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天宇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锆石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滇西南
  • 2篇特提斯
  • 2篇年代学
  • 2篇金矿
  • 2篇金矿床
  • 2篇矿床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层序
  • 1篇地体
  • 1篇地质调查
  • 1篇地质工作
  • 1篇地质工作者
  • 1篇地质环境
  • 1篇地质特征
  • 1篇新元古代
  • 1篇岩浆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8篇赵天宇
  • 4篇冯庆来
  • 1篇侯恩刚
  • 1篇姜云鹏
  • 1篇孙丰月
  • 1篇刘嵘
  • 1篇刘俊来
  • 1篇李尚林
  • 1篇位荀
  • 1篇熊中乙
  • 1篇陈光艳
  • 1篇刘桂春
  • 1篇周秋娥

传媒

  • 2篇地质通报
  • 2篇地球科学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黑龙江国土资...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扬子西缘祥云响水花岗岩体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制约被引量:3
2020年
滇西至滇中一带新元古代镁铁质岩类、花岗岩类等岩浆岩有广泛分布,前人利用不同岩石组合指示这些岩浆岩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通过对祥云一带调查研究,新确定了南华纪花岗岩体,花岗岩体中含有大量的超镁铁质岩(橄榄辉长岩)、闪长岩类包体,包体与花岗岩不规则边界呈成分渐变,混合形成为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类岩石.对花岗岩和铁镁质包体进行锆石U-Pb LA-ICP-MS同位素测年,获得了相近的206Pb/238U平均年龄:761.9±4.1 Ma、761.7±4.2 Ma、761.3±3.7 Ma和757.5±5.9 Ma.花岗岩主量元素显示具有高碱(alk)、中等Mg#(38~57,平均值为50)、低TiO2、P和亏损Ta、Nb、Sr特点,展现了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选择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等特点,并且其εNd(t)为负值(-2.73^-4.90),表明花岗岩浆的物质应为早期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橄榄辉长岩包体地球化学特征为:低K2O,低稀土总量,LREEs和LILEs略富集或不富集,具明显P负异常,Nb-Ta和Zr-Hf无亏损,具有非常高的Mg#(71~83)等特点,这些特征都指示这些橄榄辉长岩来源于幔源,应为地幔边缘岩浆熔融的产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具有略富集LREE和LILE、亏损HREE,其Mg#(45~71)较高,P亏损、负εNd(t)值等特征,Ta、Nb、Ti、Sr、P略亏损或不亏损,组分介于花岗岩和橄榄辉长岩之间,显示了幔源和古老地壳部分熔融混合特点.这些岩石都展示陆源弧岩浆岩的构造背景,大洋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导致幔源物质重熔的结果.
刘桂春陈光艳李静陈棵孙柏东马进华钱鑫赵天宇
关键词:花岗岩锆石年代学新元古代
临沧地体亲缘性及南段组物源——来自泥盆纪—石炭纪南段组碎屑锆石U-Pb年龄的证据被引量:8
2017年
对临沧地体泥盆纪—石炭纪南段组的沉积岩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U-Pb年龄谱存在3个主要峰值:泛非期(530~680Ma)、晚格林威尔期(900~980Ma)和早格林威尔期(1100~1300Ma)。次要峰值年龄为1550~1730Ma和2350~2630Ma,反映了物源区构造-岩浆事件的复杂性。南段组碎屑岩锆石年龄图谱明显区别于思茅地块泥盆纪—石炭纪碎屑锆石年龄图谱,临沧地块南段组碎屑锆石的年龄表明其物源来自东冈瓦纳超大陆,临沧地体应该是来自东冈瓦纳北缘的微地块,这也与其生物特征相吻合。
曾文涛刘桂春冯庆来赵天宇俞赛赢邓仁宏莫熊
关键词:碎屑锆石物源分析滇西南
广西东攀剖面粘土岩的火山岩特征及LA-ICP-MS锆石U-Pb年龄被引量:9
2013年
广西扶绥县柳桥镇东攀地区出露1套上二叠统大隆组和下三叠统罗楼组,大隆组含Ophiceras sp.,罗楼组含Ophiceras tingi Tien生物化石,二者为整合的连续沉积地层。生物特征显示,在第12-3层和第13-1A层之间为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界面附近存在较厚的粘土岩层。从结构上看,粘土岩具有较明显的火山岩碎屑结构和沉凝灰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也显示其具有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的特征,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环境。在粘土岩中选取自形程度较高的火山成因锆石进行激光剥蚀法U-Th-Pb同位素测年研究,岩石中锆石的结晶年龄为254.7Ma±3.7Ma,表明本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存在着火山活动。
赵天宇冯庆来刘嵘周秋娥位荀
关键词:粘土岩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
泰国北部晚泥盆世后碰撞岩浆岩:对特提斯演化的启示
2024年
东南亚特提斯构造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古特提斯的演化,而对于原特提斯演化的研究非常薄弱.对泰国北部花岗岩和角闪辉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这些岩浆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67~361 Ma,时代为晚泥盆世.泰北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A2型花岗岩,具备LILE相对富集,HFSE相对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明显的Nb、Ta、Sr和Ti的负异常.Hf同位素具有正εHf(t)值(+5.43~+10.91),T_(DM2)年龄在1015.0~668.9 Ma之间,来源于年轻的镁铁质下地壳.角闪辉长岩具高含量的Al_(2)O_(3)、Zr和Nb,低含量的TiO_(2)、Ni,LILE相对富集和HFSE相对亏损,明显的Nb和Ta负异常,类似于岛弧钙碱性玄武岩特征.正的εHf(T)值(+1.24~+9.11)和高的Mg^(#)(50.0~64.8)表明其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楔.根据泰国北部岩浆岩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们形成于晚泥盆世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下,可以与缅甸东部、云南西南部同期原特提斯地质记录对比,该成果为滇西南及东南亚地区原特提斯演化提供了依据.
刘方凯冯庆来赵天宇Punyawai WunnapornKhanmanee Jongkonnee
关键词:晚泥盆世特提斯岩浆岩后碰撞地球化学
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研究推动我省找矿新突破
2012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的老一辈地质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资料,取得丰硕的科学成果,不但大幅度地提高了全省地质的研究程度和认知水平,而且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促进我省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天宇赵海滨
关键词:地质调查找矿地质工作者地质环境勘查评价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同位素年龄对成矿时代的约束被引量:7
2013年
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成矿集中区。近年来在该区又新发现了独具特点的三道湾子金矿,金几乎是以碲化物型金存在,并且金的特高品位局部可达几个百分点,为世界所罕见。对切穿含金石英脉的辉绿玢岩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道湾子金矿床附近辉绿玢岩中斜长石样品40Ar/39Ar年龄测试结果为(115±1.1)Ma^(118±1.2)Ma,代表了辉绿玢岩的侵位年龄。并且在矿区NE和NNE方向分布着两个光华期的火山喷发中心,在火山喷发中心附近发现有较强的硅化和黄铁矿化,从蚀变岩特征看应与三道湾子金矿化是同期蚀变,说明金矿化可能与光华期火山喷发为同期或稍晚。光华组流纹岩中锆石年龄测试结果为125.3 Ma,代表岩浆喷发时的结晶年龄。三道湾子金矿床的形成应该在光华期火山喷发之后,在辉绿玢岩侵入之前,成矿时代应该在125.3~115 Ma的早白垩世,可能更接近于前者。
赵天宇赵海滨孙丰月刘俊来
关键词:金矿床同位素年代学
内蒙古阿拉善盟朱拉扎嘎金矿床地质特征被引量:4
2012年
对朱拉扎嘎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找矿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该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纹层状阳起变质钙质粉砂岩、变质钙质粉砂岩中,矿体一般呈层状顺层产出,与赋矿地层产状一致。金矿的形成可能经历了2个阶段,即早期金在中元古代沉积中预富集,晚期地层中的金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再次富集成矿。初步认为该矿床属层控型金矿床。
侯恩刚李尚林姜云鹏赵天宇熊中乙
关键词:金矿床矿床特征
滇西南原-古特提斯演化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滇西南发育很好的特提斯地质记录,是研究原、古特提斯的热点地区.本文对保山板块至思茅地块之间的地层学、沉积学及岩浆岩地质记录,进行了历史大地构造分析,重建了该地区原、古特提斯的演化历史.原特提斯蛇绿混杂岩沿云县-勐海一线断续分布于临沧花岗岩基边部及内部,为原特提斯缝合造山带经古特提斯改造形成的残留体.原古特提斯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在寒武纪苗岭世晚期(~505Ma)开始发生俯冲,奥陶纪末期至志留纪初期(约450~442Ma)原特提斯洋盆及残余盆地因两侧陆块碰撞逐渐消失,主碰撞发生在志留纪早期(约442~430Ma),志留纪中期至石炭纪初期(430~355Ma)原特提斯造山带进入后碰撞伸展裂谷盆地演化阶段.泥盆纪早-中期,为古特提斯裂谷盆地演化阶段;古特提斯洋壳形成于泥盆纪晚期,于晚石炭世中期(~310Ma)向东发生俯冲,二叠纪末期(~253Ma)发生初始碰撞,主碰撞发生在二叠纪末期至中三叠世拉丁早期(约253~238Ma),拉丁晚期至侏罗纪早期(约238~196Ma)为后碰撞伸展演化阶段.滇西南古特提斯是在原特提斯后碰撞伸展裂谷盆地基础上演化形成,地幔柱活动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冯庆来刘桂春甘正勤赵天宇訾建威魏月华
关键词:地层层序古特提斯滇西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