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威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外固定
  • 2篇动脉
  • 2篇肢体
  • 2篇肢体重建
  • 2篇胫骨
  • 2篇外固定技术
  • 2篇下肢
  • 2篇介入
  • 2篇骨外
  • 2篇骨外固定
  • 2篇骨外固定技术
  • 2篇骨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蛋白

机构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赵威
  • 4篇杨茂伟
  • 3篇丛琳
  • 3篇梁庆威
  • 3篇李良满
  • 1篇张伟
  • 1篇顾世忠
  • 1篇吴杰
  • 1篇孙骏
  • 1篇刘洋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镁离子通道蛋白在骨质疏松中的基础研究
目的 通过系统综述的方法分析、明确镁离子通道蛋白在骨质疏松中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具体作用。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镁离子通道蛋白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基础研究。
赵威杨茂伟
关键词:骨质疏松
介入治疗联合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患者一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一例髂血管及胫前、胫后动脉血栓病人经介入取栓,外固定架胫骨横向搬移手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介入取栓治疗后,行外固定架胫骨横向搬移术,收集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下肢动脉CTA等影像学资料,患肢皮温,疼痛VA...
赵威杨茂伟
关键词: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
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通过MCP-1/c-fos/NFATC1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分化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系Raw264.7细胞构建共培养体系,并应用不同浓度(5.5和20.5 mmol/L)葡萄糖对共培养体系进行刺激。使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测定破骨细胞分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c-fos、NFATC1通路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MCP-1的含量。结果高糖刺激显著增高了本系统内成骨细胞MCP-1的表达,同时升高了系统中MCP-1的含量。TRAP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环境下TRAP+细胞数量显著增加。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刺激下的破骨细胞c-fos、NFATC1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在共培养系统中高糖促进了成骨细胞分泌MCP-1,激活MCP-1/c-fos/NFATC1通路,进而增强破骨细胞的分化。
孙骏张磊赵威马洪冬王新栋李海天杨茂伟
关键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介入联合胫骨横向搬移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联合胫骨横向搬移与单纯介入手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动脉硬化闭塞症(TSO)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42肢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其中,介入-骨搬移组22例,应用介入治疗解决近端血管阻塞问题后采用胫骨横向搬移治疗;单纯介入组20例采用单纯介入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SF36)评价临床效果,测量第1足趾皮温、并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后随访时间12~23个月。虽然入院时、术后1个月两组间VAS评分、第1足趾皮温和SF36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12个月时,介入-骨搬移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纯介入组,介入-骨搬移组第1足趾皮温显著高于单纯介入组,介入-骨搬移组SF36评分和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健康状况(GH)亚评分显著优于单纯介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CTA显示介入-骨搬移组于术后3个月可见明显侧枝血管网形成,显著优于单纯介入组。[结论]介入治疗联合胫骨横向搬移可以重建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远端肢体侧枝循环,远期疗效优于单纯介入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赵威鲁志超王新栋杨茂伟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手术室护士肌肉骨骼疾患与离职意愿间的中介作用
2023年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ERSE)在手术室护士离职意愿和肌肉骨骼疾患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沈阳市5所医院372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离职意愿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职业性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患病率、离职意愿和ERSE。采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分析ERSE的中介作用。结果手术室护士WMSDs患病率为69.9%;离职意愿、ERSE得分分别为(13.6±6.3)和(34.7±16.2)分。ERSE在WMSDs与离职意愿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4,95%置信区间为(0.01~0.08),中介效应占比8.1%。结论手术室护士WMSDs与ERSE均可直接影响其离职意愿,WMSDs可以通过降低ERSE而间接增加手术室护士的离职意愿。
王丽杰刘洋郑俊俏赵威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离职意愿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中介作用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一2013年4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的34例(35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16髋),女18例(19髋);年龄77~95岁,平均85.6岁。均为摔伤所致。左髋20例,右髋13例;双髋l例。新鲜骨折33例(34髋),陈旧性骨折1例(1髋)。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III型6例(6髋),IV型1l例(11髋),V型17例(18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90rain,平均76.6min:术中出血量260~400mL,平均301.5mL;术后引流量80~530mL,平均290.6mL;住院时间10~12d,平均11.7d。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后治愈;其余切口均I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6例(27髋)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1_3个月。x线片检查示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3.5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松动、下沉、脱位,无钛缆松动及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获优8髋,良15髋,可4髋,优良率85.2%。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行、有效,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以及围手术期管理。
张伟李良满梁庆威顾世忠丛琳吴杰赵威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老年患者
骨外固定技术在肢体重建与延长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系统综述方法评价不同骨外固定技术在肢体重建、延长,骨不连和骨缺损,复杂性骨折以及手足畸形矫正等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发表的骨外...
赵威梁庆威丛琳李良满
关键词:骨外固定技术肢体重建肢体延长
骨外固定技术在肢体重建与延长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骨外固定技术近年来在下肢肢体畸形重建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并成为主导的核心技术,对肢体重建和延长,骨不连和骨缺损,复杂性骨折以及手足畸形等矫正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根据Wolff定律和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持续稳定的牵伸可以激活骨组织和软组织细胞的再生。骨外固定可以为牵伸的过程提供稳定性和力学支撑作用,是现今最常用的肢体重建与延长技术。笔者回顾了骨外固定技术在肢体重建和延长手术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疗效进行综述。
赵威梁庆威丛琳李良满
关键词:骨外固定技术肢体重建手术中临床疗效复杂性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