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东甫
- 作品数:40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文学社会学更多>>
- 团体和个人献血者初筛不合格原因分析
- 目的通过对团体和个人献血者献血前初筛不合格原因分析,探讨降低血液初筛不合格率的对策和招募策略。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血液中心1 000名初筛不合格的献血者,比较其中团体组(n=490)和个人组(n=510)因献血征询、血压、...
- 孙洁谢东甫马荣钠孟妍黄晨佳张晰
- 关键词:献血者献血前
- 文献传递
- 上海献血不良反应报告的改进与分析
- 目的 针对上海市血液中心改进献血不良反应报告标准后,献血不良反应数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典型特征,提出预防策略的建议。方法 收集整理2015~2017年188例献血不良反应数据,以及报告改进后2018年第...
- 台慧玲谢东甫徐韵文
- 关键词:无偿献血献血不良反应
- 血站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服务被引量:5
- 2015年
- 临床输血服务是临床输血实践的技术支撑与必备条件,包括血液检测、成分制备、临床输血决策与咨询、临床输血审核与评价和患者血液管理(PBM)等。血站在此过程中应结合国际前沿输血医学理念与临床输血服务实践,为医院提供优质高效的输血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血,推动输血医学的发展,保障"从血管到血管"的血液安全。
- 谢东甫孟妍沈元红向东朱自严朱永明
- 关键词:临床输血服务血站输血医学血液安全
- 血液安全监测——基于事实、重在改进被引量:12
- 2015年
- 血液安全监测(HV)就是持续地收集和分析与输血和献血有关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R/AE),调查AR/AE的原因和后果,从而预防其发生或再发生。HV是血液质量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从献血者到受血者(所谓"从血管到血管")的整个血液链。建立行之有效的HV系统要基于正确的理念与途径,至关重要的是坚持"从差错中学习"的"非惩罚性原则",也就是从理念到行动,或"从大脑到血管"。国内应尽快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HV的先进经验,通过制订政策、规划、模式与相关标准和指南,在我国逐步推进HV工作,进而建立HV系统。
- 谢东甫朱永明
- 关键词:献血者受血者
- 血液制品发展史
- 2019年
- 人类历史上关于血液的描述和记录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多与祭祀和巫术相关。直到17世纪早期,英国医生威廉·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医学意义上的输血才有了付诸实践的可能。
- 谢东甫
- 关键词:血液制品人类历史
- 冰冻红细胞大揭秘
- 2019年
-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具有免疫功能,但很多人对红细胞了解甚少,今天就来揭秘红细胞。
- 谢东甫
- 关键词:冰冻红细胞免疫功能血细胞
- 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品牌创新与精准化管理
- 分析上海市无偿献血者及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总队志愿者人口学特征,为促进志愿者队伍稳步发展,通过引进知名品牌为载体,组建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优化志愿者队伍人群结构,运用精准化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献血和志愿体验,从...
- 何叶谢东甫
- 关键词:无偿献血志愿者志愿者队伍
- 文献传递
- 输血医学新范式--'患者血液管理'概述及国内外进展
- 自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患者血液管理(PBM)"概念后,输血医学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以血液成分为中心"转向"以改善患者预后为中心".PBM通过多...
- 孙洁谢东甫沈元红孟妍
- 关键词:患者预后血液资源
- 认识和做好献血者健康征询被引量:7
- 2014年
- 安全的血液可以挽救生命,不安全的血液则会危害健康。尽管目前各国已对血液采用病原体检测和病毒灭活等技术,但限于科技水平以及检测成本,尚不能完全排除已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也无法排除未知的新发传染病的风险,因此采集来自于低危人群的安全血源依然是安全输血的重要前提。以血液安全为目的的献血者选择包含多重策略,如献血者教育资料、献血者健康征询、针对性体检、输血传播疾病检测、献血后信息收集与反馈等,
- 孟妍谢东甫沈元红朱永明
- 关键词:献血者血液安全
- 患者临床输血情况调查与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对多所医院患者输血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为不同病种患者的输血评估提供循证医学依据,实现精准输血。方法:调研分析2021年7月—12月上海用血量最多的2所综合性三级医院和3所综合性二级医院共16254例输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调查分析患者血型、科室、病种、输血量、输血成分等。结果: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在三级医院总量为37813 U,人均输注量为2(2,4)U,二级医院总量为45577 U,人均输注量为4(2,8)U,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血浆输注量在三级医院总量为33689 U,人均输注量为2(0,4)U,二级医院总量为26822 U,人均输注量为0(0,4)U,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在三级医院总量为3586 U,人均输注量为0(0,0)U,二级医院总量为23414 U,人均输注量为0(0,5)U,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科患者的悬浮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输注量最高,分别为6(2,11)U和5(1,9)U,冰冻血浆输注量以神经内科患者[4(0,32)U]最高。结论:不同规模医院不同种类的血液制品在不同科室的输注量存在较大差异。各医院应根据自身医院和不同科室疾病患者的情况,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不同患者的输血评估方案,做到精准输血,保证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 章怿谢东甫刘东声郑奕杨剑豪孙洁
- 关键词:单病种