 mg与 40 0 mg对初发病例的微生物疗效 2周时分别为 97.5 % ,90 .9% ;对复发病例为 85 .7% ,94.7%。两组的总体疗效相似 ,在用药 2、4周时 ,分别为 93.4% ,91.8% ,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 5天与 5天 ,亦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性生活有无对两组的疗效无显著影响。 2组疗法对初发病例与复发病例的微生物疗效相似 ,无差异。月经期对用药有影响 ,用药依从性好 ,但 40 0 mg组 (3日疗法 )依从性更高。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结论 :硝酸咪康唑栓 2 0 0 mg、40 0 mg对初发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疗效相似 ,40 0
孙爱军林守清郑淑蓉迟闺珠周羡梅
关键词:硝酸咪康唑栓疗效观察
止血环酸用于减少分娩出血量的临床研究
2001年
为评价止血环酸用于减少分娩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将 1 2 0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止血环酸组 (A组 :止血环酸 +催产素 )、止血芳酸组 (B组 :止血芳酸 +催产素 )和催产素组 (C组 :催产素 ) ,分别观察 3组第 3产程和第 4产程出血量 ,并分别于产前 (第 1产程 )、产后 3 0min和产后 2h检测血纤维蛋白原 (FBG)及D 二聚体 (D dimer)。结果 :① 3组间第 4产程出血量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 ,总出血量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A组少于C组。②各组间血纤维蛋白原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各组间D dimer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0 1 ) :A组产后 2h高于产前 (P <0 .0 5 ) ,但与产后 3 0min无差异 ;B组产后 3 0min及产后 2h无差异 ,但均高于产前 (P <0 .0 5 ) ;C组产后 2h高于产后 3 0min(P <0 .0 5 ) ,明显高于产前 (P <0 .0 1 ) ,且高于A组产后 2h(P <0 .0 5 )。③ 3组均未出现异常变化 ,无血栓发生。结果提示 :阴道分娩后 ,在使用宫缩剂的基础上 ,适当使用抗纤溶药物可以抑制D dimer浓度的上升 。
彭艳丽迟闺珠
关键词:抗纤溶药物产后出血量止血环酸纤维蛋白原分娩
如何减少输卵管妊娠的误诊
1998年
程艽迟闺珠郭淑丽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误诊异位妊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