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伯健
- 作品数:78 被引量:415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小RNA-183-5p在结直肠癌增殖中的表达和功能
- 2021年
- 探讨微小RNA(miRNA,miR)-183-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依据生物信息学检索以及新鲜组织样本PCR检测明确miR-183-5p在结直肠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应用CCK-8试剂盒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结果:miR-183-5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CCK-8实验表明miR-183-5p显著促进结直肠癌HCT116、SW620细胞系增殖。结论:miR-183-5p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
- 刘辉刘文清费伯健黄云华张晶
- 关键词:微小RNA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高其忠费伯健周洪伟
- 关键词: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治疗术后疼痛前间隙复发率TEP
- 不钉合固定补片的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62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蒋晖金留根曹华祥费伯健杨金虎杜军
- 关键词: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膜外补片手术步骤专用器械
- 胃黏液腺癌5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比较胃黏液腺癌(MGC)与胃非黏液腺癌(NMGC)的临床病理学差异,探讨影响MGC预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52例MGC(实验组)和838例NMGC(对照组)的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结果:MGC更易发生浆膜浸润(T_3+T_4:82.8%比58.7%),浸润性更强(BorrmannⅢ+Ⅳ型:86.5%比56.4%,),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67.3%比50.7%),更易发生腹膜播散(21.2%比12.3%),TNM分期更晚(Ⅲ+Ⅳ期:88.5%比63.9%),根治性切除率低(73.1%比80.2%),MGC组1年、2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49.7%和31.5%,中位生存期11.8个月,NMGC组1年、2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75.7%和64.5%,中位生存期为34.5个月,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MGC预后差的原因与确诊时病期晚,TNM分期高,发生浆膜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腹膜播散率高和根治性切除率低有关。
- 费伯健周士福曹华祥张健
- 关键词:胃肿瘤胃黏液腺癌病理学
- p53、p21^Gip1/WAF1和Gadd45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p53、p21^Gip1/WAF1和Gadd45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3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53、p21^Gip1/WAF1和Gadd45α的表达,应用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53、p21^Gip1/WAF1和Gadd45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8.6%和47.4%)高于正常乳腺组织(O%)(P〈0.05);Gadd45e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1.4%)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v53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53、p21^Gip1/WAF1与组织分化程度、局部复发、C—erbB-2状态相关,Gadd45a与组织分化程度、腋窝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组、ER/PR阳性状态相关。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提示p53、p21^Gip1/WAF1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Gadd45a表达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53、p21^Gip1/WAF1表达与Gadd45ct表达无相关性。结合随访资料,Kaplan.Meier分析显示p53、p21^Gip1/WAF1、Gadd45a、p53、淋巴结转移、C—erbB-2、TNM分期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p53、p21^Gip1/WAF1、C—erbB-2、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参数,Kaplan-Meier分析提示p53、p21^Gip1/WAF1和p53(+)Gadd45ct(-)与乳腺癌不良预后相关。结论p53、p21^Gip1/WAF1和Gadd45α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参数及预后相关,p53(+)Gadd45ct(-)和p53、p21^Gip1/WAF1(+)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参数。
- 高其忠费伯健齐晓薇浦勇冯一中
- 关键词:乳腺肿瘤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联合腹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早期胃癌26例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联合腹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ESD联合腹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的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先行腹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如冰冻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有淋巴结转移,则行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如提示无淋巴结转移,则行ESD。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共检出SLN 95枚,(3.7±1.4)枚/例,(1~6枚/例);有2例患者因SLN阳性而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24例患者行ESD。2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5~4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ESD术后无病生存率(DFS)为91.7% (22/24),局部复发率为4.2% (1/24);总体DFS为96.2% (25/26)。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是安全、可行的,联合腹腔镜胃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更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 蒋恺费伯健高其忠屠惠明
- 关键词:早期胃癌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2023年
- 分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结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和研究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各50例,观察治疗情况。结果 实验组病患采用CME方法在手术时间(51.43±15.04)、术中出血量(143.36±54.87)、下床时间(2.66±0.05)、排气时间(64.16±18.23)首次进餐时间(2.43±0.25)、住院时间(9.11±2.40)小于常规组(165.13±16.24)min、(361.23±68.96)mL、(3.00±0.13)h、(82.43±23.62)h、(4.55±0.54)d、(13.80±4.13)d(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等方面低于常规组(P<0.05),3年存活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结肠癌治疗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相比常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清扫淋巴结数目相对较多,同时病患复发率相对较低。
- 王超钱程佳蒋辉顾纪明费伯健
- 关键词:结肠癌治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与传统方法在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在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48例CME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及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42例传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CME组清扫淋巴结均数明显多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31±2.60 vs 17.29±2.72, P<0.0001),Ⅰ、Ⅱ、Ⅲ期患者淋巴结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ME组Ⅲ期患者根部淋巴结转移率10.99%(10/91)。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恢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ME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不增加手术风险,显著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具有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 韩伟峰费伯健金留根曹华祥蒋晖王卫理许示心
- 关键词: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左半结肠癌
- 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平衡及CD_4^+CD_(45)RA^+T和CD_4^+CD_(45)RO^+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免疫平衡及CD4+CD45RA+T细胞和CD4+CD45RO+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67例直肠癌患者中,33例拟进行腹腔镜手术,设为L组,34例拟进行开腹手术,设为O组。观察术前1 d、术后2 d、术后7 d患者Th1、Th2、CD4+CD45RA+T、CD4+CD45RO+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L组患者术前和术后Th1、Th2、CD4+CD45RA+T、CD4+CD45RO+T细胞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O组术后2 d、术后7 d患者Th1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Th2细胞表达显著升高(P<0.01);CD4+CD45RA+T细胞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CD4+CD45RO+T细胞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平衡、CD4+CD45RA+T细胞和CD4+CD45RO+T细胞表达的影响小,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干扰较轻。
- 蒋晖杜军顾纪明高其中金留根费伯健
- 关键词:免疫平衡CD4^+
- VCAM-1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及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乳腺癌瘤体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VCAM 1)及外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sVCAM 1)的表达对乳腺癌血管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 对 5 2例乳癌瘤体、瘤旁 (2cm)及正常乳腺组织标本 ,2 0例良性乳房纤维瘤标本进行了VCAM 1、CD34免疫组化染色 ,图像分析 ,了解VCAM 1表达、CD34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VCAM 1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相关性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 2 5例正常人 ,30例乳腺癌术前、术后一周外周血进行检测 ,分析瘤体及外周血清中VCAM 1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VCAM 1不仅在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上高表达 ,在乳腺癌细胞膜上也有表达 ,而且VCAM 1的表达强度、表达率与乳腺癌的血管的生成和转移相关。乳腺癌组病人外周血清中sVCAM 1的浓度比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0 1) ,并且术后乳腺癌病人血清中sVCAM 1的浓度下降 (P <0 0 1)。结论 VCAM 1在乳腺癌的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sVCAM 1有望成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复发的指标。
- 曹华祥周士福许示心费伯健丁永斌
- 关键词:VCAM-1乳腺癌血管生成临床病理学血管生成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