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雯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酒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电子计算机
  • 1篇动脉
  • 1篇断层扫描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细胞
  • 1篇血清细胞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螺旋CT
  • 1篇金属蛋白
  • 1篇金属蛋白酶
  • 1篇坏死因子
  • 1篇基质
  • 1篇基质金属
  • 1篇基质金属蛋白...
  • 1篇基质金属蛋白...
  • 1篇计算机
  • 1篇骨密度

机构

  • 2篇酒泉市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2篇贾永庚
  • 2篇贾雯
  • 2篇万玉珍
  • 1篇张惠英
  • 1篇甄建玲
  • 1篇张桂霞
  • 1篇孟灵
  • 1篇王保刚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在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诊断中螺旋CT参数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参数与血清细胞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及在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1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斑块分布情况。根据CT值区分斑块性质[CT值≥130 Hu为钙化斑块,60~129 Hu为混合斑块,<60 Hu为易损斑块;易损与混合斑块均为非钙化斑块],比较不同性质斑块患者血清Hcy、MMP-9、TNF-α水平、CT值,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非钙化斑块发生的影响因素,用Pearson分析斑块CT值与血清Hcy、MMP-9、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绘制血清Hcy、MMP-9、TNF-α的ROC曲线,分析其诊断非钙化斑块的价值。结果UAP患者易损斑块发生率高于SAP患者、钙化斑块发生率低于SAP患者(P<0.01);非钙化斑块患者血清Hcy、MMP-9、TNF-α水平较钙化斑块患者高,其斑块CT值较钙化斑块低(P均<0.01);高水平的血清Hcy、MMP-9、TNF-α均为非钙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OR=3.356、2.622、1.763,P均<0.01);血清Hcy、MMP-9、TNF-α水平与斑块CT值分别呈负相关(P均<0.01);取各自最佳截断值时,MMP-9、Hcy、TNF-α诊断非钙化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0.778和0.733,三者对非钙化斑块均有较高诊断价值。结论血清Hcy、MMP-9、TNF-α水平高为冠心病非钙化斑块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均与斑块CT值呈负相关,检测患者血清Hcy、MMP-9、TNF-α水平,可用于冠脉非钙化斑块形成的评估,为临床干预提供有价值参考。
贾永庚贾雯万玉珍王保刚孟灵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坏死因子-Α
CT扫描和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对早期骨质疏松的判定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CT扫描仪与超声骨密度仪在早期骨质疏松筛查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6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CT扫描仪和超声骨密度仪对其骨骼情况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96例体检者中,CT检测发现骨密度正常率为43.75%(42/96),超声骨密度仪检测正常率为46.88%(45/96);CT检测骨量减少检出率为40.62%(39/96),骨密度仪检测为37.50%(36/96)。两者骨密度正常率和骨量减少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质疏松和严重骨质疏松检出率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均为13.54%(13/96)和2.08%(2/96)。结论 CT扫描仪与超声骨密度仪均可用于早期骨质疏松的检测。
张惠英万玉珍贾永庚贾雯张桂霞甄建玲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超声骨密度骨质疏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