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虹 作品数:18 被引量:104 H指数:4 供职机构: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09─2013年甘肃省风疹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2014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风疹病毒流行情况,进行风疹野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方法2009—2013年从甘肃省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中采集具有风疹典型症状患者咽拭子标本255份,经用非洲绿猴肾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to/SLAM)从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风疹野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风疹病毒株进行基因型别检测分析。结果2009—2012年甘肃省共报告疑似风疹7964例,临床诊断7334例,实验室诊断630例,对送检的255份风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35株风疹野病毒,分离率为13.73%;分离鉴定出的35株风疹野病毒病例中,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共30株,占阳性毒株总数的85.71%,15岁以上的5株,占阳性毒株的14.29%;35株风疹野病毒流行株主要分布在甘肃省9个市、州的17个县、区。结论甘肃省2009~2013年风疹野病毒流行优势株为IE基因型,是甘肃省风疹病毒优势株。 付鸿 陈瑛 甄晓荣 刘建锋 朱贞 赵晓虹 董茂星 温小云关键词:风疹 病原学 病毒分离 2018年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健康人群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调查 2022年 目的通过调查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健康人群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中和抗体水平,评价人群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免疫屏障,为制定JE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在甘肃省东南部4个市(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天水市),选择0~14岁组、15~39岁组、≥40岁组共3个年龄组健康人群,采集血清标本,采用噬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JEV中和抗体。不同组间JEV中和抗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调查1590人,JEV中和抗体总阳性率为28.81%,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27.09。0~14岁组、15~39岁组、≥40组健康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依次为32.96%、20.32%、30.63%,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29,P<0.001)。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天水市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62%、22.22%、33.00%、30.30%,各市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P=0.006)。结论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健康人群JEV中和抗体阳性率低,存在JE流行风险。 赵晓虹 董茂星 杨晰健 魏欢 金娜 陈瑛 张晓曙 刘建锋关键词:乙型脑炎病毒 中和抗体 甘肃省重点地区15岁以下儿童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调查甘肃省重点地区15岁以下儿童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以提出防控策略。方法通过对甘肃省重点地区15岁以下儿童近2个月内诊断为甲型肝炎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该地区甲型肝炎流行可能的原因。结果临床症状以尿黄、巩膜黄染等为主;家庭内2例以上病例占调查病例34.92%;餐前便后经常洗手者仅为14.29%;73.02%病例有喝生水的习惯;甲肝疫苗接种率为1.59%;甲肝IgM抗体阳性95.08%。结论本次15岁以下甲型肝炎局部流行传播途径主要为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群众卫生习惯差、病例未能有效隔离、疫苗接种率低等因素导致甲型肝炎长期流行。建议开展健康教育改变生活习惯、实施群体性接种提高群众免疫水平、加强医疗机构的病例管理等措施控制疫情。 安婧 李慧 张晓曙 刘建锋 梁雪枫 王平贵 赵晓虹 温小云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 儿童 引起2017年兰州市一起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疫情的CV-A2的基因特征分析 2024年 为了解引起2017年10月甘肃省兰州市一起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暴发疫情的致病病原体及其病原学特征,对采集的患儿的37份咽拭子样本开展病毒分离培养,然后对分离到的毒株采取一代测序获取VP1区全长核苷酸序列,根据分子定型的方法进行肠道病毒型别鉴定。根据VP1区核苷酸差异选择3个毒株进行二代测序,获取全基因组序列。使用MEGA软件(版本号11.0)进行病毒的核苷酸,氨基酸相似性分析,VP1区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使用Simplot(版本号3.5.1)软件进行病毒重组分析。本次疫情中分离到的毒株鉴定为柯萨奇病毒A2型(Coxsackievirus A 2, CV-A2),分子分型显示属于D基因型,且VP1区第102位氨基酸发生了丙氨酸到甘氨酸(A102G)的突变,与省内2014-2015年分离到的两株CV-A2毒株在该位置的突变不同。重组分析发现,病毒在P2区和P3区发生了以CV-A4为主的重组事件。本次疫情的致病病原体CV-A2存在着VP1区氨基酸A102G的特征性变异及P2区和P3区的重组,需要加强对肠道病毒的变异和重组的监测和研究,以提升预警能力。 陈建华 于德山 武海卓 赵哲 赵晓虹 张勇 张晓曙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 2011—2012年甘肃省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与监测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2011—2012年甘肃省麻疹实验室运转状况,为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甘肃省麻疹实验室网络(MLN)血清IgM检测、病原学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麻疹监测系统(MSS)报告甘肃省疑似麻疹1 275例,采集血清标本1 242份,采集率97.41%;麻疹IgM抗体阳性710份,阳性率57.16%;检测风疹血清标本1 198份,阳性率20.36%;2011—2012年共收到疑似麻疹、风疹咽拭子标本1 019份,分离出58株麻疹病毒,鉴定为H1a基因亚型;分离出风疹病毒20株,为1E基因型;2011—2012年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麻疹实验室组织的现场认证,血清盲样考核和血清复核符合率均为100.00%;全省14个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网络实验室,连续两年通过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血清盲样考核符合率96.67%,血清抽样复核符合率98.41%。结论 2011—2012年甘肃省MLN运转良好,为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 付鸿 陈瑛 甄晓荣 温小云 赵晓虹 董茂星 刘建锋 王慧玲 蒋小泓关键词:麻疹实验室网络 甘肃省麻疹野病毒流行株分离鉴定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应用Vem,sLAM细胞培养技术,分离鉴定麻疹病毒。方法Veto/SLAM细胞形成单层后接种标本,于5%CO2条件下培养,出现典型融合性细胞病变(CPE)者为阳性,盲传3代后仍无病变者,为病毒分离阴性。应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麻疹病毒株进行基因型别检测、研究、分析。结果应用Veto/SLAM细胞,首次分离鉴定出的甘肃省麻疹野病毒流行株,其基因测序属H1a基因型,是本土麻疹野病毒流行株。结论Veto/SLAM细胞对麻疹病毒高度敏感,应在麻疹病毒分离中推广使用。 刘建锋 孟蕾 李慧 付鸿 甄晓荣 张晓曙 赵晓虹 姬奕昕 许文波湖南和甘肃省2014年新生儿脐带血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通过对我国部分地区新生儿脐带血麻疹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的检测,为制定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相关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商品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对2014年湖南和甘肃省1044份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 G抗体进行了检测和定量分析。结果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 G抗体总阳性率为90.13%,平均抗体浓度为762.5毫国际单位/毫升(m IU/ml);湖南和甘肃省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和平均抗体浓度分别90.00%,747m IU/ml和90.26%,777m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具有完全保护能力的高滴度(≥1000m IU/ml)麻疹Ig G抗体个体占43.01%。随产妇年龄增加,新生儿脐带血麻疹抗体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Spearman秩相关系数=-0.943,P<0.05)。乡村新生儿脐带血麻疹Ig G抗体阳性率和高浓度抗体比例均显著高于城镇新生儿(χ2=10.77,χ2=32.3;P均<0.05)。结论麻疹病例中<1岁婴儿构成比增加可能与出生后无麻疹抗体、抗体衰减较快和产妇生育年龄后移导致母传麻疹抗体滴度降低等因素有关,而≥15岁成人病例增加可能是由于MCV免疫后抗体水平衰减较快导致易感人群累积。应常规开展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提高8月龄首剂MCV接种的及时性,适时对高危成年人群开展MCV补充免疫活动。 毛乃颖 刘建锋 张红 张燕 张曙霞 蒋小泓 李芳彩 赵晓虹 朱贞 崔爱利 姬奕昕 许松涛 许文波关键词:新生儿脐带血 甘肃省2008年麻疹实验室网络运转监测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8年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 Laboratory Network,MLN)运转情况,指导麻疹监测。方法对MLN标本检测、复核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甘肃省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疑似麻疹4597例,采集血清标本3762份,采集率81.8%;麻疹IgM抗体阳性1879份,阳性率为49.9%。检测风疹血清标本1343份,风疹IgM抗体阳性611份,阳性率为45.5%。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对3株麻疹病毒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均为H1a基因亚型。结论甘肃省2008年MLN运转良好。 付鸿 甄晓荣 刘建锋 陈瑛 赵晓虹 许文波 张燕关键词:麻疹实验室网络 甘肃省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甘肃省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实验室自1992年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亚太区脊灰实验室网络后,各项监测指标和监测质量都在不断提高。该省自1993年以来已无脊灰野病毒病例,但2011年我国新疆自治区发生输入性野病毒疫情,甘肃与新疆接壤,因此甘肃省维持无脊灰状态的任务仍然艰巨。为继续做好维持无脊灰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现将2011年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检测情况分析如下。 甄晓荣 赵晓虹 温小云 董茂星 付鸿 陈瑛 刘建锋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急性弛缓性麻痹 2017—2020年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常见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2017—2020年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FRS)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谱,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疾病的防控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0年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哨点医院监测病例信息及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采用IBM 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678份样本中共检出8种病毒,总阳性率为29.20%(1074/3678)。排在前三位的病毒分别为流感病毒(7.18%)、呼吸道合胞病毒(7.15%)、鼻病毒(5.82%),2种病毒及以上混合感染检出率为4.57%。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0.667,P<0.001),<1岁组和1~4岁组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最高,其余年龄组均以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60岁组各种病毒检出率均较低。住院病例阳性率低于门诊病例阳性率,不同年龄组住院病例和门诊病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43,P<0.001)。FRS病毒阳性病例全年均有检出,11月份病毒检出率最高,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在11月至次年1月较高,流感病毒检出率在1月至4月较高,腺病毒和鼻病毒检出率在夏季较高,各种病毒全年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42,P=0.010)。结论应加强对发热呼吸道症候群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持续性监测,了解其流行特征,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赵晓虹 王萍 张慧 于德山 张晓曙关键词: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