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俊涛
- 作品数:71 被引量:728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转录因子基因TaWRKY72b-1的克隆、表达及在烟草中表达对植株磷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9年
- 在富集低磷胁迫特异表达基因的小麦根系cDNA差减杂交文库中,鉴定了1个与拟南芥WRKY75同源的小麦WRKY型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依据该EST序列高度同源的小麦WRKY72b序列,克隆了对应基因TaWRKY72b-1。TaWRKY72b-1与WRKY72b在cDNA序列上有2个碱基的差异,但编码氨基酸没有改变。TaWRKY72b-1开放阅读框为621bp,编码206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组成上含有保守的WRKY基序和C2H2基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aWRKY72b-1与小麦WRKY72a和大麦WRKY12可能来自相同的祖先。与对照供磷水平(2mmol L-1P)相比,低磷处理使根叶中TaWRKY72b-1的转录本数量均明显增多。表明TaWRKY72b-1对低磷胁迫逆境产生了明显的应答作用。TaWRKY72b-1在烟草中表达表明,低磷胁迫条件下,高表达TaWRKY72b-1的烟草植株干重、单株磷累积量和磷利用效率均较对照明显增加。因此,TaWRKY72b-1基因在改善低磷胁迫下作物的磷效率中可能具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 苗鸿鹰赵金峰李小娟孙昭华路文静谷俊涛郭程瑾肖凯
- 关键词:AESTIVUMWRKY转录因子磷胁迫
- 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刺果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幼苗期是刺果瓜生命周期相对薄弱环节,研究其幼苗的生长机理,对遏制刺果瓜的繁殖和扩展有很大帮助。试验以刺果瓜幼苗为研究对象,应用4个不同浓度(3、30、300、3000μmol/L)的生长素(IAA)、生长素抑制剂三碘苯甲酸(TIBA)、赤霉素(GA3)、赤霉素抑制剂矮壮素(CCC)、IAA+GA3和TIBA+CCC对刺果瓜长出第一片真叶的幼苗进行处理,通过测量6个时间点(1、2、3、5、7、9天)刺果瓜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等生理特性,探究IAA和GA3对刺果瓜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300μmol/L的IAA处理植株株高与根长长势超过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3000μmol/L的TIBA植株株高与根长得到明显的抑制。3000μmol/L的GA3处理组株高、干重值、鲜重增长速度最快,为刺果瓜的最适浓度范围;3μmol/L GA3处理,植株增长速度最慢。300μmol/L CCC对刺果瓜的矮化作用最好,但干重、鲜重值增加;接近3000μmol/L的CCC矮化作用较好,对干重、鲜重几乎无促进作用,为控制刺果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3000μmol/L的TIBA+CCC处理对刺果瓜幼苗的影响极为显著,在喷洒激素6 h后就可以看到刺果瓜幼苗受到抑制出现萎蔫,刺果瓜有极强的抗逆性,所以在12 h后萎蔫状态消失,虽然仍受到抑制,但仍然缓慢生长。9天后,浓度为3000μmol/l的TIBA+CCC处理刺果瓜幼苗仅长高5.53 cm,而对照组长高18.70 cm,3000μmol/L IAA+GA3处理的刺果瓜幼苗长高34.47 cm,说明3000μmol/L TIBA+CCC对刺果瓜的抑制作用极其显著。研究认为,外源激素对刺果瓜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作为抵抗外源入侵植物的途径。
- 司贺龙刘玉卫张金林谷俊涛刘莉李明慧
- 关键词:生长素赤霉素
- 小麦物候期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通过对小麦物候期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物候期(挑旗期、抽穗期、开花期)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挑旗期与抽穗期、开花期、小穗数、不孕小穗数、最高分蘖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旗叶长度负相关不显著。抽穗期与开花期、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旗叶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倒三叶宽、倒三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开花期与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三叶宽、倒三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旗叶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 吴同彦谷俊涛王秀敏许民安谢令琴
- 关键词:小麦物候期
- 根癌农杆菌介导小麦成熟胚的遗传转化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以小麦成熟胚为转化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建立了小麦的转基因株系。结果表明,建立的小麦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体系,在选择压下由侵染的小麦成熟胚中,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频率为57.50%,愈伤组织分化频率为8.58%,植株分化比例为0.83%。对再生植株中报告基因Gus的PCR检测结果表明,供试3株小麦的PCR均为阳性。与未进行遗传转化的对照植株相比,再生植株的Gus活性明显提高。表明再生的供试植株均为转基因植株。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小麦成熟胚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为今后小麦的高频转基因系的获得提供了参考依据。
- 郭丽谷俊涛龙素霞郭程瑾肖凯
- 关键词:AESTIVUM成熟胚分子鉴定
-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枣汁饮料中钾和钠被引量:9
- 2004年
- 建立了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枣汁饮料中钾和钠的方法。将样品直接喷入空气 乙炔火焰中测定,测定结果与湿法消化法一致。钾、钠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21μg mL和0.0032μg mL。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分别为:0 27%~0.98%和0.37%~0.59%。且与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发射法略优于吸收法。而对西红柿叶标准样品(ESP 1)进行对照测定,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吻合。
- 王秀敏陈彦昌谷俊涛岳艳玲刘丽娟
- 关键词: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枣汁钾钠
-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与产量性状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4
- 1995年
- 分析了多个小麦品种在旱地条件下部分生理特性、形态特征与抗旱性和产量的关系以及水、旱地对比条件下抗旱系数、干旱敏感系数、抗旱指数、单株产量降低指数、产量构成因素降低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间叶片含水量、失水率、植株高度、拔节期苗高、穗茎节长、抽穗度与抗旱性有着密切地相关关系。根据这些性状选择抗旱性对选择产量无明显负作用,可作为杂种后代分离群体选择抗旱性的生理和形态指标。以抗旱系数、干旱敏感系数、单株产量降低指数、产量构成因素降低指数作为选择抗旱性指标时,要考虑产量的高低。抗旱指数既能反映品种的抗旱性,又能体现品种的丰产性,可作为杂种稳定世代选择抗旱性和产量的较为可靠的指标。
- 刘桂茹张荣芝卢建祥谷俊涛
- 关键词:小麦抗旱性抗性鉴定生理特性
- 优质小麦品种子粒产量改良目标的研究
- 2002年
- 以 7个优质小麦品种 (系 )和 3个普通型 (非优质 )小麦品种为材料 ,分析了优质小麦和普通型小麦农艺性状的差异以及优质小麦子粒产量低的原因。结果表明 ,与普通型小麦相比 ,优质小麦表现植株高大 ,生物学产量低 ,收获指数低 ,穗粒数少 ,公顷穗数少。相关分析表明 ,株高与子粒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穗粒数、公顷穗数与子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据此 ,提出改良优质小麦品种子粒产量的目标是降低株高 ,提高生产总量 ,改善光合产物分配 。
- 常文锁张玉泉杨学举谢令琴赵建军张树华谷俊涛
- 关键词:子粒产量株高
- 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品种开花期光合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在田间不同水分条件种植下,比较了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品种开花期旗叶的气孔结构、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分析了该时期小麦品种的抗旱机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正常水分处理条件下,开花期气孔导度(gs)、光合速率(Pn)幅度在123.3~170.7mmol·m^(-2)·s^(-1)、20.85~24.16μmol·m^(-2)·s^(-1)、;而在旱处理条件下,开花期gs、Pn差别很大,幅度在58.5~98.2mmol·m^(-2)·s^(-1)、7~23μmol·m^(-2)·s^(-1)。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晋麦33、河农859在开花期保持较高的gs、较强的Pn,有利于其适应旱胁迫;冀麦3235、中麦9号开花期gs、Pn受到很大抑制,可能是其抗旱性较差的因素之一;昌乐5号、温麦6号虽然在开花期保持较高的gs、较强的Pn,但其抗旱系数(DRC)、抗旱指数(DRI)都很低,说明开花期的Pn对其影响并不大,其抗旱性差是开花期以后生理代谢过程受到影响的结果。不同的小麦种质资源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有不同的抗旱机制。
- 谷俊涛刘桂茹屈平肖凯
- 关键词:小麦光合特性抗旱类型开花期抗旱机制
- 中国刺槐次生种源生长变异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对石家庄高邑、邢台沙河和保定的4年生19个产地的刺槐种源试验林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刺槐生长性状的种源差异、种源与环境互作、种源稳定性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刺槐树高性状不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而胸径在种源之间差异显著;试验林的立地条件对不同种源刺槐生长有显著影响,胸径和树高均表现出显著的地点差异。运用AMMI模型及Eberhart&Russell联合回归分析,稳定性参数排名得出南方种源稳定性较北方种源差。稳定性参数与原产地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得出刺槐种源生长量及Bi与产地经纬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刺槐种源间形成了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
- 王玉谷俊涛习洋王进茂杨敏生
- 关键词:刺槐种源试验生长性状地理变异
- 铝胁迫条件下小麦根系特异表达基因的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利用尼龙膜点阵杂交技术,由耐铝胁迫小麦品系OK91G106根系构建的cDNA差减杂交文库中,鉴定出29个铝胁迫特异诱导基因,包括20个已知生物学功能的基因和9个功能未知基因。这20个已知功能基因归属于植物体内细胞信号转导、活性氧清除、维持膜结构稳定、苹果酸分泌和细胞保护等类别。表明在铝胁迫下,植株体内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感受铝胁迫逆境信号并进行了信号转导,调控了植株对铝胁迫逆境响应的复杂分子生物学过程。Northern印迹对5个铝诱导基因转录本的检测结果与尼龙膜点阵技术获得的结果相一致。本研究鉴定出的铝诱导基因中含有1个苹果酸转运蛋白基因,表明苹果酸分泌量的增加可能是供试小麦响应和抵御铝胁迫逆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 谷俊涛韩胜芳柏贵华肖凯
- 关键词:AESTIVUM铝胁迫抑制差减杂交诱导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